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下的醫學院校教師人文素質培育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基于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從教師人文素質提升的必要性出發,探討醫學院校教師人文素質培育機制,以期促進醫學與人文的更好融合,為醫學高等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建設和相關師資培訓政策的制定等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關    鍵   詞]  教師專業發展;醫學院校;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04-02
   隨著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被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要文獻《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在總結教育改革經驗時明確指出,教師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三個決定性因素之一,“沒有教師協助及其積極參與”的教育改革,從來就未取得過成功。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強調“必須緊緊圍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主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積極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方式,改善教育生態,提高教師素質,建立和完善各級各類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因此,提高教師素質已成為當務之急。教師人文素質培育就是指以培養教師人文精神、提高教師人文素養為目標的教育。高校應在教師培訓中建立以“人文素質教育”為主旨的培訓機制,圍繞醫學專業素質與人文學科知識的相互促進和提升,分階段、分層次地對學校人文教育專職教師和醫學專業課教師進行培訓。
   一、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概述
   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盧曉中,2009)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從廣義上來講是指受學校工作環境中多重因素的影響而導致高校教師身上發生的總體改變。從狹義上講,它是指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教師發展項目,旨在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其中,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的研究是國內外教育工作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熱點。美國學者傅勒(Fuller)在60年代初以其編制的《教師關注問卷》進行的早期研究,為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揭示了教師所關注的問題的變化。美國學者卡茨(Katz,1972)根據他與教師一起工作的經驗,使用訪談和問卷調查法,針對教師的培訓需求和專業發展目標將教師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生存階段、鞏固階段、更新階段和成熟階段。費斯勒(Fessler,1992)通過采訪160名教師,綜合成人發展與人類生活發展階段等相關理論的文獻考察,提出了一個動態的教師發展階段理論,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可分為八個階段:職前教育、入門、能力建構、積極性和成長、職業挫折、穩定和停滯、職業蕭條和職業退出。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研究。林崇德、申繼亮等人從認知心理學視角,葉瀾等人從教育學、倫理學的角度,構建教師專業化的理論框架,為我國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從“自我更新”的取向角度來看,葉瀾對教師專業發展階段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將其分為五個階段:“非關注”階段、“虛擬關注”階段、“生存關注”階段、“任務關注”階段和“自我更新關注”階段。(葉瀾,2001)
   二、醫學院校教師人文素質提升的必要性
   教師作為腦力勞動者,傳授勞動生產知識和社會生活經驗,不斷為人類社會培養既可以從事勞動生產還能參與社會生活的社會成員。(趙昌木,2011)醫學院校教師作為培養醫學衛生服務領域人才的生力軍,有其自身的職業特殊性。在我國,長期形成的生物醫學模式和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醫務人員重視醫療設備和技術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弱化或忽視了對人的關懷,阻礙了醫學的健康發展。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夯實五年制臨床醫學與中醫學教育的基礎地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引導醫學生把防病除病、維護群眾健康權益等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明確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標準,注重人文素質培養,重視養成能力素質鍛煉以及批判性、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币虼?,醫學人文教育的時代使命就是培養醫學人文精神,促進醫學健康發展。醫學人文教育是醫學教育的自然組成部分,是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重要基礎,肩負著雙重重任,即在觀念層面培養醫學人文關懷,在實踐層面培養醫學人文技能。
   醫學人文教育的目的和教學內容都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 通過教師對人文精神的吸收和評價,引發學生在思想深度中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評價,然后將其內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醫學生在科學思考的同時,還可以學會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提高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質,在于醫學人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而提高醫學人文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則取決于教師隊伍的人文素養。醫學服務于人,受到社會倫理、文化和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這要求醫學院校教師從入職一開始就必須加強人文知識和素質的修養,并在實踐中應用,積累經驗。
   三、醫學院校教師人文素質培育路徑
   培育路徑的建設基于對內涵的準備把握。學術界對教師人文素質的內涵存在不同看法。有學者將人文素質分為三個層次:基本層次、進步層次和理想層次。其具體表現為個體從了解基本的人文知識到對人文精神的履行更具有自覺性再到具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并深刻理解人文思想。(王世立,2007)有學者將學生作為客體目標,把教師的人文素質分為四個方面:情感、態度、儀表和行為、人際關系。(何芳,2004)還有學者將教師的人文素質分為四個維度:人文知識、人文情懷、人文品格和人文行動。(鄧志偉,2012)醫學院校應高度重視醫學人文教育和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建設,充分認識到高品質的教師人文素質對培養合格醫學人才的重要性。本文根據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將醫學院校教師人文素質培育體系分為以下階段和層次。    (一)夯實基礎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針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通過培養青年教師,可以幫助他們盡快掌握人文教育方面的教學技巧和研究方向,為他們融入相關的研究團隊奠定發展基礎。一方面,利用崗前培訓引導青年教師適應角色,培訓形式可包含講座、輔導和自學等方式,幫助其了解學校人文素質教育教學與研究等政策。另一方面,在青年教師入職后,應進行教學和科研的基本技能培訓。例如,開展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即學校為青年教師配備相關專業導師,進行為期1年的教學和科研指導,通過這種方式,青年教師可以盡快熟悉人文素質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各個方面,幫助青年教師提高相關的教育教學能力。
   (二)發展提高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面向來校工作3年以上或受聘副教授以上崗位的教師層次。通過學術交流、實踐鍛煉、重點培養等方式,提升教師的內在人文素質,提高人文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促其成為教學科研骨干。作為這一層次的業務精干型教師要積極參與自己專業的精品課程與特色課程建設、教改項目申報等。同時,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教師的社會服務功能,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三)高端培育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面向受聘教授崗位這一層次,通過嚴格遴選與重點培養,使其成為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文教育教學名師或學科帶頭人。學校可選拔教學科研成果豐富的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每年遴選一次,培養期3年,采取滾動培養模式,培養期內給予經費資助。通過培養使教師掌握先進的人文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增強科研能力,使其成長為國家級或省級教師。同時,通過簽署目標任務與政策支持相結合,將國內培訓、國際交流與合作聯系起來的開放式培訓模式,激勵這一層次的專家型教師主持國家和省級重點科研項目,爭取國家和省級重要科技獎勵,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積極參加境外訪學研修或國際學術會議、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升水平,加快成長成才。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對教學質量的高度重視,作為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專業發展愈加受到重視,已成為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師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是教師,自我成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形式。它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只有依靠不斷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對教育實踐的理解、反思和熱愛。因此,在醫學院校,通過教師人文教育培訓機制研究,充分促進醫學與人文的融合,為醫學與人文的和諧發展創造條件,為醫學院校的人文學科建設和新時代的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盧曉中.高等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趙昌木.教師專業發展[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1):1.
   [5]王世立.試論人文素質的內涵及分層[J].企業家天地,2007(9):241.
   [6]何芳.教師人文素養的四個方面[J].人民教育,2004(24):7-8.
   [7]鄧志偉.教師人文素質研究: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9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