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兒童器樂考級的利與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些年,隨著考證、考級的一系列考證在沿海都市出現時,伴隨著的是一批批各類應考人員的涌現。他們紛紛忙碌于各類考試的準備,復習與應考,穿梭與各類考場之間。
隨著整個音樂技能檢測體制的完備及師資陣容的不斷強化,學習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人正不斷地在增加,其中,年齡層有趨于年輕化,少兒化,直指學齡前兒童。音樂的熏陶,對于個人的修養,乃至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關鍵詞:樂器考級;音樂技能;興趣培養
當前,社會上針對器樂考級這一問題,存在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學習樂器的兒童年齡趨于幼齡化。由小學的三四年級轉向幼兒等年齡層。其次,學齡童所學的器樂曲的難度與其年齡層不符。再次,無論是老師、家長,甚至琴童都以其級別、難度的高低來作為攀比的資本。
通過自己做的一份問卷調查,我得出一組數據,在這些參加問卷調查的人員中,曾經參加考級的占調查者的80%,有意繼續參加的人數也達到76%,對考級結果的重視人數占調查者的70%,只有15%的家長是抱著培養孩子的興趣而學琴的。其中琴童對樂器自己喜歡的占40%,被家長逼迫的占20%,還有一部分是為了以后升學作為加分的籌碼。
現今,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專業、業余、個人名義的培訓中心。本著以考級為目標,對學生加強訓練力度。在選擇樂曲時,也不是根據雪糝自身的條件加以合理篩選,而是選擇一些與其年齡不符,曲目難度超綱的樂曲,試圖以增加難度來提高考試的級別。以致于出現了小小年紀,過8、9級的學生比比皆是。有的學生就會誤認為,只要考過了,任務就算完成了!這樣的話,原本的興趣就會發生質變,學生不但興趣沒能得以很好地培養,反而使其覺得把這些興趣當成是一種任務,機械地應付完成。
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在學校,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學好其所在學科的知識,為將來做好準備和鋪墊。課外時間則可適當地選擇一些藝術、體育等學生興趣的項目作為業余興趣,加以培養,陶冶情操, 豐富其業余生活。但主次必須分清,不能讓這些興趣愛好喧賓奪主,影響了正常學習,這樣將得不償失。學生學業沒能很好地完成,而興趣更不能得以有效地培養。嚴重者將會影響學校的正常學習生活。
學生的重中之重就是學習。而這些所謂的考試考級,僅僅只能是作為學習、興趣愛好的檢驗手段。在這一時期,應正確培養學生,使其從最本的做起。而這最基本的,就是這個學習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一點一滴地積累培養起來。教師、家長不能盲目地追求結果和成績。應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只有從基礎抓起,注重過程,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個人覺得,過程重于結果。在學習得過程中,學生養成了習慣,學會了知識,掌握了方法,才是為其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的關鍵??荚?、結果固然重要,但其僅僅只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工具和手段;不能拿來作為對比的籌碼,更不能作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尺碼。
除了,教師家長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心態和端正態度,其教育制度的健全也至關重要。
1、完善組織管理
面對各地考級、培訓的名目越來越多,呈現出魚龍混雜的局勢,有關方面應成立專門機構,對考級機構加大審查力度,合格者頒發許可證,并定期審核。從而使各地考級活動真正良性循環,惠及廣大琴童,使社會文化繁榮有序發展。
2、完善考核標準
為了能使將更多孩子引入音樂大門,提高其對音樂的興趣,多給予鼓勵是很重要的。對初級別的考生,要求在演奏姿勢及技巧上做到規范、正確即可。不應在質量上過于求全,這樣不利于音樂教育的普及。適當的放松并不等同于不負責的教學和無可容忍的演奏狀態。
3、完善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就是教師的生命之源。有關部門可以舉辦各種教學培訓班,交流會,可以廣義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研討;也可以有專題性、針對性的習奏示范的講座。使更多從事音樂教學的老師,能有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把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
面對琴童及家長們期待和向往的目光,只有不斷完善和健全考級體制,才能是器樂考級得以良性循環,健康發展。同時給家長及琴童提出一點建言,器樂考級只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延伸,時候陶冶情操的一種方法,絕不是衡量等級優秀的唯一尺碼!
參考文獻:
[1]孫中偉.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11-12.
[2]曹廣蕓.“說”在音樂教學中的藝術[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4):1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