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秦安縣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情況調研報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隨著秦安縣農機裝備水平、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各項農機化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農機化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全縣農業機械化率得到了較快的提高,但是,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相比于其他地區,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為了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向高質、高效、全程、全面發展,對全縣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現狀和問題進行調研則成為了基礎性工作。對于我縣明確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方向,科學制定今后一個時期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采取由省局統一制定的調查范圍、調查方法和統一制定的調查表格,此次調研農作物范圍涉及為小麥、玉米、馬鈴薯、中藥材、果業和油菜,其中主要以小麥、玉米、馬鈴薯、油菜和林果業(蘋果和桃子)為主進行調研。
  秦安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渭河之流葫蘆河下游,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氣溫溫和日照充足,降雨較少,干旱頻繁。目前,植被以糧食作物為主(主要為冬小麥、玉米、馬鈴薯三大作物),農作物和林果業。由于全縣山多川少,全縣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較為低下。
  全縣總耕地面積104萬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5萬畝。其中,小麥種植33萬畝,玉米種植22.5萬畝,馬鈴薯種植20萬畝,中藥材種植1.5萬畝,果業種植38萬畝,蔬菜種植11.5萬畝,油菜種植8.4萬畝;
  二、農作物機械化發展現狀
  1.主要農作物基本情況
 ?。?)首先,農作物機械化發展情況以小麥最高,綜合機械化率為75%。其中,機耕機械化率達到100%,機播48%,機收70%;
  其次為玉米綜合機械化生產率48%。其中,機耕機械化率100%,機播8%,機收為0;
  第三,油菜綜合機械化生產率為40%。其中,機耕機械化率100%,機播、機收機械化率為零;
  第四、馬鈴薯綜合機械化生產率為38%。其中,機耕95%,機播0.02%,機收0.02%;
  第五、中藥材和蔬菜綜合機械化生產率都為36%。其中,機耕機械化率分別為90%和91%,機播、機收為零;
  第六、果業綜合機械化生產率僅為2%。其中,機耕5%,機播、機收為零。
 ?。?)調研范圍內農作物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基本上都達到90%以上,只有中藥材的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為50%;秸稈處理機械化水平目前僅僅應用在馬鈴薯上,且在示范點進行。
 ?。?)農作物全程化機械化生產機具配套情況:種植機械主要以小麥和玉米為主,相關配套機具分別達到267臺(套)、270臺(套);收獲機械以小麥收獲機械為主,總配套機具19臺(套);秸稈處理機械為小麥秸稈粉碎還田機,有3臺;耕整地機械總量為27564臺(套);高效植保機械為115691臺(套)。
  2.農作物機械化生產種植模式
  小麥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主要以耕、播、收全程機械化模式為主,在小麥收割前進行機械整地→機械播種或旋耕播種→植?!鷻C械收割。機具主要以條播機、免耕播種機、籽粒收獲機、秸稈粉碎還田機、耕整地機械和高效植保機械為主。
  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為:前茬作物淺旋整地→當年秋季或次年春季機械鋪膜→次年清明前后點播玉米→化學除草(出苗后苗期莖葉化學除草)→全生育期田間管理→玉米機械收獲,機具的應用主要以旋耕起壟覆膜播種機和起壟鋪膜機為主。
  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的技術模式主要按照“黑色地膜+配方施肥+機械耕作+病蟲害防治”的馬鈴薯標準栽培模式進行種植,然后利用馬鈴薯挖掘機進行收獲。工藝路線為機械耕整地→覆膜施肥播種→植?!鷼⒀怼斋@,配套機具以翻轉犁、旋耕機、覆膜播種機、桿式噴霧器、馬鈴薯收獲機為主。其種植技術是集開溝、施肥、播種、覆膜和覆土等作業于一體的綜合機械化種植方式。典型案例為中山鎮隴上塬農機專業合作社種植示范點。
  林果業全程機械化生產主要以田間整地、機械灌溉、機械施肥、機械植保噴藥、機械除草等重點環節進行機械化作業。目前僅僅在初步探索階段。
  三、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農作物和林果業生產總體情況來看,勞動強度都比較大,如何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農作物何林果業生產效益是生產機械化發展的重要目標。就目前調查情況來看,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大難度,存在多方面的問題。
  1.機具的適應性不夠理想。 由于地域和種植模式等方面的原因,農作物和林果業的機械化發展受區域環境影響比較大,大型機械進不了地、小型機械自動化程度不高。
  2.種植分散限制了機械化的發展。根據調查情況來看農作物和林果業種植相對分散,這也限制了機械化的發展。
  3.各農作物生產環節機械化程度差距較大。從調查情況來看,由于農作物和林果業本身的特殊性,農作物和林果業生產實現全過程機械化難度很大。目前,小麥種植機械化程度最高,馬鈴薯機械收獲由于受地域條件的限制,雖然機械收獲已經起步,但總體來看機械化水平較低。玉米、林果業和中藥材在機械播種上剛開始起步,收獲仍然是一個難題。蔬菜生產也只是實現了微耕機作業,其他生產環節機械化發展還有待提高和破題。
  四、對農作物和林果業生產機械化發展幾點建議
  針對調查了解和所收集到的實際情況,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從調查情況來看,我縣農作物和林果業機械化整體水平發展較低,缺乏相應的專業生產機械。不同作物之間機械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實現機械化發展的難易程度差別很大。要把全面實現農作物和林果業機械化作為總體發展目標、統籌規劃,但也要突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重點。就目前來看,小麥小型機械化生產技術比較成熟,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需要進一步加大機具引進推廣力度,玉米收獲基本空白,需引進適應我縣玉米機收的機具。
  2.立足發展,協調農藝。長期以來,在農機化的發展過程中基本上都是農機適應農藝,農業機械的應用必須滿足農藝的生產需要為前提,造成農機化發展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實際上有時農藝的改變并不一定影響農作物種植和產量,只是一種耕作習慣問題,改變起來相對容易,而要農機圍繞農藝變革有時難度就比較大。農作物和林果業如果一味也是讓農業機械適應農藝的要求,發展起來難度也比較大。所以針對農作物和林果業品種繁多,地區差異化較大的實際情況,應在不影響農作物和林果業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協調農藝和農機相互適應,才是發展農作物和林果業機械化的最佳選擇。
  3.協調和信息溝通的不及時限制了農作物機械化的發展,形成了全縣不同區域間農作物和林果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的局面,今后應該加大協調力度,加強信息溝通 優勢互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3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