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幼兒模仿錯誤行為的個例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幼兒的模仿行為隨處可見,主要是3-5歲幼兒對其他行為的效仿,從中學得相關經驗,提高幼兒的社會化的過程。模仿行為是一種積極的、具有創造性的學習過程,是幼兒感知認識周圍世界的第一步,而學前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模仿教育。因而模仿行為對個體身心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行為模仿 溝通 安全感
  一、案例背景
  兒童是獨立發展的個體,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遺傳特點、不同體質使每一個幼兒在生活中表現出發展的個體差異。同樣的活動對于不同的兒童而言,所獲得的體驗是不同的。因此生活教育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差異性,注重個別化,針對個體發展的實際,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模仿是兒童重要的學習方式,幼兒在日常生活與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發展各個領域的技能與認知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打扮幼兒的邏輯思維水平有很大的提升,有了初步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他們會在生活與游戲中根據自己的需求有意識的進行模仿。但是有個別幼兒一反常態的經常性模仿其他幼兒的錯誤行為,因此教師在積極正面引導的同時,要針對幼兒的差異給予個別幼兒更多的關注與個性的指導。以我班幼兒萱萱為例,在此淺談針對模仿錯誤行為個別化教育。
  二、案例實錄
  萱萱在進入大班下學期后與班級小朋友的交流的次數增多,也經常模仿其他小朋友的錯誤行為。例如有小朋友在活動室內跑跳,老師看見后提醒他不要跑要小心注意安全,萱萱看見后也在活動室里跑起來,一邊大聲笑著跑跳一邊偷偷瞄著老師的舉動,當老師喊萱萱的名字讓他到老師身邊,萱萱又蹦又跳笑著跑過來,兩眼亮閃閃的望著老師。又例如,在喝水的時候一個小朋友沒有看腳下趔趄一步,老師趕快沖過去把她抱住。萱萱看到后,在喝水時走到老師身邊突然大聲“哎呦”一聲,身體大幅度搖擺看上去要摔倒,老師將萱萱扶住以后摸摸他的頭提醒他小心,萱萱看著老師很開心的笑起來。
  三、案例分析
  針對萱萱多次模仿錯誤行為的舉動我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并多次與萱萱的媽媽共同了解萱萱的家庭情況,做出了以下分析:
  (一)心理原因
  萱萱的家庭成員有父母及姥姥姥爺,但是由于工作原因,萱萱的爸爸常年在國外工作,又受時差的影響,不能與萱萱聯絡溝通。萱萱的媽媽是一名程序員經常加班,基本上回家時萱萱已經入睡,母子溝通的時間很少,也很少進行親子間的游戲互動,萱萱的媽媽經常以“媽媽很忙沒時間陪你玩,別打擾我”為理由讓萱萱自己玩,因此萱萱的性格比較內向、安靜,也因此比較敏感。父母在教育者的角色中常年缺席,姥姥姥爺對萱萱照顧的無微不至,甚至過度保護。當在戶外玩耍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吵,姥姥姥爺會馬上沖過去把萱萱護在懷里,這樣的過度保護不但沒有滿足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反而會讓萱萱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因此萱萱的內心孤獨,極其想獲得成人的關注和有針對性的關愛。
 ?。ǘ┱J知原因
  萱萱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愿主動與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因此成人沒有及時察覺他的心理需求。我在大班的下學期重點培養小朋友們的自我服務、自我學習以及自控能力,小朋友們在班級的自由度比較高。老師會重點關注能力稍弱的小朋友并適時給予指導。而在家里媽媽忙于工作很少與萱萱交流,只有萱萱犯錯誤媽媽才會認真的和他溝通。所以根據萱萱觀察到的情況會讓他淺顯的認為只要犯錯誤就會得到別人的關注,別人只會因為他犯錯誤才會與他溝通交流,表現對他的關心。因此在班級里有小朋友表現出錯誤或不適當的行為,他就會馬上進行模仿并觀察老師的反應以此來獲關注。
  四、解決策略
 ?。ㄒ唬┘覉@溝通——改變從父母做起
  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要轉變家長的觀念,讓萱萱的媽媽意識到溝通和陪伴的重要性。萱萱的媽媽聽取建議后調整了工作計劃,盡可能按時下班將工作拿回家完成陪伴萱萱。我建議萱萱媽媽在工作時也積極的抓住契機與萱萱互動,要有方法的跟萱萱溝通,發揮“語言的藝術”鼓勵萱萱,讓萱萱參與進來,讓他有被需要的感覺,增強他的自信心并建立母子間親密感,增強安全感。
  (二)對癥下藥——有針對性的教育
  萱萱長時間缺乏關愛,渴望受到大家關注。因此針對萱萱的教育方法要進行調整,在給予萱萱自由的基礎上,及時的表現出對萱萱的喜愛和關注。早晨萱萱總是很早就到幼兒園,我會在這個時間和萱萱聊天,引導他主動和我分享心情。在一日生活環節的間隙用朝他微笑、撫摸頭、引逗開玩笑等方式拉近我們的距離,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和喜愛,滿足他的心理需求。在集中教育活動中,抓住契機進行鼓勵,在回答問題或完成一件作品后進行鼓勵表揚。為了增強萱萱的自信心,我為萱萱安排了一個角色,在畢業典禮上表演童話劇。在平常排練的時候鼓勵萱萱大聲的說臺詞,練習表情動作夸張,晚上回家后萱萱的媽媽也能耐心的陪伴孩子共同練習。一個小小的童話劇成為了架起建立母子親密感的橋梁。在本學期的后半學期,萱萱更加愿意主動與同伴交談,在戶外自由活動能夠主動組織發起游戲,模仿他人錯誤行為的舉動明顯減少。
  結論
 ?。ㄒ唬┽槍τ變旱膫€別化差異應該制定個性化的計劃。這種個性化體現在:
  1.家園溝通的個性化。在家長不重視的情況下,教師應當主動與家長反映孩子在園基本情況,從專業角度與家長分析并提供合理的解決辦法,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提供機會讓家長積極配合。
  2.教育的個性化。萱萱的能力很強,在活動中幾乎很少需要老師的介入和干預。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走進孩子內心,了解他們喜歡什么,從其感興趣的方向入手。案例中的萱萱缺乏安全感,那就從這一方面入手,抓住契機表達教師的關注與喜愛,讓他內心獲得滿足感。
 ?。ǘ┰诿鎸€別化教育時,教師應不斷學習、自我提升
  1.進一步學習幼兒心理學,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只有讀懂幼兒心理,才能從幼兒角度思考問題,走進童心世界,才能理性理解各種差異。
  2.正確理解幼兒生活中的個別化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的關系。個性化教育并不僅僅是部分幼兒的教育,它強調的重點在于讓孩子有機會以他們自己的獨特方式發展自己的潛力、興趣、才能以及獨創性。而個別化教育強調的重點是尊重差異,讓部分較特殊的孩子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融入大環境。因此教師在個別化教育中更應勤于觀察、善于思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9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