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再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針對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介紹的《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模擬構建中的不足,從血糖調節的實質再次構建了新的模型建立,通過教學實踐,構建出效果更加顯著的血糖調節的模型。
  【關鍵詞】血糖調節  模型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64-0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6頁介紹了《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模擬構建,通過教學,發現存在以下不完善的地方:
 ?。?)每張糖卡正面代表0.1g/L的血糖,將9張糖卡正面放到桌子上,血糖濃度仍然為0.1g/L,而教材說血糖濃度為0.9g/L不當。原因是1張糖卡代表1L血液,0.1g血糖,所以血糖濃度為0.1g/L,桌子上放9張糖卡共有9L血液,0.9g血糖,濃度為0.1g/L。
  (2)胰島素卡或胰高血糖素卡與糖卡接觸后才決定糖卡正面朝上還是背面朝上不當,從理論來講,激素是與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后引起血糖與糖原的相互轉變。
   (3)1張激素卡決定1張糖卡的翻動不當,從理論上講,激素的量遠遠小于糖的量。
   (4)按教材要求,每小組活動人數為3人,這樣的分組人數偏少。
  根據以上的不足,我們建構了新的模型模擬構建方案,現介紹如下:
  1.制備模擬圖紙
   利用電腦設計圖1的模擬構建圖,用A4紙或A3紙打印均可。
  
  2.制備紙卡
  按圖1的活動材料用剪刀、紙、筆制備20張方形糖卡,糖卡正面寫上“0.1g”,6張糖卡背面寫上“CO2+H2O”,14張糖卡背面寫上“糖原”。2張箭頭形的飯卡,卡上寫上“飯卡”字樣。2張箭頭形的運動卡,卡上寫上“運動卡”字樣。2張三角形胰島素卡,卡上寫上“胰島素卡”字樣。2張正方形胰高血糖素卡,卡上寫上“胰高血糖素卡”字樣。(注:紙卡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紙做,也可以用A4紙寫上字樣就可以)
  3.活動要求
  小組人數:6人,1人移動糖卡,1人移動飯,1人移動運動卡,1人移動胰島素卡,1人移動胰高血糖素卡,組長指揮活動,并記錄卡的類別、數量、糖的變化等。
  卡間變化:1張飯卡能使2張正面糖卡進入血液。1張運動卡能使2張背面“CO2+H2O”糖卡進入骨骼肌細胞。1張胰島素卡能使2張背面“糖原”糖卡或1張背面“糖原”糖卡和1背面“CO2+H2O”糖卡進入肝細胞中。1張胰高血糖素卡能使肝細胞中的2張正面糖卡進入血液中。
  4.活動過程
 ?。?)將制備的各類紙卡放于A4模擬活動圖紙的卡標位置。
 ?。?)組長指揮糖卡同學放10張正面糖卡在血液框中,放2張背面“糖原”糖卡在肝細胞中。
  (3)組長指揮飯卡同學放1張飯卡于血液飯卡結合點,然后指揮糖卡同學放2張正面糖卡在血液框中,統計血液中的糖卡數與血糖濃度,之后飯卡同學移開飯卡。
 ?。?)組長指揮胰島素卡同學放1張胰島素卡于肝細胞胰島素卡結合點,然后指揮糖卡同學從血液中移動2張背面“糖原”糖卡或1張背面“糖原”糖卡和1背面“CO2+H2O”糖卡進入肝細胞中,統計血液中的糖卡數與血糖濃度及肝細胞中的糖原數。之后胰島素卡同學移開胰島素卡。
 ?。?)組長指揮運動卡同學放1張運動卡于血液運動卡結合點,然后指揮糖卡同學從血液中移動2張背面“CO2+H2O”糖卡到骨骼肌細胞中,統計血液中的糖卡數與血糖濃度,之后運動卡同學移開運動卡。
 ?。?)組長指揮胰高血糖素卡同學放1張胰高血糖素卡于肝細胞的胰高血糖素卡結合點,然后指揮糖卡同學從肝細胞中移動2張正面糖卡到血液中,統計血液中的糖卡數與血糖濃度及肝細胞中的糖原數。之后胰高血糖素卡同學移開胰高血糖素卡。
  (7)組長將各種變化填寫在“活動總結”處,分析前后血糖濃度是否一致。
 ?。?)模擬2張飯卡、2張運動卡、2張胰島素卡、2張胰高血糖素卡的活動結果。
  參考文獻:
  [1]朱正威,趙占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學教科書生物(必修3)穩態與環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2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