淺談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演示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規律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由教師來操作的課堂演示實驗,是一種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與分析的實驗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實驗能力。本文就結合我的教學經驗,淺略的探討了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演示實驗 物理教學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69-02
初中物理演示實驗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創建良好的物理學習氛圍,還可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教師的操作來演示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物理知識,提升學生觀察物理現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分別從操作技能、思維方法、科學作風、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創造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作風與態度,為學生之后的物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是一個可以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的教學手段。當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將有趣的物理實驗現象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可以讓學生產生生理上愉悅的快感,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產生對物理美的向往。一次成功的課堂演示實驗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而學生的物理興趣是指學生想要通過物理來認識世界,探索真理又有著自身情緒色彩的一種意向。興趣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最主要的原動力,當學生產生了濃厚的物理學習興趣,就會自主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而物理演示實驗就可以很好地創建課堂實驗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比如,在對“浮力”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演示實驗,在一個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個可以裝沙子的瓶子,教師慢慢地往瓶子里裝沙子,使瓶子分別處于上浮、沉浮、下沉等狀態,然后讓學生在觀察并思考這個瓶子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浮力,通過觀察分析出瓶子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然后再給學生講解有關浮力的知識。
二、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概念
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來給學生口頭講解物理知識,就不會體現出物理知識的獨特魅力,反倒會讓學生覺得學習物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有很多學生都會認為物理是比較難學的,主要就是因為有很多比較抽閑的物理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實驗,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形象具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物理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物理概念。
比如,在對“壓強”的概念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演示實驗,在一塊海綿上放一個小板凳,讓學生來觀察小板凳的凳腳與海綿接觸處的凹陷程度,接著再往小板凳上放一塊磚,再來觀察凹陷程度,學生很快就可以看出這次的凹陷更深了。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海綿的受力面積并沒有改變,只是加大了壓力,可以得出結論:壓力的大小可以直接影響壓力作用的效果。接下來教師再讓小板凳的凳面朝下,在同樣還把這塊磚放上去,學生也可以看出這次的凹陷程度與上次相比較來說變小了。由此可以分析:海綿所受的壓力大小并沒有變化,只是它的受力面積變大了,進而可以得出受力面積也是可以影響到壓力作用的效果的。最后再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可以影響到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這個演示實驗,學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壓強”的定義。
三、演示實驗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緊抓物理演示實驗教學,選擇物理教材中那些比較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設計一些直觀形象的物理實驗,可以在規定的物理實驗中,增強一些相關的演示環節,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開拓學生的眼界。
四、結束語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物理演示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性,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不斷地挖掘演示實驗的素材,將實驗教學目標落在實處,在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提高綜合能力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推動物理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建.基于新課程背景的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物理.2016(06)
[2]劉玉銳.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11)
[3]楊武賢.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改進[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