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與甲硝唑對種植體周圍炎抑制作用的臨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對比局部運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和口服甲硝唑治療種植體周圍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來我院口腔門診就診的種植體周圍炎患者36例,在對種植體進行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后,隨機分為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組和口服甲硝唑組,每組18例。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組局部運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口服甲硝唑組采用口服甲硝唑治療。對比基線、治療后4周和8周改良菌斑指數(mPLI)、改良齦溝出血指數(mSBI)和探診深度(PD)參數。結果 治療后4周及8周,兩組患者mPLI、mSBI以及PD參數均低于基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組治療后4周及8周的mPLI、mSBI以及PD參數均低于口服甲硝唑組[4周:mPLI(0.69±0.47)vs (1.46±0.33),mSBI(0.62±0.41) vs (1.16±0.38),PD(2.47±0.37)mm vs (3.52±0.54)mm;8周:mPLI(0.98±0.39)vs(1.52±0.30),mSBI(0.86±0.45)vs(1.26±0.43),PD(2.93±0.50)mm vs (3.46±0.46)m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和甲硝唑治療種植體周圍炎有確切的療效,應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效果明顯優于口服甲硝唑,局部使用藥物可以實現短期的大幅優化。
關鍵詞:鹽酸米諾環素;甲硝唑;種植體周圍炎
中圖分類號:R78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1.047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1-015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opical minocycline ointment and oral metroni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implantitis. 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peri-implantiti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y 2018 were enrolle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he implants, the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intment group and oral metronidazole group, 1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oin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ointment and the oral metronidazol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metronidazole. Modified plaque index (mPLI), 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 (mSBI), and depth of probing (PD)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at baseline, 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t 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mPLI, mSBI and PD parameters were lower than baseline i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PLI, mSBI and PD parameters at 4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with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oin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oral metronidazole group [4 weeks: mPLI (0.69±0.47) vs (1.46±0.33), mSBI (0.62±0.41) vs (1.16±0.38), PD (2.47±0.37) mm vs (3.52±0.54) mm; 8 weeks: mPLI (0.98±0.39) vs (1.52±0.30), mSBI (0.86±0.45) vs (1.26±) 0.43), PD (2.93±0.50) mm vs (3.46±0.46) m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ointment and metronidazole have a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on peri-implantitis. The effect of 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 ointment is better than oral metronidazole. The topical drug can achieve short-term optimization. Key words: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Metronidazole;Peri-implantitis
