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高職課堂教學創新發展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經濟發展新模式在各行各業當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我國鼓勵在教育領域大力發展高素質的職業技能型人才,使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因此,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我國高職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是新時期我國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文章研究了“互聯網+”高職課堂教學創新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教學;發展路徑
由于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大范圍應用,企業在謀求發展的同時,需要吸收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高等教育由此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如何通過使用互聯網和實際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高職課堂教學質量進行進一步的提升是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本文將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概念和結合我國現如今高職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豐富我國高職教學的主要內容,幫助我國高職教育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1 “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指在實際生產生活過程中運用互聯網思維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各個行業專業知識之間的信息交流合作,讓互聯網和企業的發展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企業在進行生產活動過程當中,對生產工藝的流程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調度,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是一個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斷對企業的內部系統進行調整,幫助經濟體進行不斷升級和發展的網絡平臺,促進社會整體經濟形勢得到更進一步的變化。在經濟市場中,利用“互聯網+”對信息進行處理,能夠推動經濟創新發展,使社會更加和諧快速發展[1]。
2 “互聯網+”高職課堂教學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如何對我國高職教育領域當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解決,使之適應時代發展的腳步是最重要的工作。當前,由于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等基礎的電子設備不夠完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導致我國高職教育當中能夠靈活自如地使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專業教學的老師并不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最主要的知識傳授方式還是傳統的口述。同時,由于許多高職院校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使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的意義,對互聯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高職院校教學工作往往無法進行及時地更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對互聯網教學資源的使用也較為狹窄,不能全方面對學生進行互聯網思維教育。
3 “互聯網+”高職課堂教學的內涵
在過去,高職教育在進行課程教學時,主要依據的是教育部門根據該學科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老師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講授,主要是通過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和實際操作能力上的一些訓練。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上,老師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開展的場所被固定下來,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老師所傳授的知識。采用“互聯網+”方式對高職學生進行課程教學,能夠在課堂教學當中,充分發揮互聯網思維,轉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主體角色,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同時,通過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分享能夠在對高職的學生進行教學時,融入現代相關知名企業對技術和人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實地的培訓,能夠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多產業、跨區域的課堂資源學習。
4 “互聯網+”高職課堂教學發展路徑
對高職學校引入互聯網進行教學的發展,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對資源和信息的高效利用這一特點,在學校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從多方面出發,實現高職學生專業技能的全面發展[2]。為了更好地融入互聯網信息技術,高職院??梢詮囊韵?個方面進行考慮。
4.1 升級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就必須要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使高職教學模式能夠適應現如今經濟和信息化發展迅速的時代背景,通過對高職學生未來的工作要求進行定向研究,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對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要求,將理念教學融入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形成企業、學校、學生三者之間的有效聯系,互聯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當中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領導作用。同時,學校要根據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特點,構建學生和老師雙向的信息化平臺,通過將教學資源內容放在共同的信息平臺上,供老師和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有效的交流學習,使得老師和學生能夠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下進行合作教學,同時這也是有效地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習有機聯合起來的方式。
在這一模式當中,學校通過對企業要求的人才素質的相關標準進行分析,同時將這一標準分享給學生,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通過自身的努力向人才標準靠近,滿足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能夠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就業活動當中。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互動平臺上,通過對高職院校輸送一定的專業資源,幫助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能夠對企業的相關要求有所了解,也就是把人才就業之前的技能培訓環節放到學校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來,減少了在進行人才招募以后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培訓人才的成本,能夠使技術人員更快上崗進行工作,提高企業的運轉速度,為企業和學生之間的聯系進行有效的處理[3]。不僅如此,高職學院的教師在使用這一互聯網平臺時,也能夠通過對平臺當中的資源加以合理的利用和分析,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案,在對自身的專業知識進行不斷補充的同時也能夠對教學觀念進行一定的改變,更多地關注到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上面。而學生作為接受教育的主體,能夠通過對網絡平臺信息進行了解和分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能力,同時也能夠對企業招募人才的要求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掌握,使自己能夠在就業的過程當中更加順利。
4.2 課堂教學資源跨界融合
在高職教育領域融入互聯網技術實質上就是要對教育領域當中的信息資源進行不斷的優化,消除資源的不對稱性,對各種資源的渠道以及相關內容進行合理的配置,讓相關的專業知識發揮更大的使用價值。因此,為了在對資源進行整合使用的過程中,資源信息能夠更加完整,需要對教育資源進行跨界融合,對各方面的資源進行有效的積累和使用,使課堂教學平臺能夠更加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同時,社會各階層要對高職課堂教學的工作進行大量的支持,將企業的一些優質資源和高校課堂教學網絡平臺之間進行有效的連接,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上得到企業相關的優質資源并且得到進一步的教育學習。除此之外,學校在對教師群體進行管理時,除了對課堂教學的老師要求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外,也要從社會各個行業當中挑選一部分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人員對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從老師的界限上打破傳統的格局,進行多元化師資隊伍的建設。
4.3 多元協同化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
由于互聯網具有很大的時代特點,并且在我國的高職教育過程當中還處在發展階段,因此,要對高職教學過程當中互聯網的應用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首先,企業要對參與到高職教學的環節進行一個整體的評價,幫助學校在進行后期的教育過程當中能夠根據企業的建議進行實際的調整。其次,高職院校要通過對自身管理體制的規范,對課堂教學以及課后網絡平臺的輔助教學上進行有效的監督,對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學生作為高校互聯網應用教學的主要教育對象,是對互聯網應用教學最直觀的感受者,學生要充分考慮到自身在互聯網應用教學過程當中學習的實際情況,對互聯網教學進行深刻的評價和分析。通過對互聯網融入高職教育在相關環節進行評價,促進互聯網教學,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更加科學合理[4]。
5 結語
通過對我國高職教育當中互聯網技術的實踐過程進行分析,幫助高職院校在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完善的同時,也能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為企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有效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滿足未來社會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佚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綜述[J].科技視界,2018(19):102-103.
[2]王美娜.“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路徑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3):190.
[3]高會燕.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實踐育人路徑創新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7(3):222-223.
[4]王惟雄,林超.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現狀與發展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33):1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5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