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針對高職學生面臨解決入崗前考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參加學前教育技能大賽和崗內的保育職業能力等知識與能力的雙重挑戰,筆者從本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若干改進措施,希望能不斷適應和滿足學生在入崗和崗內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要求的協調性、全面性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高職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  問題現狀  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95-02
  一、高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概況
  “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幼兒教師和幼兒園管理者必備的教學和實踐的指導性課程,與“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并稱“三學”,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的一門先導性課程。幼兒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幼兒,因而了解和掌握幼兒身體發育特點和規律,保護和增進幼兒身體健康是根本和核心。此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等文件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工作任務必須堅持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強調“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結合,保教并重”,本課程正是承擔著培養學生獲得學前兒童保育保健能力的重任。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前兒童健康觀和保育觀,了解學前兒童的生理解剖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掌握學前兒童安全、衛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夠科學的分析幼兒實際生活中的衛生現象,采取正確的措施保證幼兒的健康,科學地開展保育、教育工作。為學生在幼教崗位上科學、合理開展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保育工作做好準備。
  二、高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的問題現狀
  根據高職高專院校的實踐性、專業性、職業性等特點,結合高職學生的思維、動作等特征,“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和面臨各種問題現狀。
  (一)課程內容偏理論化,忽視學生應用能力培養
  從學生將來的工作環境和性質來看,《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本身是一門偏應用型的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氣管異物、手足口病等概念、知識的講授,忽視學生對氣管異物處理方法、手足口病如何保健等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入崗前面臨的各種挑戰。
 ?。ǘ┯變簣@教師資格證和學前教育技能大賽的挑戰
  2012年開始實行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國考制度,即學生通過《保教知識與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筆試和面試之后,才能順利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而《保教知識與能力》科目和學前教育技能大賽項目四幼兒教師職業素養測評試題與本課程內容緊密相關,因而,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著解決學生入崗和崗內知識與能力提升的雙重挑戰。
 ?。ㄈ┙虒W模式需進一步完善
  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化,主要以課堂講授知識為主,課后適宜的作業練習模式,重理論輕保育,忽視保育能力培養,以及學生在考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和參加學前教育技能大賽等方面都面臨各種不容忽視的挑戰,因而教學模式在入崗和崗內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要求的協調性、全面性需進一步完善。
 ?。ㄋ模┙虒W組織形式需豐富化
  教學組織形式上,主要以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集體教學形式為主,更適宜講授相關概念、原理等知識理論,不利于保育實操活動項目的開展,對個別學生有疑難問題的解答也存在困難,更重要的是,目前幼兒園更多以區域活動為主要活動組織形式,影響學生入園的適應性。
 ?。ㄎ澹┰u價方式較單一
  評價方式一般為平時成績占20%-30%,期末成績占80%-90%,平時成績主要由學生考勤、作業兩項構成,期末成績主要采取試卷考核為主,因而導致本課程考核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側重于學生知識考核,忽略學生應用能力的評價。
  (六)學生學習興趣需不斷激發
  本課程涉及到衛生學、預防醫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營養學和心理健康等多門學科體系,難度較大,不少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程時有抵觸情緒,學習興趣不高,一是自感生物學基礎弱,二是認為自己將來承擔的是教學任務,學不學這門課程不重要,需要教師不斷激發、引導。
  三、高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的改進措施
  (一)課程內容實踐化、賽證化
