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改革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理念下通過轉變課堂教學觀念,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修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97-02
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改革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建的過程,它強調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而傳統的政治課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劃,學生背”教學效率低下。為了克服“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的現狀,就必須找準學生“學習力”的興奮點,精準發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仍存在無效或低效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學習興趣
高中思想政治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教師課堂中講授的比較多,學生參與互動的比較少,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驅使下,考試的強壓下不自覺地去學,有很大的被動性。這種教師主宰課堂,師生主客體錯位狀況,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教學方式走向兩個極端
目前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缺乏應變新課改必要的經驗和能力。課堂教學要么仍然以“師授”—“生受”為主,教師僅從“教”的角度出發,用單一、機械的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主導著課堂;課堂教學要么變成了純粹的活動課,形式上也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交流討論,然后得出結論。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質上學生的內在思維和情感并沒有被真正激活起來”,課堂上為討論而討論,為活動而活動,缺乏教師的主導和引領,使課堂教學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
3.學生評價標準的不合理
社會上為了高考而讀書的風氣普遍盛行,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關注的是孩子的分數;學校注重升學率的高低,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成績成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許多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學校與家長的雙重重壓下許多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使學習有效性偏低。
為了實現從“低效課堂”向“有效課堂”的轉變,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轉變教學觀念,還課堂于主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盵1]高中學生處在青春期,對未來事物充滿了好奇,有著強烈的探索新事物的愿望。因此教師要準確定位、放歸主體,把課堂的主角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通過創設機會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象、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2]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鼓動、煽風、點火、助燃、引爆),學生暢所欲言,思維激蕩,精神亢奮,在寬松、自主的環境中學習,即使是枯燥無味的內容,也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3]讓課堂成為智慧綻放、流光溢彩的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地方。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追求課堂教學的節奏美
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備好一節課。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線,課堂教學的開展依賴于教師的總體設計。教學設計實質就是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安排,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4]這就需要教師全面理解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根據學情,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環節,做到講練結合、張弛有度、富有節奏,教學過程可以是一個富有邏輯性的完整思維過程。
如在《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這一框題中,我設計了這樣五個環節。環節一:一切“蛋糕”感知公平。將知識生活化,通過學生親自切蛋糕,讓學生深刻體會分配過程中的難題,感受公平的重要性;環節二:思考現實尋找對策。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國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差距,通過合作交流,尋找措施;環節三:再切蛋糕促進和諧。學生結合生活理解政府在再分配中的惠民舉措;環節四:三切蛋糕要講效率。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環節五:構建思維導圖,總結升華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在情境討論中歸納問題,再用演繹法進行生活化的拓展運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3.教師更新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起著指點迷津的作用。“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在課堂上信手拈來,旁征博引。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學生視野開闊,教師憑借原有的知識在教學中隨時可能遇到挑戰,這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課堂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為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儲備,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能和自身修養。教師的專業技能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5]教師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和道德修養,可以使枯燥無味的政治課堂充滿活力;并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言傳身教影響學生,提高思政課的有效性。
4.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在對話中交流提升
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改理念認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币虼艘l展多樣化的學生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靈魂是分享,通過合作學習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經驗,分享彼此的智慧。[6]在師生互動,小組交流合作中,以對話交流的方式開展教學。通過對話激發靈感,產生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解決學習中的問題。[7]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采用多元綜合化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管理的重要措施,它具有導向、激勵和調節等功能。而當前的課堂教學評價中仍以學生的成績為標準來評價學生。因此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改變只注重成績的評價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币虼艘剿骷钚浴l展性教學評價方式,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的多元綜合化的教學評價方式。綜合考慮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方位的評價學生。通過多元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身心健康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不斷地轉變課堂教學觀念,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修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6][7]余文森,有效教學的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葉劍輝,淺談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技巧[J].學苑教育,2009.
[4]焦瑞斌,淺談“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網絡.
[5]莫小衛,教學講解技能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