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分銀行支持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學分銀行是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學分銀行這個“立交橋”,實現把學校與企業連接起來,把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連接起來,把課程與技能等級證書連接起來,把知識學習與創新創業聯系起來,促進高職院校優化人才培養機制,革新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升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激發辦學活力,實現創新發展。
  [關鍵詞]學分銀行;高職院校;創新發展;路徑;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649(2019)02-0040-04
  Abstract: Credit bank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overpass" ,the credit bank, we will connect schools with enterprises, education and skills training, curriculum and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knowledg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will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innovate and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running schools, and realiz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Key word:Credit Bank;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Innovation Development; Path;Mode
  創新發展是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歷經近30年的發展,我國高職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新起點、高起點的新一輪改革,將以“創新”為著力點,尋求發展的突破。學分銀行是國家確定的新型的學習和教育管理制度,是我國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的“立交橋”。充分發揮學分銀行的功能,將為高職院校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學分銀行支持職業院校創新發展的政策背景
  學分銀行是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借鑒銀行的存儲、匯兌等功能而形成的新型學習制度與教育管理制度。學分銀行的基本功能是對學習者的各類學習成果進行存儲、認定、積累和轉換,并提供學習咨詢、學習成果查詢和信用保證等公共服務。國家和陜西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文件,為學分銀行支持高職院校創新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依據和路徑指引。
  2014年6月2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在基本原則中提出,“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2014年2月16日,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改革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意見(2014-2020年)》,第六條提出,“探索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渠道?!钡谄邨l提出,“推進高校之間教師互聘、學生互換、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2015年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指出,“各高校要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015年7月27日,《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指出,“建立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推進學習成果互認,促進工作實踐、在職培訓和學歷教育互通互轉?!?017年2月4日,教育部公布修訂后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提出, “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活動以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授權等與專業學習、學業要求相關的經歷、成果,可以折算為學分,計入學業成績?!?019年1月24日,國務院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在“(八)實現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中提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從2019年開始,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
  二、學分銀行支持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基本思路
  1. 學分銀行支持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目標
  在學分銀行的支持下,搭建高職院校發展“立交橋”,激發辦學活力,優化辦學結構,強化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助推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加快創新發展。
  2. 充分發揮學分銀行的功能,促進高職院校創新發展
  發揮學分銀行的紐帶橋梁功能,促進高職院校創新辦學模式。支持把學校與企業連接起來,把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連接起來,把課程與技能等級證書連接起來,把知識學習與創新創業聯系起來,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需要。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服務區域職業教育發展。   發揮學分銀行的存儲積累功能,革新高職院校學習和學籍管理制度。支持實行開放的學籍管理制度,支持工學交替、彈性學制;支持高職院校實行學分制,推進與學分制相配套的課程開發和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學分為基本單位的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制度。
  發揮學分銀行的學分認定轉換功能,實現開放辦學、資源共享。支持高職院校之間、高職院校與繼續教育院校之間、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之間的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支持探索以學分轉換和學力補充為核心的職普互通機制。支持集團化辦學,建立基于學分轉換的集團內部教學管理模式。探索中高貫通、專本銜接實施路徑。
  發揮學分銀行的連接服務功能,推進服務終身職業教育的能力。為高職院校和社區教育建立連接的通道,發揮高職院校的場地、設施、師資、教學實訓設備、網絡及教育資源優勢,面向社區成員開展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及民主法治、文明禮儀、保健養生、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活動。支持高職院校主動承接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組織的職業培訓。
  三、學分銀行支持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基本內容
  1. 支持高職院校之間、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課程互選和學分互認。鼓勵學生跨區域、跨學校、跨教育類別選擇課程學習,擴大學生自由選擇課程資源的范圍,支持學生在不同教育機構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課程學習,形成個人最優的教學資源配置。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及其他因素,自主選擇課程。
