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癥狀、腰椎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中醫針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癥狀、腰椎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外科收治的112例腰間盤突出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分組法,均分為2組,對照組應用牽引療法,觀察組應用中醫針灸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腰椎功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BSHS—B量表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針灸較牽引療法更能有效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癥狀,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醫針灸;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5-0247-01
腰椎肩盤突出是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不斷上升,臨床上患者主要表現為腰酸腿痛。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會產生極大的消極情緒,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的有效治療包括牽引治療、針灸治療、推拿治療等等,應用針灸療法可以有效活血化瘀、疏經通絡,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整體療效顯著。本次研究選取收治的112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探究了中醫針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癥狀、腰椎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112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經過影像學檢查確診的患者;入組前未接受干預治療,且經院醫學委員會批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伴隨嚴重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具有嚴重精神疾病或急性傳染性疾病的患者。臨床表現:腰椎、臀部、足部等劇烈疼痛,嚴重時腰椎變形。
隨機將患者均分成2組(n=50例)。觀察組:年齡26~69歲,平均(46.9±11.2)歲,男性20例,女性30例,病程2~8年,平均(4.5±1.2)年;對照組:年齡25~70歲,平均(45.4±12.5)歲,男性22例,女性28例,病程2~9年,平均(4.8±1.5)年。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牽引治療。方法:應用牽引治療床進行腰椎牽引,幫助校正,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以及自身耐受程度調整牽引重量,1次/d,牽引完成后,要對患者的腰背部、臀部及下肢進行推拿治療,促進血液循環,連續治療1個月。
觀察組 增加中醫針灸治療。方法:患者取俯臥位或側臥位,先要取穴,選擇并確定患者腰部(命門、腎俞穴、關元俞穴、阿是穴)、臀部(環跳穴)及腿部(陽陵泉、足三里)的穴位,不同的針灸部位選擇不同的銀針;后應用75% 乙醇棉球對穴位進行消毒,快速垂直穿刺,深度一般控制在1 ~ 3寸,不同部位的針刺深度存在不同;將艾條放置在針上,促進患者穴位得氣,直到患者感受到腰部、臀部等部位有感覺為止,留針時間控制在30min以內。依據患者的病情確定針刺頻率,一般為1次/d,等到疼痛程度減弱后,1次/3d,10次為1療程,連續治療一個月。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價,范圍為0~10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高)、腰椎功能(應用功能障礙指數ODI進行評價)以及生活質量(應用BSHS—B量表進行評分,總分為36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評分越高)。
功能障礙指數ODI:包括提物、疼痛的強度、生活自理、座位、不行、站立等10個條目,分數越高,腰椎功能狀態越不好[1]。
1.4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采用SPSS21.0,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VAS評分分別為(6.75±1.62)分、(2.29±0.51)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VAS評分分別為(6.45±1.60)分、(3.69±0.72)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的腰椎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腰椎功能評分分別為(0.76±0.09)分、(0.45±0.04)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腰椎功能評分分別為(0.79±0.10)分、(0.64±0.06)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腰椎功能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腰椎功能評分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腰椎功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的BSHS—B量表評分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BSHS—B量表評分分別為(251.45±47.28)分、(323.19±43.86)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BSHS—B量表評分分別為(251.57±47.18)分、(289.50±49.24)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BSHS—B量表總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SHS—B量表總分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BSHS—B量表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患者腰椎間盤的纖維環受到損傷,或者是椎間盤對神經根實施機械性壓迫等,這種疾病會對患者的神經根造成嚴重損傷,導致腰椎出現水腫或炎癥反應,從而加劇腰椎疼痛感或造成脊柱畸形等。中醫臨床上依據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將患者歸納為“腰痛、腰腿痛”等范疇,認為其是由于風寒濕氣紊亂造成的,以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治療為主,比較常見的臨床治療手段如中醫針灸,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中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有利于釋放神經中樞止痛物質,降低患者的疼痛;還有通過受損部位的舒經活絡和矯正椎間盤治療,可以改善受損部位的血液運行情況,逐漸恢復患者的腰椎功能。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中醫針灸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逐漸恢復腰椎功能,促進患者預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石洪結. 中醫針灸推拿加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3):13-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8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