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犢牛腹瀉癥的臨床癥狀及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腹瀉是犢牛在哺乳期時經常出現的臨床病癥,引起犢牛腹瀉的原因有很多,如飼養環境較差,衛生防疫工作不完善,營養不良,一旦感染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都會引起犢牛腹瀉癥的發生。犢牛腹瀉癥對犢牛健康危害較大,會對犢牛的生長發育造成一定影響,嚴重腹瀉甚至會造成犢牛死亡?,F主要介紹引發犢牛腹瀉癥的原因、臨床癥狀、治療以及預防措施,以期為廣大養殖戶和技術人員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犢牛;腹瀉;原因;治療;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4-0066-02
近年來,我國奶牛養殖業發展迅速,養殖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鮮奶產量不斷提高,極大的滿足了人們對奶制品的需求,犢牛是牛群的基礎,犢牛階段飼養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奶牛以后的健康狀況和生產能力。腹瀉癥是犢牛常見臨床疾病之一,臨床以急性腹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危害最大。即使患病犢牛耐過康復,后天生產性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嚴重危害奶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臨床上引起腹瀉的原因復雜多樣,這給診斷和防治增加了難度,因此一定要掌握腹瀉癥狀的綜合防治方法,做到病前積極預防、病后及時治療,以避免造成經濟損失。
1 發病原因
1.1 感染性因素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犢牛腹瀉占臨床發病的比例較高,主要以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寄生蟲感染三種因素引起。細菌性腹瀉臨床發病率較高,由存在于消化道內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巴氏桿菌、鏈球菌等引起,特別是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在犢牛腸道內數量較大,當衛生條件較差、飼料品質下降、環境寒冷等因素引起犢牛抵抗力下降時,潛在的細菌會大量繁殖,成為優勢菌群,導致犢牛腸道內菌群失調,引起犢牛腹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瀉通常病情較重,死亡率也較高,主要是由輪狀病毒、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冠狀病毒、黏膜病毒和類冠狀病毒引起,病毒性腹瀉多發生于冬季,氣溫越低越易發病,且常與細菌性感染同時發生。寄生蟲主要是通過蟲體及其分泌的酶破壞小腸絨毛,造成小腸絨毛吸收功能不良或直接損傷腸黏膜導致炎癥等而引起腹瀉[1]。引起寄生蟲性腹瀉的病原蟲主要有隱性孢子蟲、球蟲、絳蟲,蛔蟲等,其中以隱性孢子蟲和球蟲感染最為常見,危害性較大。寄生蟲感染發病無季節性特點。
1.2 非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犢牛自身體質、飼養環境、飼養管理水平、應激等因素,這些因素都可引起犢牛腹瀉。新生犢牛體況不佳,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較弱,飼喂時候沒有遵循定量、定時、定溫的原則,易引起犢牛消化不良,導致腹瀉。在攝入初乳不及時不充足的情況下,犢牛機體免疫力處于較低水平,飼養環境較差,消毒不徹底,極易受到環境內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犢牛腹瀉。新生犢牛的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善,自我調節的機能還不健全,極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引發應激,導致犢牛出現腹瀉。
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犢牛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尤其在氣溫變化的季節交替階段發病率較高,治療不及時也會造成比較高的死亡率。2 臨床癥狀
犢牛腹瀉癥臨床主要以腹瀉為典型癥狀,患病犢牛可見排出顏色呈黑色、灰色、黃色的的稀薄惡臭糞便,隨著病情的發展,糞便中還會出現氣泡和血絲,最終糞便呈水樣,腹瀉嚴重的犢牛會出現肛門失禁、腹痛、脫水的癥狀。腹瀉初期犢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廢絕,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犢牛體溫升高,出現嚴重脫水,四肢乏力,行動困難,全身出現震顫甚至痙攣,出現劇烈腹瀉,腹瀉情況持續加劇,犢牛肛門松弛,失禁,嚴重脫水,被毛凌亂,眼窩塌陷,四肢及全身發涼,1~2日內因酸中毒死亡。
死后剖檢,病理變化主要以急性胃腸炎變化為主,胃內可見大量的凝乳塊,真胃內黏膜充血、水腫,有膠胨狀液體,小腸黏膜充血、出血、水腫。腸腔有含有氣泡的血液。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開淋巴結,切面多汁、充血。肝、腎、心內膜可見出血點。膽囊內膽汁黏稠呈暗綠色。腹瀉癥狀稍長的犢牛還可見肺炎和關節炎的病變。
3 診斷
犢牛腹瀉可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進行初步診斷。由于該病病因復雜多樣,給診斷造成一定的難度,為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確診還需進行實驗室診斷。實驗室診斷的方法較多,各具優勢,同時也有不足,因此應結合臨床診斷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實驗室診斷方法,以達到診斷的準確、及時,為預防及治療指明方向,從而降低腹瀉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4 防治措施
4.1 治療方法
該病的治療應采取防止脫水、補液、糾正酸中毒、止瀉、恢復胃腸功能、抗菌消炎等綜合治療措施,加強疫病監控,對腹瀉癥狀不嚴重的犢牛,應適當減少哺乳量,同時飲用添加溫水的口服補液鹽和口服適量的抗菌素。腹瀉癥狀較重者可停乳,對腹瀉嚴重伴有脫水癥狀的犢牛,應采取每天靜脈注射1次抗生素和維生素C的葡萄糖鹽溶液進行補液,同時口服乳酶生、胃蛋白酶等促進消化的藥物?;謴臀改c功能可口服胰酶、淀粉酶、乳酶生或酵母等??咕卓捎面溍顾丶∪庾⑸?,按10 mg/kg的劑量注射2次/日。也可用中藥方劑,黃芪60~90 g、附子3~6 g、白術30~60 g、甘草12~15 g。水煎1次,每日灌服1次,連用3~5天,治療效果也不錯。
4.2 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母牛妊娠后期的管理,飼喂營養充足、配比合理的優質飼料,以確保母牛在妊娠期體況良好。確保新生犢牛及時吃到不低于體重5%的高質初乳,以獲得母源抗體的保護,提高機體免疫水平。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犢牛舍的環境衛生工作,給犢牛提供通風、保溫、安靜的良好飼養環境,避免不良因素的影響,減少應激對犢牛的刺激。犢牛使用的器具要經常洗刷消毒。人工哺乳時,應嚴格遵循定時、定量、定溫的三定原則,犢牛補飼的飼料,要科學配比,精心調制,以預防腹瀉的發生,相關研究發現,新生犢牛及早飼喂乳酸菌制劑可有效預防腹瀉,改善犢牛腹瀉癥狀,避免犢牛因腹瀉而死亡[2]。犢牛期是奶牛生產周期的特殊階段,極易受到各種疾病的侵害,所以必須重視該階段的飼養管理,這對奶牛養殖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長河,于升陽.犢牛腹瀉的病因及治療[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29(3):139.
[2] 姚國強,趙樹平,高鵬飛,等.乳酸菌微生態制劑防治犢牛腹瀉應用研究[J].中國奶牛,2014(17):55-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