  2.將各類非學歷教育成果認定為學歷教育課程學分。支持學習的多樣性、個性化。支持將技能競賽成果、技能等級證書類成果、職業技能培訓成果、發明專利、科學實驗、產品設計、崗位實踐等體現資歷、資格和能力的非學歷學習成果,認定為相應的學歷教育課程學分。支持學習者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不同方式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學習成果的認定。
  3.將創新創業成果認定為學歷教育課程學分。支持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探索將學生完成的創新實驗、研究論文、發明專利、自主創業實績等成果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支持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或工學交替開展創新創業。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客觀記錄并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情況。創新創業成果的學分認定標準,以創新創業成果新穎性、獨特性、實用性、實際效果和獲獎等級等為主要依據。
  4.支持高職院校以課程為單位向社會提供教學服務。在繼續以專業為單位提供服務的基礎上,面向無學籍人員、社會公眾、自由學習者等,提供以課程為單位的服務,以滿足個別化、差異化、個性化學習需求。公民無需取得學籍就可以在高職院校選學課程,取得相應的課程學分。從而有利于推進終身職業教育,實現高職院校教育資源的社會性開放,更好履行服務社會的職能,激發辦學活力。
  5.外來學分認定??砂匆欢ū壤J可學生參加國內其它高校學歷教育、自學考試、在線教育(MOOC)等已經取得的學歷教育課程學分。支持境外學習成果認證,高職學生通過交流交換到境外高校參加學習取得的學歷教育課程成果,可認定為學籍所在高職院校課程學分。支持認定其它省市學分銀行出具的學分證明。
  6.推動中高貫通、專本銜接。推進職業教育、學歷繼續教育協同發展,建立職業教育與學歷繼續教育的中職、高職、應用本科銜接貫通機制,為中職、高職學院在校生提供多次選擇機會,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拓寬職業教育學生學歷進修空間;建立學校間深度銜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實現雙方共進、共贏。
  四、學分銀行支持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模式
  陜西學分銀行以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為試點單位,按照制定規劃方案、修訂制度、轉變管理模式、建立機構、制定標準、落實項目的路徑推進支持高職院校創新發展試點,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工作模式,為向全省推廣提供了經驗。
  1.制定發展規劃和工作方案。制定了《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十三五”學分銀行建設規劃》,為學分銀行發展和支持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創新發展繪制了中期藍圖。制定了《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與轉換試點實施方案(試行)》,其中設置了課程互選、創新創業學分認定等10個試點項目,確定了支持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創新發展的主要內容。制定了《通過學分銀行機制與中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實施方案》《通過學分銀行機制與高職學院合作辦學實施方案》,實施中高貫通、專本銜接。制定了《學分銀行注冊開戶工作計劃》《學歷、非學歷學習成果學分認定、積累與轉換工作計劃》,提高了工作的計劃性。
  2.建立基于學分銀行支持的高職辦學制度體系和管理模式。引入學分銀行因子,使其成為高職院校的基本要素,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以及相關規章制度,融入辦學、教學、管理、評價的全過程、全環節,使學分銀行成為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的重要支持機制。學院優化了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了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明確了接受外來學分的課程名單和總學分限額。修訂了有關制度,建立了以課程為單位提供教學服務的相關制度,包括學習注冊制度,教學組織、管理和考核制度,以課程學分為依據的收費制度等。還建立了學分銀行與學籍管理對接制度,外來學分認定制度,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制度等。學院積極轉變管理模式,建立了支持工學交替、學分互認、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各類學習成果的存儲、學分的認定與轉換、學分查詢等服務;探索按課程注冊學習,按學分收費。發揮學校創新平臺的作用。
  3.建立機構、明確職能。在教務處設立陜西學分銀行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分部,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兩套職能。分部的主要職能是:設置工作崗位,按照規定配備人員;建立支持工學交替、學分互認、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支持學習者按課程注冊、按學分收費的教學管理制度;制定分部工作方案;為陜西工商職業學院中、高職在籍學生建立個人終身學習賬戶;在分部管轄范圍開展各類學習成果的存儲,學分的認定與轉換、學分查詢等服務。同時,按照《學分銀行基層機構設置及管理辦法》要求,在學院各校區、與學院合作辦學的有關機構等建立學分銀行工作站,指導其建立機構、配備人員、完善制度,開展業務。開展了業務培訓,初步建立了一支學分銀行業務隊伍。還建立了學分銀行學習者服務中心,經過兩年的運行,已經成為了學院學分銀行業務辦理中心、對外交流展示中心、學習者沙龍和全省學分銀行業務示范中心。
  4.制定學分認定和轉換標準。制定了《學分認定和轉換標準建設方案》,規劃了今后3年標準建設安排,確定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專家把關,保證質量”的總體思路,根據業務開展的進度,確定以學歷教育課程、職業培訓成果、技術等級證書、技能競賽成果和創新創業成果的認定標準建設為重點。技能競賽方面重點面向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等。創新創業方面,將創新創業的方案設計、過程體驗、實體成果等都納入認定范圍。召開了標準建設學術研討會,確定了標準的體系結構、標準編碼規則、標準編制規范、標準的模板樣板等。建立了150名專家組成的標準編制隊伍。通過遴選標準編制專家、簽訂《學分銀行課程認定標準編制任務書》、標準編制培訓、專家審核驗收等環節保證標準建設質量。目前已編印學分認定、學分轉換標準第一、第二輯。
  5. 扎實落實試點項目。在學院高新校區、明德校區、東大校區、太白校區進行了調研,掌握了辦學現狀和對學分銀行的需求。結合學院的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以打通高職、成教學分互通,進行學生技能競賽、創新創業、企業實習等成果學分認定,支持基于中高貫通、專本銜接的合作辦學等為工作重點。學分銀行管理中心與學院教務處、汽車科技學院、招生辦,陜西電大教務處、成人教育學院,北方汽車培訓集團進行了業務對接。面向師生,通過簡報報紙、網站微信、宣傳專欄、主題活動、知識競賽、座談交流會等形式開展了學分銀行的宣傳,擴大了影響,提高了參與度。目前,在籍中職學生、高職學生全部在學分銀行開立個人終身學習賬戶,對學歷教育課程、職業培訓成果、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競賽成果、創新創業大賽成果、創業實踐成果,以及學生在企業定崗實習中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存儲,并根據學生請求開展了學分認定和轉換業務。
  [參考文獻]
  [1] 張雁平.高職院校教學創新的推進策略與實施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6(4):101-104.
  [2] 李利,等.試析“學分銀行”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運用[J]. 亞太教育,2016(35):49-50.
  [責任編輯張宇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5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