種植體周圍炎(peri-implantitis)作為較為多見的臨床并發癥,造成植牙失敗的可能性較高。這種并發癥是指經種植治療后,已經產生骨結合,并發揮功能的種植體周邊出現以炎癥為主的病變,可能會造成支持骨喪失、骨結合無法延續,乃至于松動等各種顯著問題。因此,針對種植體周圍炎開展治療的重點在于控制附近的致病菌。種植體周圍炎主要有著齦下菌斑所構成的影響,而在具體的菌種上又以革蘭陰性菌作為重點構成[1]。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是當前較為新型的緩釋藥,以鹽酸米諾環素作為核心的構成部分。該藥物抗菌譜范圍相對較大、耐藥相對偏小、加速組織再生等基礎特征,可以較長時間中維持局部范圍的偏高濃度,實現良好的殺菌以及抑菌效果。本研究選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來我院口腔門診就診的種植體周圍炎患者,采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武警機關門診部診斷為種植體周圍炎的患者共36例,進行種植修復處理1年以上,在復查的操作中,確定歸屬于種植體周圍炎。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組和口服甲硝唑組,每組18例。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組男13例,女5例,年齡30~58歲,平均年齡(43.21±13.42)歲??诜紫踹蚪M男11例,女7例,年齡33~64歲,平均年齡(46.67±15.22)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所有患者用藥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并未產生松動,齦溝出血(SBI)≥1,探診≥4 mm或存在相關的溢膿竇道。X線片觀察在頸部位置存在一定的骨稀疏區,并沒有存在全身性的問題;②加入到此次研究前的3個月內未使用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同時在1個月內未使用抑制菌斑的藥物進行漱口處理;③可以按照要求進行復診。
1.2.2排除標準 ①存在四環素過敏的問題;②懷孕或者是哺乳期;③種植體產生一定松動或無法存留;④吸煙者;⑤有夜磨牙癥者。
1.3方法 治療活動之前需要開展有關臨床指標的基本檢測程序,以此來充當基線。參考實際的口腔衛生狀態,對其進行潔治、刮治處理,對于牙冠與基臺暴露等多個位置進行處理。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組:將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日本新時代株式會社,批號:1802161)放入到對應的牙周袋之中,需要在30 min中禁止漱口以及進食,每周需要進行1次,持續4周作為完整的療程??诜紫踹蚪M:在基本療法3周之后攝入甲硝唑(亞寶藥業,批號:180106),0.2 g/次,2次/d,持續7 d。治療后4周及8周開展復診操作,記錄具體指標數據,以此實現療效的有效評價。
1.4觀察指標
1.4.1改良菌斑指數(mPLI) 可劃分成4級:0代表不存在;1代表種植體表層通過輕刮可觀察到菌斑;2代表可直接觀察到;3代表存在眾多的菌斑。
1.4.2改良齦溝出血指數(mSBI) 通過配套的探針順著種植體齦緣保持0.2 N(約20 g)的力道進行探診。0代表未產生出血;1代表存在點狀的癥狀;2代表相關的出血在齦溝中表現為線狀;3代表存在重度的出血問題。
1.4.3探診深度(PD) 指齦緣和袋底之間的距離參數,基本單位為mm。參數的具體采點有著6個位點,選擇其中的均值數據。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后4周及8周,兩組患者mPLI、mSBI以及PD參數均低于基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組治療后4周及8周的mPLI、mSBI以及PD參數均低于口服甲硝唑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種植體周圍炎作為導致較高失敗風險的核心原因,能夠造成骨喪失以及結合失敗等問題。治療重點為潔治、刮治、上藥、衛生、消創與手術等[2,3]。當前針對種植體周邊所開展的基礎治療,諸如潔治以及刮治逐漸演變為當前的常規療法;但是因為種植體附近所產生的齦下菌斑構成的負面影響,所以配套的抗生素療法是極為必要的治療方式[4]。
種植體探診深度和菌斑的影響有著緊密的聯系,袋越深,螺旋體以及能動菌的占比相對更高。以往曾經存在過慢性牙周炎問題的一些無牙頜病患在超過4 mm的牙周袋之中依舊可以發現致病菌,同時實際的探診深度和螺旋體之間構成了特殊的正向聯系[5]。鹽酸米諾環素軟膏一種牙周局部緩釋制劑,重點構成是半合成四環素,其對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以及牙齦卟啉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均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通過阻止這些細菌的蛋白合成而發揮抗菌作用,尤其是對種植體周圍炎主要致病菌抑制效果更佳。同時,鹽酸米諾環素軟膏還可以有效地抑制與破壞牙周組織和形成牙周袋有關的膠原酶的活性水平。此藥膏遇水變硬形成一層膜,可在牙周袋內緩慢釋放其藥物成分,并保持局部較高濃度,可以實現持續大約168 h即7 d的藥效,可以提高單獨機械治療的效果,減少或延緩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6,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4周及8周,兩組患者mPLI、mSBI以及PD參數均低于基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組治療后4周及8周的mPLI、mSBI以及PD參數均低于口服甲硝唑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和甲硝唑治療種植體周圍炎有確切的療效,并且應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效果優于口服甲硝唑,但是兩類藥物的時效性在持續8周后存在一定的反復,代表著實際的治療程序中,局部使用藥物可以實現短期的大幅優化,但是長期后難以實現理想的效果,或許和口腔衛生與菌斑控制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此,在治療活動中需要配合使用藥物,而且需要間隔4周左右開展重復治療。
綜上所述,鹽酸米諾環素軟膏和甲硝唑治療種植體周圍炎有確切的療效,應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效果明顯優于口服甲硝唑,局部使用藥物可以實現短期的大幅優化。
參考文獻:
[1]費濤,李冀寅,王一宇,等.富含色氨酸抗菌肽對種植體周圍炎主要致病菌生長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6,28(2):45-47.
[2]張楊珩,Zhibin Du,閆福華.種植體周圍炎病因、診斷、治療與種植體周維護[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6,9(2):76-77.
[3]劉得璽,周鑫才,曹穎光.種植體周圍炎的治療[J].口腔醫學雜志,2012,28(4):108-109.
[4]楊忠學,侯玉東.種植體周圍炎非手術治療新進展[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7,22(4):189-194.
[5]段妍,李德華,馬威.35例種植體周圍炎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0,26(3):164-166.
[6]崔偉平.鹽酸米諾環素緩釋劑局部用藥治療老年中重度慢性牙周炎30例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2016,9(3):3106-3104.
[7]章立群,鄭蓉,潘玉霞,等.應用鹽酸米諾環素緩釋軟膏治療慢性牙周病48例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1,32(10):1946-1947.
收稿日期:2019-3-4;修回日期:2019-3-14
編輯/張建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3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