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作為最基礎的學科之一,語文一直都是我們教學的重點科目,也正因如此許多學生厭倦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沉悶課堂,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有必要調整教學策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情境課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將抽象語文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調動學生的想象思維拓寬眼界。筆者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境創設的實踐經驗,探討其特點以及創設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創設;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情境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就是老師根據教材內容目標以及學生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綜合創設某種可以引起學生們情感反應的教學環境。科學合理的課堂情境對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課堂情境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構建了一座溝通互動的橋梁。所以說,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的創設是可行的。
  一、情境創設要扣題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提升學生各方面素養的基礎,我們作為一線教育從業者要意識到課堂氛圍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才能吸引大家融入教學學習活動當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我們應該合理利用文本主旨,將不同的觀點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大家創設廣闊的思考平臺,引導大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層面來思考探討問題。借助情境的帶入感,通過探究提問的方式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舉例:我們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時,就可以根據孔乙己的“死”這一切入點,來創設多個問題情境,引導大家思考文章內容,讓大家能夠用自我的思維角度去看待問題、解讀文本,達到把握全文的目的。
  舉例1:“孔乙己究竟有沒有死?會不會死?”“假如真  的死了,是因為什么原因?”我們讓大家積極參與到問題討論當中,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思維想象空間,最終的答案自然也是各種各樣。也正是這種開放性的提問,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舉例2:“作者為何說孔乙己必死無疑?有什么根據?”
  舉例3:“作者為何要將主人公的悲劇架設在別人的笑聲中呢?”我們通過幾個角度的問題切入,引導大家從多方面進行主動思考,讓大家帶著探究欲望帶著興趣去尋找、研究,主動思考問題。讓課堂充滿無限活力,師生互動交流一同解讀經典。
  二、在平等的地位上創設師生之間和諧關系
  前文提及的問題情境,主要培養學生探究性與自主性,當然促成這些能力培養的關鍵因素需要老師這個引導者的輔助配合,老師不能以知識權威的高級姿態出現,而應該是以平等交流互助探討的關系來入駐學生隊伍當中。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大家通過問題來閱讀文章,來自行搜索有效資源,通過自我思維的運轉來給出自己的見解,我們不要求答案準確無誤,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通過自我見解的表達,無形中提升了大家的學習興趣與自我價值感的體現,驅動情感效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融入,我們就可以更容易了解每個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認知能力、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全面參與,問難質疑,借助合理的問題情境點燃大家的思維火花,不斷探索不斷嘗試。
  知識理解認知的過程,主要是需要思索與動腦,哪怕是片面的、膚淺的,那也有助于理解知識,所以說我們要給予鼓勵與肯定。只有學生感覺到了老師的關心以及認同感,他們的心扉才能真正向老師敞開,才能自發的愿意跟隨老師一起步入設定的情境,一起學習、探討、交流,學會選擇適宜的學習策略,自主調整認知過程,不斷反思分析,調適心理激活思維,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成為自主學習的獨特個體。
  三、信息技術下的情境創設
  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運用在教學當中也越發廣泛,我們利用音頻、視頻等畫面創設情境。其特點是要比純粹的講述思考理解更有畫面感和帶入感,文學語言講求畫面美,所以必要的畫面感創設情境,自然而然受到學生們的喜愛與追捧。
  舉例1:我們在教授《紫藤蘿瀑布》這一文章時,其中有許多描寫紫藤蘿的句子,“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不得不說作者的語言畫面感描述很到位,但許多學生只能依靠文字進行想象,若是我們為大家播放有關紫藤蘿的照片或者影像,而后再讓大家閱讀有關文字的敘述,大家就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文字之精妙。
  舉例2:我們在教授《口技》這篇課文時,我們雖然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來了解文中主角的高超技藝,但想象終究難以形象化感官化,為了體現出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借助多媒體來播放口技表演的音頻,真正體會文章中口技人營造出的氛圍,最終達到深入解讀全文的教學目的。
  舉例3:我們在教授《音樂巨人貝多芬》這一課時,通過將文字、聲音、畫面、視頻等融為一體,來綜合解讀主人公貝多芬的人生態度,感悟作者所想表達的那份敬佩。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放幾首貝多芬的音樂,讓大家真正體會其音樂的魅力。我們也可以搜尋一些貝多芬表演視頻,從視覺、聽覺、感覺多個層面來解讀主人公貝多芬。
  四、情境教學角色互換模式
  初中生的思維是最為活躍的,有時候一些學生的腦洞,都會讓老師贊嘆不已,所以我們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拘束了他們的創新與創意。比方說,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讓學生多進行假設以及想象,“若是我們作為文中主角,或者處于那種背景下,會有怎樣的想法,怎樣的抉擇?”而后讓大家通過感受文中主人公的想法做法與自己的想法進行比較,從而更好地理解全文。角色換位應該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可以是學生與作品人物、學生與作者、學生與老師。
  舉例1:我們在教授《范進中舉》一文時,我們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范進為何瘋狂?如果穿越時空中舉人的是你,在那個朝代背景下,你會如何?尤其是受到他人的冷嘲熱諷,應試二十多次都沒考上大學,你們還會堅持嗎?”我們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讓同學們以小組形式,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帶著趣味性深入解讀全文。若是我們從另一個層面與作者換位,去感受吳敬梓為什么能夠寫出癲狂的范進?他是如何將角色把握得精準明了的?再次深入挖掘作者的生平,我們就會發現作者一生中所經歷的大起大落,看透了腐朽的社會風氣,看透了爾虞我詐功名利祿的官場,最終都反映在了作者的文章中得以抒發。我們從第三個層面來說,與老師換位。這種換位可以充分強化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信心的培育,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可以挑選一名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讓其站上講臺,講授提前預習過的課文。
  舉例2:我們在學習《桃花源記》這一古文時,我們可以這樣帶入,“現在都流行穿越,若是給你們一個機會穿越到主人公的捕魚人的年代,你們若是發現桃花源,你們敢進去嗎?若是你們進入桃花源,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我們借助當下最流行的穿越熱點,來調動大家的思維,深入分析全文,通過自己的思考與比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化課文。
  五、總結
  對于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語文來說,我們需要一種有效的情境創設來調動死氣沉沉的語文課堂,我們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結合實際生活、當下生活、新課改理念、文本理論知識,總結出更高效的語文課堂實踐方法,情境教學可以是單獨存在的教學模式,也可以是與其他新模式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所以說我們的情境教學法需要不斷總結與調整反思,根據當下學生的實際能力、興趣、認知,來綜合制定出更加合理可行的語言課堂。
  參考文獻
  [1]馬春青.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新課程,2016(4).
  [2]李勇鴻.論述中學語文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中學教育,2016(7).
 ?。ň庉嫞簭垥枣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