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不同栽培方式對水稻病蟲發生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幾千年來,由水稻得到的大米,無論大江南北,幾乎都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自從袁隆平培育出了雜交水稻之后,我國對水稻的需求量更是急劇上升,所以也就在農業上對水稻的栽培方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有時的確可以使人力有一定的節省或者作物質量有一定的提高,然而也可能引起一些病蟲的發生。本文將針對不同的栽培方式,列舉出其對水稻病蟲產生的主要影響,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栽培方式;水稻病蟲;影響
  現階段來看,我國在水稻的栽培方式上,表面上看的確比過去單一的栽培方式要先進,然而,就在這些栽培方式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合理處,尤其體現在了水稻病蟲發生的方面。不同的栽培方式有各自的缺陷,需要及時發現并進行相應的糾正,才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長,提高水稻的質量、價值。
  一、各種水稻病蟲害受不同栽培方式的影響
  1.直播稻栽培方式對紋枯病影響較大。直播栽培方式,就是減少了育苗和移植步驟,把稻谷直接種植到稻田中的栽培方法。這種栽培方式對稻谷品種有要求,不能所有品種共用一種稻田。而且就分布適合區域來看,干旱地區最好不過。其存在的關鍵意義就是節約時間,減少人力。然而,在水稻栽培的幾種方式中,直播稻卻也是最容易發生紋枯病的。跟其它類型的栽培方式相比較,直播栽培方式培育出的水稻,一旦進入生長的大后期,就會造成數量的最大值,在有限的范圍內,水稻生存所需要的各類物質,無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抑或是非生物因素,都會形成很大的競爭。一旦處理不好水稻的全面控制與調節,就容易導致水稻的抗逆性嚴重下降,最終發展成紋枯病這類危害。這樣,對水稻的價值,就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農民的財產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2.手栽稻栽培方式對稻飛虱、水稻病毒影響較大。手栽稻,是一種極其傳統的水稻栽培方式,在水稻播種環節,直接采用人力,將種子播種到稻田里,然后獲得成熟作物。就目前而言,手栽稻還是全國各地區普遍采用的通用方式,手栽稻的分布范圍占據了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的耕地,畢竟相對而言,其對資金的消耗還是比較少的,主要靠大量的人力來支撐播種,對人力精力的損耗是比較大的。然而,就是這種栽培方式,由于人工布局水稻分布的不合理性,極易引起水稻病毒的產生與擴散,而稻飛虱作為水稻病毒傳播的媒介之一,因為手栽的不合理性,很有可能大面積的繁殖,進一步造成了水稻的病化,不僅如此,水稻病毒也會使得作物對其他蟲害的免疫力降低,引起其他蟲害,造成大幅度的減產,給農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或者生活損失。采取一定的手段控制稻飛虱、水稻病毒的繁殖與擴散,迫在眉睫。
  3.混合栽培方式對稻縱卷葉螟的影響?;旌显耘喾绞?,顧名思義就是將直播栽培方式、機插栽培方式以及手栽栽培方式相結合,在同一個耕田上,進行播種栽培。我國對此機種栽培方式的應用不是特別廣泛,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對糧食產量的消極影響?;旌显耘喾绞降拇_可以規避稻縱卷葉螟的入侵,然而,水稻的生長時期,也正是稻縱卷葉螟的繁殖時期。面對稻縱卷葉螟的大量繁殖,混合栽培方式的局限性體現的更加明顯。無法進行一定的糾正,并不是說不想去改正,而是混合栽培方式的復雜性,使得農民無法判斷每一株水稻究竟該如何調整,再加上農民的知識水平較低,想要控制稻縱卷葉螟的數量更是難上加難。這也就是為何目前我國還沒有大規模使用混合栽培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旦控制不好稻縱卷葉螟的數量,進行有效的預防,無疑將會使稻苗的數量飛速下降,后期水稻的產量問題也會造成人們的擔憂。
  二、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水稻病蟲的發生進行有效防治
  1.了解不同栽培方式優缺點并合理選用。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在沒有大量資金投入且生產技術暫時無法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的形勢下,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全面了解不同栽培方式的優缺點并且合理選用。農民的關注點一直就是水稻的產量,因此,就從水稻本身出發,尋找在不同環境下最適合水稻生產的栽培方式,而且每家都有每家的需求,要想得到怎樣的結果、產量,都需要自己去衡量。當有些損失實在難以避免的時候,應該想辦法讓損失最小化,畢竟水稻是大規模糧食作物,種植范圍還是相當廣泛的,因此可以避重就輕,權衡利弊,找到最合適的栽培方式,因地因環境制宜、栽培水稻,才是最基本的、短時間內最容易穩定生產,最容易得到一定改觀的有效方法。當然,合理選用的范圍也包括了對資金、人力等的考慮,資金富裕,人力不足的生產者,應該優先考慮機插的栽培方式;人力富裕然而資金欠缺的勞動者,就應該著眼于手栽的培育方式。只有全面的考慮到各種因素對水稻培育的影響,才能使自身達到最大化,人民幸福生活指數進一步提高。
  2.大力發展新型栽培技術改進現存狀況。為了保證農民們的利益,就應該在水稻的培育方面下功夫。袁隆平院士的成就,的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但是,只要肯去探索總歸是會有發現的。因此,首先應該成立專門的課題小組,針對水稻的栽培方式,進行長時間的研究。光有人還不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還要有實驗田,在不同的地域規劃出實驗田,又或者是在一大片的實驗田根據水稻主要分布地區的當地環境,來對實驗田“分配”環境條件,采用不同方式來對水稻進行一系列的培育模擬,研究人員應該擁有不怕吃苦的高尚精神,投身到社會建設中去。這樣,我國在農業基礎方面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突破。當然,時間一定會是漫長的,尤其是這種已經遇到瓶頸的技術層次,因此一定要耐心,一旦獲得成功,那么將會在農業領域引起一場新的改革風暴。
  3.加強水稻病蟲害發生的安全監管。在資金短缺、人力不足而且栽培方式尚未得到一定提高的情況下,還有一個值得考慮的辦法——加強水稻病蟲害的安全監管。只要有人力,就可以采取對水稻全天候或者定時進行安全監管的方法來對水稻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控。農民內部最好采用輪流值班的方式(可以得到一定的休息),在不同水稻病蟲害極易發生的時令季節進行監管,一旦發現異常,應該及時進行控制,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物的大規模減產,以及農民較大的經濟損失。不只是對水稻,對人也一樣,監督化肥、農藥的及時使用,也是應對水稻病蟲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結語
  我國水稻種植因病蟲害導致的經濟損失很大,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對病害的影響是不一樣的。要加大水稻生產量,政府應該給予大力的支持,增加專業技術人員下鄉并提供正確的技術指導。隨著水稻種植業的快速發展,水稻栽培方式也會有所創新,病蟲害對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水稻種植管理期間,專業的技術人員應該深入到基層,必須對水稻發展變化按時進行調查,規范管理,合理種植,選擇合適的栽培方法并不斷改進,采取正確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這樣才能促進苗的茁壯成長,更有利于水稻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成林,王曙光,楊舉善,等.揚州市稻作方式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江蘇農業科學,2009,(6):7~9.
  [2]刁春友,朱葉芹,楊榮明,等.水稻條紋葉枯病防治100問[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87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