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不同霧化吸入方式對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治療效果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對嬰幼兒支氣管肺炎使用壓縮泵霧化器霧化吸入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差異。方法 200例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患兒,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00例。對照組患兒接受壓縮泵霧化器霧化吸入治療, 觀察組患兒接受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咳嗽減輕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肺部痰鳴音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治療嬰幼兒支氣管肺炎可采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的方式, 治療效果更好, 患兒不良反應更少。
  【關鍵詞】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壓縮泵霧化器霧化吸入;支氣管肺炎;嬰幼兒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effect of compression pump atomizer atomization inhalation and oxygen-driven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n infants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Methods   A total of 200 infants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ression pump atomizer atomization inhal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xygen-driven atomization inhalation.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symptoms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cough relief time, dyspnea disappearance time, pulmonary phlegm sound disappearance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8.00% than 18.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ly, oxygen-driven atomization inhalation shows better treatment effect and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bronchial pneumonia.
  【Key words】 Oxygen-driven atomization inhalation; Compression pump atomizer atomization inhalation; Bronchial pneumonia; Infants
  嬰幼兒支氣管肺炎近年來逐年增長, 甚至在所有兒童呼吸疾病類型當中占據1/3以上,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人體對于耐藥性的增加所導致。相關調查研究資料表明, 每過幾年就會出現一次嬰幼兒支氣管流行性肺炎, 因此為應對這種情況需要廣大醫護人員和家長對嬰幼兒加以密切關注[1]。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由于平滑肌痙攣、黏液分泌增多以及黏膜水腫等導致嬰幼兒肺葉當中微小的毛細支氣管腔堵塞, 情況嚴重可對生命造成威脅, 如喘憋、缺氧等癥狀。臨床針對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目前所采用的治療方法常見包括降溫、止咳、祛痰、平喘等。目前最常用的呼吸道局部給藥手段為霧化吸入治療法, 這種方法指的是使用霧化裝置把藥物分散成微?;蛘呶⑿〉撵F滴, 使藥物在氣體中呈現懸浮的狀態, 然后進入呼吸道和肺內進行氣道清潔達到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效果。嬰幼兒相較于成年人而言其生理解剖結構較為特殊, 所以在應用霧化時需要更細致更慎微[2]。臨床上常采用的霧化方式包含兩種, 一種為壓縮泵霧化器霧化, 另一種為氧氣驅動霧化。本次研究以200例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分別采用壓縮泵霧化器霧化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的方式進行治療, 觀察對比兩種方法所取得的治療效果和臨床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00例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00例。對照組患兒中男61例, 女39例;年齡1~6歲, 平均年齡(4.17±0.61)歲。
  觀察組患兒中男56例, 女44例;年齡1~6歲, 平均年齡(3.69±0.77)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①所有嬰幼兒經診斷后確診為嬰幼兒支氣管肺炎, 并符合中醫對于肺炎喘嗽痰熱閉肺的標準;②在入院進行檢查的時候, 嬰幼兒伴隨發熱、氣喘、咳嗽以及全身不適等癥狀。經檢查發現肺部呈現病理陽性;③所有患兒在接受治療前7 d內沒有使用其他抗生素藥物;④患兒對于醫護人員的治療具有良好的依從性且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在治療過程當中配合醫護人員的護理和治療。排除標準:①患有對肺炎治療效果有嚴重影響的病癥如腫瘤、心肺系統疾病等;②對于本次研究所應用的藥物存在過敏的癥狀。③家屬對于本次研究不同意, 存有懷疑等態度。   1. 2 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用藥物進行治療, 在整個治療期間不得服用對于藥物的藥性造成影響的食物或其余未經醫生批準服用的藥物, 護理人員記錄患兒改善臨床癥狀的情況以及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狀況。在患兒入院之后均對其采用常規的治療法如平喘、降溫、止咳、祛痰等。由兒科主治醫師根據患兒的具體臨床癥狀為其制定科學有效的霧化治療藥物:1 mg布地奈德、1.25 mg沙丁胺醇、0.25 mg異丙托溴銨進行混合攪勻后霧化。由經過專門訓練的醫護人員進行霧化操作, 一般操作步驟和方法為:在患兒處于安靜狀態時戴上面罩, 采用半臥位或者坐位進行霧化[4]。給予觀察組患兒氧氣驅動霧化的治療方式, 設定氧流量為6~8 L/min;給予對照組患兒壓縮泵霧化器霧化的治療方式, 設定氣流為小霧劑量。兩組患兒的霧化吸入時間相同, 均為10 min, 霧化3次/d, 3 d為1個療程, 在治療期間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霧化吸入結束后要及時為患兒進行吸痰處理, 治療期間對患兒的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 并注意是否出現不良反應。
  1. 3 觀察指標 治療后隨訪觀察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并進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咳嗽減輕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肺部痰鳴音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呼吸道感染疾病當中, 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是其中較為多發與常見的病癥, 肺部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炎性反應是造成支氣管肺炎病發的主要原因。氣道分泌物中含有一些炎性物, 這些炎性物是類似哮喘特有的物質[5]。該病臨床基礎癥狀包含咳嗽、發熱, 除此之外還伴有氣喘、干、濕性啰音, 對于患兒的身體發育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的威脅。正因如此引起了家長們的高度重視以及醫生的關注。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式為平喘、祛痰止咳、降溫等。針對嬰幼兒的生理特性, 采用霧化方式是最為快速的吸收藥物, 有效提升療效的治療方法。常見霧化方式包含兩種, 一種為氧氣驅動霧化, 另一種為壓縮泵霧化器霧化。氧氣驅動霧化主要以氧氣作為驅動力, 藥液通過高壓純氧可噴成為半徑為2~4 μm的顆粒, 作用在終末細支氣管、細支氣管以及毛細支氣管的表面, 作用為稀釋分泌物, 消炎治痰[6-8]。壓縮泵霧化器霧化吸入是以壓縮泵將液體在氣相當中能夠分散成氣溶膠顆粒, 與呼吸道的病變部位直接作用, 以此最大化獲取藥物的療效。但壓縮泵霧化器霧化吸入存在缺陷, 霧化顆粒較大, 其作用范圍狹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咳嗽減輕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肺部痰鳴音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 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比壓縮泵霧化器霧化吸入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能夠有效縮短治療時間, 降低發生不良反應幾率,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國燁, 王英. 不同霧化吸入方式對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效果.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18):98-99.
  [2] 劉艷, 徐曉群. 微生態制劑對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繼發腹瀉的防治作用. 江蘇醫藥, 2016, 42(3):330-331.
  [3] 聶秀清. 氧氣高壓泵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觀察. 醫藥衛生(引文版), 2016(8):00229.
  [4] 常建剛. N-乙酰半胱氨酸輔助治療新生兒支氣管肺炎療效及對血清炎性指標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6, 23(1):7-11.
  [5] 王江燕. 霧化吸入與振動排痰聯合輔助治療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的效果觀察.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12):7-8.
  [6] 李菊珍. 布地奈德聯合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對支氣管肺炎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29):91-92.
  [7] 羅大佳. 兩種霧化吸入方式治療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療效觀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9):102-103.
  [8] 吳美玲. 觀察氧氣驅動霧化吸入鹽酸氨溴索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效果.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7, 30(3):365-367.
  [收稿日期:2018-10-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