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好不好究竟看什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很多病人看病時都希望醫生給自己開些“好藥”。有些經濟條件好的病人張口就是:“大夫,藥貴點不要緊,錢不是問題,最好是進口的?!痹谒麄兛磥?,價格貴的藥肯定比價格便宜的好。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藥才算是“好藥”呢? “好藥”必須具備四大要素 一般而言,“好藥”必須具備四個要素:一是療效確切,二是毒副作用小,三是價格合理,四是服用方便。以口服降糖藥為例,一個好的降糖藥物應該能夠有效降低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及糖化血紅蛋白;不良反應特別是低血糖風險小,安全性高;服用方便,如一天一次或餐前即服,患者治療依從性高;價格便宜,長期服用經濟上能夠承受。另外,評價降糖藥物除了看降糖效果外,能否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等)并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
藥物最終需要通過其作用對象——患者來發揮作用,所以,評價一個藥物好不好,除了藥物本身以外,還要看藥物是否適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拋開患者病情來評價藥物好壞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每種藥物都有“長短”,“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臨床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藥物。再拿降糖藥來說,凡是降糖作用強的藥物,引起低血糖的風險必然高;而低血糖風險小的藥物,降糖作用則往往偏弱。再者,副作用有時也是相對的。例如雙胍類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不適、影響食欲,個別患者甚至會出現嘔吐、腹瀉,以至于無法耐受;但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后,食欲下降,飯量減少,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明顯改善,原本的“副作用”在這里又變成了“正作用”。因此,“好”與“不好”都是相對的,選擇藥物關鍵是要“對癥”。 “好藥”并非“終身制”
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的病情也在不斷地變化。例如一些降糖藥在開始服用時可能效果很好,幾年后療效逐漸減退甚至完全失效,原來的“好藥”對當前的患者“名不副實”,如不及時調整,就會耽誤病情。
選擇藥物不要光憑“說明書”
患者在用藥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留意說明書中提到的副作用以及用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患者不要根據自己對藥品說明書的理解自行選用或停用藥物。實際上,說明書上描述的各種不良反應發生概率都很低,只要按照規定的劑量、用法服用,一般是安全的。要想做到合理用藥,最好的辦法是找一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對你病情比較熟悉的專科醫生來給你做指導。
總而言之,評價一個藥物好不好,關鍵是看其是否具備前面提到的“四個要素”。再就是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合適的就是最好的。絕不能輕率地認為只有“貴的”“進口的”才是好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8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