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談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8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面世。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教師就應當轉變角色,發揮集團效應優勢,建立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的課堂教學模式,而學生也要轉變角色,改變學習方式,通過對英語課程內容的學習,促進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 角色轉變 集體教研 語篇 詞塊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語文等課程標準(2017年版)》,標志著《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正式面世。因此,高中英語教學必須要進行變革,才能順應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家都知道,教學活動涉及師與生兩種角色,授和習兩種行為。因此,筆者將從師、授、生、習這四個字說起,淺談一下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不妥之處,望請指正。
  一、第一個字是“師”
  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教師絕不能穿舊鞋走老路,否則會被淘汰的,所以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ㄒ唬┦紫纫訌妼W習,學教育理論,學信息技術,跟上新時代步伐
  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三全、兩高、一大”的概念。這意味著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就該學習和熟悉信息化設備使用和操作,思考如何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功用,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學習環境。
 ?。ǘ┺D變角色,更新觀念
  我們也要明白,教師已不再是單純的傳授者,表演者,而是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督促者、引導者、陪伴者和咨詢者。課堂教學要從傳授知識為主走向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為主,導的作用要增強,講的作用要弱化。課堂的主體也是以學生的展示合作討論探究為主的;教育評價也由量化評價走質性評價為主;由知識和技能評價走向能力和態度評價為主。
  二、第二個字是“授”
 ?。ㄒ唬┘w教研,共同探究,發揮集團效應的優勢
  “研討出真知,研討出效率”。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揮“集團效應”的優勢。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于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這樣一個過渡期,教學中無現成的經驗可循。僅憑個人經驗,單兵作戰,費時間,耗體力,不能解決實質問題。只有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共同研究,共同進步,抓好課堂這個教學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ǘ┮灾黝}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的課堂教學將成為主流
  在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通過設計一系列與語言、思維、文化、策略等相關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個語篇存在于一個module中,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探討單元和語篇所要表達的作者態度,要弘揚的價值觀等意圖。即先理解主題意義,再查看作者選詞依據、語言風格等。因此,語篇教學要從三個角度來設計:理解語篇、對語篇作出反應和創造語篇。1.理解語篇。英語學科素養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思考,進行深層次學習,所以在設計問題時,要求有深度、有意義,同時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推理、探究的品質。比如理解語篇作者選詞的目的、語篇反映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2.對語篇作出反應。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即師生在讀完語篇之后,都要針對內容作出反應,比如認同度等。3.創造語篇。創造有口頭的也有書面的。比如學習影片后,把自己的思想感悟說出來或寫出來,就是創造語篇。
  目前,我們拿著舊教材,面對新課標,不久還將面對新高考,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整合及使用,將知識學習與技能發展融入主題、語境、語篇和語用之中,促進文化理解和思維品質的形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學會自我管理,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ㄈ┰~塊或詞匯鏈將成為英語詞匯教學的“新寵”
  本次新課標對詞匯做了調整,水平二要求的詞匯量是3000,跟原課標3500相比,好像降低了要求。但事實上,此次調整對詞匯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詞匯的意義用法,還要理解作者在生產語篇過程中有意選擇詞匯語法的意圖,包括詞匯背后反映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及隱喻義等。
  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詞匯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建立詞匯鏈或詞塊上,其中包含有語篇中圍繞主題的詞匯的重現,以及一些近義、同義、重復、省略等詞匯學習策略。這樣,學生既學習了語言知識,又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第三字是“生”
  在新課標背景中,學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聆聽者、被動接受者,而是成為了教師的合作者、獨立的思考者、主動的獲取者、以及信息資源的發現者和設計者。其學習方式也將變得更加多樣化,比如:自主學習、小組合作、體驗探究、展示交流、主動參與、探索發現等等。
  四、第四字是“習”
  以前的英語課程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新課標中英語學科目標是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也就是說,之前的目標只是一個學科本位的目標,而新課標讓我們進入了一個育人階段。學生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促進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同時,學習形式也由班轉向以小組為單位;學習過程也由記知識、做習題轉向讀材料、做事情。
  很顯然,隨著新課標面世及新高考工作的推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必須應對各種挑戰,比如:如何為學生設計更有驅動力的學習任務?如何能使小組評價更有激勵作用?如何讓課堂中的展示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討論與深度探究?等等。這些挑戰都需要我們埋下頭,去研究、去探索,去攻克一個個難題,真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9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