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繪本資源有效開展幼兒園趣味數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幼兒園作為開展幼兒教育的重要場所,主要目標是挖掘幼兒的潛力,開拓其認知能力。在幼兒園教學中,幼兒教師借助繪本資源,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與學習能力,使幼兒學會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文章主要對巧借繪本資源,有效開展幼兒園趣味數學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繪本資源;幼兒園;趣味數學
繪本是以繪畫為主的圖畫書,配有少量的文字,適用于幼兒教學。在數學課堂中,幼兒教師選擇附有數學知識的繪本,結合幼兒的認知能力與性格特點開展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通過生動的數學知識,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一、借助繪本資源,使幼兒更加充分理解數量關系
幼兒的教學年齡為3—6歲,年齡較小,對很多事物缺乏認知能力,并不能有效掌握數量關系。為了加強幼兒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與應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究數量規律,使幼兒進一步的掌握數量關系。借助繪本資源,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更直觀的形象展現出來,提升幼兒的數學能力。在開展繪本教學的基礎上,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使幼兒更加充分的了解數量關系,并愿意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教學中,為幼兒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
二、借助繪本資源,提升幼兒對事物規律的應用能力與認知能力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邏輯性與抽象性,教師在幼兒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規律。通過合理掌握數字規律與認知規律,拓展幼兒的空間思維,提升幼兒的思維創造力與邏輯能力。但數學規律十分抽象,對于幼兒而言,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借助繪本資源,開展趣味性的數學活動,使幼兒更容易理解規律性的數學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例如,在應用“小刺猬的項鏈”這一繪本內容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用多種顏色串成的刺猬項鏈,在數學課堂中,讓幼兒觀察小刺猬的項鏈,并從中找出規律性,在找到規律后,幼兒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并提升了自身的自信心。教師可以根據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幼兒提供其他顏色的珠子,使幼兒按照小刺猬項鏈的規律將珠子串聯,使幼兒更加充分的了解數學規律,不斷提升幼兒對事物規律性的認知能力,提升幼兒對事物規律的應用能力[2]。
三、借助繪本資源,培養幼兒學習能力與生活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并應用于生活,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教學數學知識時,可以借助數學繪本為幼兒提供生活場景,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數學知識的內涵,全方位地促進幼兒的未來發展。教師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開展幼兒教學,使幼兒不斷提升學習能力,通過自身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解決日常生活中所出現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考慮到幼兒的認知能力與年齡層,若僅僅是通過純粹的教學方式,無法加強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借助繪本資源,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與生活能力,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例如,在應用《讓誰先吃好呢》 這一繪本內容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內容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排列順序的方式,并進行不斷拓展,使幼兒結合生活實際中所出現的現象,說出其他的排序方法,使幼兒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力與生活能力[3]。
在幼兒數學教學中,通過借助繪本資源,有效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變得更加生動,教學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以此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加幼兒的參與度,使幼兒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更能培養幼兒學習能力與生活能力,提升幼兒對事物規律的應用能力與認知能力,使幼兒更加充分的理解數量關系,全方位推動幼兒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湯驊驊.“巧借”情景閱讀背景 開展“支架式”教學——以大班科學活動《不可思議的媽媽》為例[J]. 好家長, 2017(57):105.
[2]金蓉.淺談利用繪本進行繪本劇表演的組織與開展——以中班繪本劇《彩虹色的花》為例[J].好家長,2017(30):143.
[3]陳興.數學繪本閱讀在中班幼兒自主建構數學經驗中的運用——以《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繪本閱讀為例[J].幼兒教育研究,2017(2):30-32.
作者簡介:朱海英(1986—),女,浙江海寧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