  教學內容要加強學生保育能力培養,強調學生學會如何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滿足崗位職業需求,讓學生熟悉幼兒教師的日常保育工作流程,初步形成從事幼兒保育工作的能力。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為出發點,以幼兒園保教工作崗位需求為落腳點,以證賽考試需求為將本課程五大項目內容與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環節和證賽考點進行對接,即幼兒從入園到離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內容的滲透,《保教知識與能力》科目試題和學前教育技能大賽項目四幼兒教師職業素養測評試題的連接,學生能夠更加明晰入崗和崗內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務實對學生的全方位能力培養。
  (二)教學過程中課證賽知識點通融
  根據學生所面臨入崗的相關挑戰,因而在遵循課程內在基本邏輯前提下,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教學過程分布和安排:1.整理《保育知識與能力》歷年真題;2.收集學前教育技能大賽項目四幼兒教師職業素養測評試題;3.對相關考試輔導機構模擬題進行分析梳理;4.理清考點及出題內容;5.融入證賽考點內容,將教學過程分為四塊:第一塊,課程基本知識、基礎理論;第二塊,證賽考試相關考點;第三塊,相關職業崗位能力;第四塊,實際教學案例。
  (三)“一項能力、兩條主線、三種方法、四心養成”,凸顯“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以培養學生保育能力為核心,教學設計圍繞一條橫線(基礎知識、理論學習、證賽考試相關考點)和一條縱線(職業崗位能力的養成)來展開。在教學實踐中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通過直觀教學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擬三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從而實現“教、學、做”一體的實踐化教學模式。  ?。ㄋ模┙虒W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考核的內容:教學評價以發展學生保育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解決實際保育問題的能力。以平時考核(主要是課堂考勤、練習題和證賽考試試題完成情況、學生課堂參與與積極表現情況等,占20%),實訓考核(各能力訓練項目或任務完成的情況、成果等,占40%)和期末考核(試卷考試,占40%)評價的主體: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小組互評、幼兒園實踐基地指導老師評價相結合,以對學生做出一個較為全面和客觀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ㄎ澹┘w教學、小組活動、個別指導相結合
  在教學組織中,采用集體教學、小組活動、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集體教學部分,主要側重于課程的基本知識、概念、原理等知識點以及證賽考試相關考點內容的講授。小組活動部分,側重于開展保育實操中的真實情境模擬、項目活動等,平均每班24-25人,分成六組,然后以小組為一個團隊,共同完成項目任務。例如:項目二“膳食與營養”中,開展小組團隊活動,從食品選購、烹飪方式、指導幼兒識別食物及進食等,完成情境模擬和項目活動。個別指導部分,側重于課程知識難點、練習題、證賽考試疑難點、保育實操中的困難等,進行個別指導。
 ?。﹦撔聦W生學習方法
  1.樹立“保教結合、保教并重”的幼兒園保教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等文件中指出幼兒園工作必須堅持保育和教育相結合,強調“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結合,保教并重”的原則,因而加強引導學生理解幼兒園工作是保教結合的性質,幼兒健康成長是學前教育教師的首要責任。
  2.趣化內容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用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情境模擬活動等,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事例、生活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樂趣。例如:“兒童生理疾病及其預防”的教學,可以引發學生常見的生活經驗,“吃香蕉防便秘”“用傷濕止痛膏防治凍瘡”“擤鼻子的學問”等。
  3.細化預習任務
  對于實操項目和活動,課前將教學任務告知學生,如:活動前準備哪些材料、閱讀哪些內容、需要思考的問題、需小組自主完成哪些實訓項目等,減少學生在實操訓練中自主學習的阻力,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增強學生獨立開展活動項目的動手能力。
  4.創新學生自主復習的方法
  對于課證賽相關知識點和考點部分,課后及時復習,有利于對所學知識鞏固記憶,同時也能起到加深理解、溫故知新的作用。在課堂開始前10分鐘,復習上一節的主要知識點,突破慣用的方式,嘗試請學生們自主進行復習,或以個人為單位,兩個學生為一組,一個學生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提問,另一個同學來回答,或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問答,一組完成后,學生自行推薦或舉薦,這樣既有利于知識的溫故知新,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
  四、結語
  針對高職學生面臨解決入崗前考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參加學前教育技能大賽和崗內的保育職業能力等知識與能力的雙重挑戰,筆者從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若干改進措施,希望能不斷滿足、適應學生在入崗和崗內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要求的協調性、全面性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朱家雄,汪乃銘.學前兒童衛生學(第三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陳新能.學前教育大專生《學前衛生學》保育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2.
  [3]酈燕君.學前兒童衛生保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潘秀萍.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背景下“學前兒童衛生保健”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2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