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效果。文章基于高中數學教學就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概念界定及實施策略進行探討,與同仁共勉。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104-01
“新課改”理念的提出,讓教師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想要有效完成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讓學生課上的學習收獲更多,效果更好,就必須結合教學實踐,不斷依據學生學習上的問題與難點進行方法改革,從教材、學情、教學方法三個層面增加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1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高效的課堂教育可減輕教師教學過程的任務負擔,也是學生課堂學習收獲最大化的體現。數學作為高考中的主科目之一,一直占據著較大分值,因此學好高中數學對學生的未來有著重要的影響。數學知識一直以強邏輯性與強嚴謹性著稱,一些學生由于沒有掌握學好數學的方式、方法,所以在數學的學習上一直處于弱勢;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數學就是記憶并運用公式、定理、法則等解決問題,如果能夠在題目解析中運用好,就可以攻破數學,所以一直沉迷于“做題”。沒有好方法加上錯誤認知,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異常艱難,甚至很多學生還未有所收獲,就已經放棄。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存在巨大誤差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較為突出的原因是教師沒有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沒有讓課堂教學的過程更為高效。本著對數學教育的尊重,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習慣“一板一眼”,先講解實例,通過實例分析總結定義或推導公式,然后讓學生對整個推導過程進行練習,這樣的流程讓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
2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內,教師通過情景創設、問題設計等方法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課堂時間內既能將疑問化解、將知識內化為數學能力,讓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更加熟練與深刻,即為一節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的知識越全面,則課堂教學越有效。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遵循新課程“立德樹人”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更多人性化內容,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的作用,革新教學方法。在過硬的專業素質基礎之上,將數學這門“包羅萬象”的知識體系講解過程變得更為生動有趣,讓課堂的氣氛、教學效果、知識傳授等指標進行最大化實現,科學增加課堂的有效性。
3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教學工作能夠得到有效開展,取決于教師的業務實踐能力,這樣講的原因是教師只有對教材、課程理念、學科知識等方面業務充分熟練掌握,才能夠讓一節課的教學有效性發揮到極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教室里每位學生的數學基礎都了如指掌,然后對一堂課的節奏進行科學的把握,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依據每位學生的數學基礎素質進行方法實施教學,這樣才能讓班級的數學整體水平得到提升,激發每位學生在數學科目學習上的主動性。因此教師開始展開一節數學課之前,應先將教材上的課程設置進行科學分析,安排出自己的教學節奏,配合適宜的教學方法對數學模塊知識與學習竅門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徹底掌握,并可以承上啟下將知識進行吸收,防止知識架構出現脫節的問題,促進課程掌握更為科學、高效。定義在數學知識體系中起著基礎支撐的作用,是學生知識掌握體系架構的核心。如高中數學中的“函數”,這部分知識引入了對應關系,這等于是將函數的知識學習進行了深化,教師此時應簡化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可以更為輕松的理解,并學會定義對數學題目進行分析、求解,引導學生通過更好地理解方式對其進行拆分、解答,細化整個學習的過程。教學情境的科學建立可促進學生思維更為活躍,讓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更加有效。但想要設置出吸引人的問題情境,需要教師知識體系上的良好掌握與對每個學生的了解。
總之,高效的課堂構建,讓學生更為徹底的將函數定義進行理解與掌握,并了解到函數的定義域對函數的重要性。這是后續使用函數對應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可以讓解題的思路更為清晰。這種課程設計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讓學生學習的體系框架得到了擴展與深化,學生可以更為輕松、透徹的對數學思維與知識進行掌握,也就更樂于開展數學知識學習,本著更為自信的態度完成教師布置下的學習任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