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要確保水稻產量和質量究竟該做些什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由于水稻使用的農藥較多,致使水稻產生抗性,病蟲害發生變異。以及入侵病蟲害的影響,導致水稻病蟲害發生嚴重。為有效防治病蟲害,確保水稻產量和質量,必須掌握病蟲害的防治適期,并與農業、生物、物理防治相結合,有效減少農藥使用次數,不僅減輕農民負擔,也保護了生態環境。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適期;監測;科學
  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農業占有重要地位,喜高溫,多濕,對土壤要求不嚴。水稻主要病蟲害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為主,在防治方面,既要控制危害程度,又要降低污染,保證產品質量和環境安全。
  防治策略:以農作物為中心,以病蟲害為防治目標,強化分區治理,根據田況運用生物、農業、化學、物理等防治措施,實現增產增收,做到綠色植保。
  一、稻縱卷葉螟
  卵孵化高峰期防治最佳,隔5—7天再次防治。水稻分蘗期可放寬防治指標,利于保護天敵和田間環境。
  二、稻飛虱
  當每百叢蟲量分蘗期為1000頭,孕穗至抽穗期為1500頭,齊穗至乳熟期為2000頭,進行適期防治,重點在低齡若蟲期防治。
  三、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分布廣危害大。重點防治易感病品種老稻瘟病區。當急性病斑達5%—10%時進行防治,老病區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齊穗期各防治一次。
  四、紋枯病
  紋枯病從苗期到穗期均可發生,以分蘗盛期到抽穗期危害最重,當分蘗盛期當病叢率達5%—10%,孕穗期常規稻達15%—20%、雜交稻達25%—30%時及時防治。
  1.農業防治
  灌水深耕,滅蛹控螟。部分越冬螟蟲將近化蛹時,利用抗逆性弱的特點,及時深耕浸田,可降低蟲源基數,在螟蟲卵孵化始盛期,田水降至3cm以下減輕危害。盛孵高峰期和盛孵末期,浸田保水2—3天,可殺死幼蟲。
  選用抗病蟲品種規范栽培,可采用拋秧機插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間小氣候。通過合理灌溉,做到“淺水栽秧、寸水活棵、深水孕穗、濕潤灌漿”的要求,使水稻生長健壯增強抗逆性。
  2.物理防治
  利用趨光性,于成蟲發生期設置頻振燈、誘娥燈進行誘殺,可減少稻飛虱等害蟲的種群數量。
  3.化學防治
 ?。?)毒死蜱+阿維菌素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卵孵化盛期防治,須注意阿維菌素避免高溫噴施。
 ?。?)噻蟲嗪+蚍蟲林防治稻飛虱效果較好。
  (3)已唑醇+三環唑+阿維菌素可防治紋枯病稻瘟病,隔7天連防一次。
  4.生物防治
  (1)苗期用克枯草芽孢桿菌500倍液+秀谷春天500倍液噴霧。
 ?。?)孕穗期用克枯草芽孢桿菌500倍液噴霧。
 ?。?)灌漿期用克枯草芽孢桿500倍液噴霧。
  5.監測方法
  要想防治有好的效果,必須了解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因此這就要對病蟲害進行系統監測,了解發生的時間規律及發展趨勢,擇機進行防治。
 ?。?)監測場選址。水稻移栽后,選出代表性田快,地點應選地勢平坦,連片種植,農戶田間管理水平中等為宜。如果田間管理水平較高,會導致病蟲發生基數較低,不能反映病蟲害的自然發生規律。
 ?。?)監測場的具體要求。監測面積以不低于667㎡為標準,因部分害蟲具有趨綠性,所以要求土層較厚,肥力中等偏上。肥力較高的田塊返青快,誘蟲效果較好。這樣反映出的病蟲害基數及指標,才具有當地病蟲發生的代表性。
  (3)監測方法。選出代表性田地五塊,均勻選擇五個點,可采用四邊一中心模式。每個點選20穴秧苗作好標記,3—5天調查一次,記錄病蟲害發生的時間規律,若達到防治指標及時進行防治。還可根據情況選擇生物農藥,實現以蟲治蟲,以菌治菌,綠色環保,生態發展。
  6.保障產品質量
 ?。?)科學認識農藥。農藥是科技進步的結晶,應用農藥對農業生產有著巨大的貢獻。在我國,農藥在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控中的貢獻率相當高,倘若不采取防控的話,對我國各種作物產量的損失不可估量。反之,農藥的過量使用,也容易對后茬作物造成危害和減產,由于殘留農藥超標影響到食用安全,從而造成經濟損失。
 ?。?)使用技術存在不足。①農藥安全使用意識不強。在購買農藥時,只考慮效果而忽視毒性,導致農產品殘留超標品質下降。②方法落后利用率不高。使用的機械相對落后,再加上操作上誤差,致使部分農藥流失,又通過水和土壤等途徑,被作物吸收產生再次污染。③對農藥殘留認識不夠。農戶中對農藥殘留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追求產量忽視了質量。另外對于農藥安全間隔期,理解還存在誤區。上述種種無形中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7.科學用藥
  農藥是一把“雙刃劍”,能帶來利益,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使用農藥必須按照規定的用藥量,科學的方法,合理的次數,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和一些負面影響。那么我們該如何引導農民合理用藥呢?
  (1)加強培訓,提高文化素質。通過廣播、雜志、技術明白紙以及科技入戶等形式,積極宣傳高效低毒生物農藥,讓農民了解新型農藥的好處,以及高毒農藥帶來的危害。
 ?。?)進行技術指導,引導安全用藥。農技人員應加強技術培訓,深入田頭現場指導。尤其是作物生長關鍵期,更要作為重中之重,讓農民對農藥安全使用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指導農民選好農藥,把控好施藥時間、施藥次數、施藥劑量以及施藥方法。
  參考文獻:
  [1]韋天尤.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探討.現代農業科技.2009(03).
  [2]黃彩云.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與生物農藥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02).
  [3]郭榮.我國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現狀及發展策略[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1(01).
  [4]李文菊.蚌埠市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措施及成效.現代農業科技.201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6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