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有效開展的路徑研究對促進高中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依然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因此,對高中數學教學有效開展的路徑進行探討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關鍵詞】高中 數學教學 有效開展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54-01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對學生實行“填鴨式”的教學,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不高,很多數學知識都沒有被充分理解,所以學生又要通過課下補習或者“題海戰術”來補充知識。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優等生是主角,大部分學生只是聽眾。學生的全部學習活動都是遵循教師設計的軌道來進行,學生只是坐著下面看著黑板、聽老師的講解而已,有些學生甚至表現出課堂與他毫不相關的態度。學生變成信息的接收器,主體地位被大大削弱,缺乏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效率很低。有必要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來改變教學效果和課堂氛圍,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提高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數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雖然高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較之初中階段具有了一定的發展和形成,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依舊單純地以言語來進行理論式的數學知識講授,不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知識的理解也會增加難度。創設情境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情境中進入數學世界,形成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
二、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體,如何培養和發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讓全體同學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創造一個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找出正確答案。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在理解題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快速成長。因此,數學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解題思維的同時要尋找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方法,提高學生能力的最佳途徑就是他們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每個學生都要參與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這樣他們才會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數學課堂活動中,學生習慣參入實踐活動并嘗試找出正確答案,隨著知識的積累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也在不斷增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得到發展。
三、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中的抽象知識是源于生活實踐,是對生活實踐內容的抽象化的概括。因此,要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只是以抽象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的活動顯然是不行的,要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取得實效,教師就必須要重視在教學中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內容緊密的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的數學教學才能夠真正的發揮數學教學的實效性。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的,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將理論知識的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的聯系起來,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理解抽象數學問題的能力,以此,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
四、反思課堂教學
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發展學生智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一起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么,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地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
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有效開展的路徑研究對促進高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必須進行教育改革。高中數學著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現在的教學模式不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要創新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進行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張長春.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的創新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11(4)
[2]楊蘭.談高中數學的創新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