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四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實踐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率高低、教育的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是提高育人質量的前提條件,本文重點論述我校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作法和一般性結論。
關鍵詞:教師專業素質 基本作法 發展模式
一、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提升三部曲:重學—內省—力行
?。ㄒ唬W習——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提升的基礎
學習、宣講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基本要求,明確底線。首先,班子成員帶頭宣講,就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要求中對職業的認識、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與行為。分四部分,18個專題進行講述,使全體老師明確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要求。其次,以骨干教師為主體,就18個專題講座內容,一個學年,分18期,舉辦“師德大講堂”。由省、市級骨干教師擔任主講。再次,年終對全體教職工進行專業理念與師德要求中基本知識點與核心理念進行測試。達到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中專業理念與師德要求的應知應會。
?。ǘ﹥仁 處煂I理念與師德提升是最佳途徑
學校要求全體老師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對照《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檢查自己專業理念與師德修養方面存在有問題,提出個人提升方案,同年級組、同學科其他老師提出修改意見,成為教師本人專業發展規劃的一部分,平常的教育、教學、各類活動,日常生活中注重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斷修正自己專業理念與師德上的偏差,學校每年通過評選師德標兵、愛崗敬業奉獻獎,鼓勵全體老師加強師德修養,更新專業理念。通過學生、同行、家長、學校四方評價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促使全體老師專業發展。
?。ㄈ┝π小處煂I理念與師德提升目的和歸宿
學校設立了“黨員教學示范崗”、“巾幗教學示范崗”、“班級管理示范崗”、“名師工作室”。制定了崗位職責,上崗條件。為全體老師踐行新教育理念,展示個人教育、教學風采,實現個人教育價值搭建了平臺。同時學樣要求,全員參與,全部達標,力爭示范。
通過多年不懈努力,我校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水平不斷提升,骨干教師茁壯成長,縣級上骨干教師由2013年的26人增加到2017年109人,專任教師主動適應學生,模范履行崗位職責,通過師德四方評價,滿意率由2013年的78%上升至2015年的100%至今。
實踐證明,確立教師高尚師德,樹立正確專業理念和職業價值觀,學習、宣傳、教育活動是基礎;鼓勵教師不斷反思、總結,提高對教育事業的感悟,實現內省,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自我修養的最佳途徑;創設環境,搭建平臺,讓老師們努力踐行專業理念、實現自身教價值是其目的與歸宿。
二、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有力抓手
?。ㄒ唬┘w備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基礎
集體備課是將國家課程校本化過程,是根據教情,學情實際,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原則的必然結果。我校的具體作法是,按照年級學科組,分組集中四個小時進行,下周的每一節課分配給一人或者多人主備,在集體備課時,主備老師就每一節課的設計思路、學情、教情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確立、達標過程、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精講內容、例題講析、習題、作業設計等問題作全面進行陳述與展示,同年級學科組其他老師進行評議修改,提出補充備課意見,在全體老師認識達到致意見后,將備課結果上傳至校園網,隨后,每個科任老師再根據自己的學情、教情特點,形成具有個人的特色教學法方案。
?。ǘ拔瀛h節教學模式”——教師駕馭課堂的助手
為了適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需要,學校確定了以老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課堂教職工學改革思路。學校教研室,在分析研究我校情、學情的基礎上,自創了五環節教學模式。它的基本原則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其流程是:前置檢測(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學老師講授作基礎)——精講點撥(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只講授學生疑難點、主干知識和基本的方法、原理)——當堂檢測(設計測試題,進行達標測試)——總結提升(教者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主干知識、基本的解題方法、原理進行總結)——作業布置(作業分固鞏當堂所學內容的書面作業和下節課將要學習的預習作業兩類)。
應用這一教學模式的基礎是,教者要精心設計好預習作業,并指導學生作好充分的預習,核心是,教者要充分掌握學情。這一教學模式的推廣實施,有力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了以教師教學法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克服了學生學習過程中,過度依賴與老師的講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自能力,學生真正變成了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長期緊持,教學效益長遠。
?。ㄈ胺謱哟伍_放式作業”——教學質量的保證
分層次開放工作業是我校自主開發的學生書面作業,它分基型作業,拓展型作業和拔高型作業三類,每次均分三類作業設計,基礎型作業是鞏固當節所學內容基本要求,全體學生均要完成,它是一個達標性的練習;拓展性作業和拔高型作業,學生可根據學情,個人興趣,當天時間等,進行選作。學生作到什么程度,教者批閱到什么程度,教師不作硬性要求。
分層次開放式作業由教者在集體備課時設計,它是實現因材施教,分類推進,整體提高,保證教學質量,使不同層面學生學有所得的有效做法。
實踐證明,全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能重點關注自身的專業素質提升。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能充分地找出自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以此制定出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策略和方法。相信通過以上的方法一定會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教育是促進青少年成長的育人工程,又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特色學校,老師教學要出風格,學校教育要有新亮點,課程改革要有新突破,這就要求教師應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成為復合型知識結構、富有時代精神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實踐中凝聚教育智慧,成長為“政治過硬、作風優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敬業樂教、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學教師專業標準.2012.
[2]郭勁波.“改革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J].人民教育,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