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支持農業研究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社區支持農業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態農業形式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雖然社區支持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農業生產模式在中國快速發展,但是也遇到了一定困境。本文從社區支持農業的產生背景、內涵與功能、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方面,全面梳理現有文獻資料,深入了解社區支持農業的研究進展,以期推動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 社區支持農業;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食品安全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8-41-2
雖然工業化和市場化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利益驅動的農業經營模式也導致了一定的負面效應,特別是生態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和食品安全問題頻現?;?、農藥等化學品造成水體污染、土壤退化以及農副產品質量下降,影響人類健康。在農產品市場上,小規模家庭農場和農戶難以與大型農業企業競爭,只能接受由大企業操縱的農產品價格[1]。在此背景下,社區支持農業利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的關注,引導消費者關注農產品生產步驟,進而引導生產者采用生態可持續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生產[2]。同時,社區支持農業也將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放在對等位置,為小農戶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爭取了更多話語權。
本文基于對過往文獻的研讀和對案例的討論,從社區支持農業的產生背景、內涵與功能、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發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方面,對社區支持農業的過往學者研究進行詳細綜述,以期為解決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提供建議,促進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 社區支持農業的產生與內涵
20世紀70年代,社區支持農業起源于瑞士和日本。興起的原因是當時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帶來了嚴重的食品安全危機。20世紀50年代末,日本發生水俁病事件。農藥濫用被認為是水俁病的病源之一,引起了民眾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擔憂和對食品安全的質疑。于是,部分日本主婦與本地農民展開合作,主婦們預付高額貨款,直接向農戶購買有機種植農產品。本地農民和家庭主婦之間建立的這種相互支持的合作關系稱為Teikei(即提攜農業),由此形成了社區支持農業的初級形式。社區支持農業也可以稱為“社區援助農業”和“社區合作農業”[3],指由個人組成社區,這些個人許諾支持農場的運行,農場為社區的個人提供農產品,共同承擔農業風險,共享農產品(農業)收益。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下,采用更安全和環保的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生產[2]。
2 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研究
雖然中國的社區支持農業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發展。為了滿足自身的健康食品訴求,以中產階級為代表的消費者和一些NGO組織,成為社區支持農業在中國發展的主要推動者。許多不同類型的社區支持農業模式農場,在經營方式和管理模式上進行了與本地特色相結合的探索[4]。
從2003年開始,一些社區支持農業實踐項目于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2005年創建了“土生良品展覽館”,2006年由溫鐵軍等學者發起“購米包地”,2007年北京市發起“國仁城鄉互助合作社”,都是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的雛形。2009年,中國第一個社區支持農業農場——小毛驢市民農園創立,在國內產生了較大影響,自此中國社區支持農業有了較快發展。截至2016年,中國社區支持農業項目已有500多個,呈現出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快速推進的良好勢頭[5]。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的相關政策[6],因此作為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社區支持農業模式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3 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理念在中國得到了廣泛傳播,甚至不少學者還將其視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希望,但是與產業化農業相比較,社區支持農業發展并不理想。從中國目前的社區支持農業農場發展研究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影響因素限制了社區支持農業的全面發展。
3.1 在制度方面,相關制度尚不完善
完善的食品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和質量問題,也可以保證農產品生產者、消費者的利益,但是我國相關制度目前尚不完善。一方面,市場上適合小規模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渠道嚴重缺少,認證成本往往超出生產者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中國對市場上的有機食品監管尚不到位,許多普通農產品冒充有機農產品,以低價進行惡意競爭,阻礙了社區支持農業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
3.2 在經濟方面,收益無法保證
社區支持農業要求人工進行有機農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等,與傳統農耕相比,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農場維護費用。同時,社區支持農業農產品從農場到社區的配送費用、保鮮成本也較高。此外,農業生產難以規避外部風險和生產者技術問題,使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不穩定,使得許多社區支持農業農場不堪重負,或轉型,或倒閉。
3.3 在市場方面,消費者認可度較低
社區支持農業這一新型農業生產形式直接挑戰消費者的傳統消費習慣,大部分消費者難以接受預付費用以購買農產品、與生產者共擔風險。過高的農產品價格,設立了中低收入人群進入門檻[5]。社區支持農業的市場不認可,大大增加了社區支持農業的經營成本。
4 中國發展社區支持農業的對策建議
針對中國社區支持農業發展遇到的困境,國內不少學者依據理論知識與具體案例從政府和生產者的角度提出了對策建議。
4.1 政府應完善相關制度,給予經濟技術支持
基于中國市場上有機認證不便、混亂的問題,中國政府部門應完善農產品的認證及監管體系,為社區支持農業農產品的認證提供便利。多數研究表明,社區支持農業有利于消費者獲得健康安全的食物[7],因此在目前食品問題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政府應大力扶持社區支持農業在中國的發展,適當提供經濟上的幫助,如補貼土地使用費用、提供低息以及免息貸款等。
4.2 社區支持農業生產者應轉變經營模式,擴大宣傳
一方面,社區支持農業要加強線下與線上銷售渠道的融合[6],通過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社區支持農業農產品銷售量。另一方面,應加強對社區支持農業相關知識的宣傳,增強城市居民參加農業生產活動的體驗性和教育意義。要強化消費者對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相關知識的了解,增加消費者對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認可度和信任度,促進社區支持農業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
5 研究展望
社區支持農業作為一種對環境友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食物以及保護生產者利益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在中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也有需要突破的困境。這些社區支持農業的困境不是一時可突破的,而是要綜合考慮中國實際情況,結合現有理論,充分利用最新技術不斷探索的過程。未來的研究需注重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研究中國發展社區支持農業所要具備的市場條件、消費者的實際消費能力、消費需求、影響消費者參與意愿及信任度的影響因素等,對社區支持農業在中國的發展壯大具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李秋洪,劉義滿,柯衛東,等.無公害食品蓮藕生產技術規程:NY/T5239—2004[S].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張衛東,林菁璐.我國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策略研究[J].中州學刊,2017(10):38-42.
[3]李樹洋.基于政府支持視角的CSA發展探究[D].煙臺:煙臺大學,2017.
[4]吳天龍,劉同山.“社區支持農業”模式及其在我國的發展[J].商業研究,2014(8):90-94,191.
[5]楊波,王開開.社區支持農業的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研究[J].價值工程,2018(2):242-244.
[6]徐春迎,肖雙喜,程克群,等.4C營銷視角下的安徽省社區支持農業發展建議[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7(6):71-78.
[7]楊波.我國城市居民加入“社區支持農業”的動機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中西方國家對比的視角[J].中國農村觀察,2014(2):73-8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