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陽江市教學點教師開展網絡教研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網絡教研是以網絡平臺為支撐,便于教師開展跨時空教研的一種新形式。農村教學點教師通過網絡教研,實現了校內教師與其他地區教師、專家之間的互通共享,以教促研,以研帶教,構建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學習一體化的知識體系。筆者結合陽江市農村教學點教師的實際與需求,在文章中對網絡研修、學科小組、學科聯盟、優課曬課、名師工作室、網絡教學反思等六種方式進行闡述,說明網絡教研促進了教師的“學、研、用”的融合,從而推動教學點教師的專業水平朝縱深發展。
  關鍵詞:網絡教研;陽江市;教學點;教師專業成長
  農村教學點是指適應我國偏遠農村地區發展所設置的不完全小學,是現存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點大大緩解了偏遠地區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推動了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為進一步推進教學點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教育部于2012年啟動“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并逐層組織開展教學點教師應用能力培訓,著重提高教學點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數字教育資源開展教學和科研的能力,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促進教學點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網絡教研是以網絡平臺為支撐,便于教師開展跨時空教研的一種新形式。農村教學點教師通過網絡教研,實現了校內教師與其他地區教師、專家之間的互通共享,同時促進了教師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以教促研,以研帶教,構建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學習一體化的知識體系。因此,我們應著眼于當前教學點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網絡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當前,陽江市共有521個教學點,教學點共有學生31224人,教師3339人,師生比例為1:10.7。每個教學點均已實現校校通和班班通,并且基本每位教師都配備了一臺工作電腦。根據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進展信息系統的數據統計,陽江市教學點已開通教師空間3007個,其中用于網絡教研的教師空間有2517個。結合陽江市的實際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開展教學點教師的網絡教研。
  一、利用繼續教育平臺開展網絡教研活動
  根據有關規定,教師每年都需要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并完成72個學時任務。幾乎每個學習平臺都會設置網絡研修任務,每位老師都可在相關的網絡平臺上上傳教學設計或教學反思,互相評價,或由組長上傳一個教學實錄視頻,供組員評價、研討等。教學點教師還可以通過觀看在線專家講座、提問輔導老師、與其他學員交流,隨時隨地進行教學研究。通過這種網絡教研模式開展課題研究、校本研修、學術沙龍等教研活動,探索解決新課改中的教育教學問題,提高教學點教師的教研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種極為有效的途徑。
  二、組建學科研修小組開展網絡教研活動
  由中心校各學科組長擔任研修組長,具體負責本科組教師研修活動的開展,建立研修QQ群或微信群,通過網絡視頻會議、屏幕分享等方式開展集體備課、教學案例分析、專題研討、在線學習等教研活動。教師通過這種網絡教研方式,拋磚引玉,與其他教師一起解決教學困惑、分享教學經驗,而且這種交流學習狀態可以持久保持,教學點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性地學習,并且可以深入反思和反復研究,不斷拓展教研活動的深度。
 ?。ㄒ唬﹨⑴c學科聯盟教研活動
  結合全國、省市教育學會的網站資源,了解當前本學科的前沿信息,共享資源,參與網絡研討活動。教學點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科聯盟教研活動,開啟學科之門,汲取他人先進的教學經驗,拓寬自身專業視野和豐富學識。
  (二)參與教學點優課曬課活動
  課堂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戰場,因此課堂教學也是網絡教研的核心。自2015年至今,教育部每年都舉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進一步加深教師對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每年廣東省都會對應舉辦教學點優課曬課活動,鼓勵教學點教師突破地域限制,創新優課。每位曬課老師需要在省平臺報名參加曬課,并將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及教學資源上傳到相應節點,所展示的優課供其他老師觀摩學習和評價。然后由縣、市、省三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評審,根據教育部的優課評選標準,評出縣級、市級、省級優課。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上課、曬課、評課系列活動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2018年,陽江市共有233位教學點老師參加曬課,參與率為6.9%,總人數排在全省第12位,其中36節獲得市優,占15.5%,13節獲得省優,僅占5.6%。因此,陽江市教學點教師通過優課曬課活動開展網絡教研的積極性有待加強,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的能力有待提升。
  這種由上而下的網絡教研活動由教育部門牽頭組織并開展相關業務培訓,為教師們的學習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因此,教學點教師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快速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實現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參加名師工作室教研活動
  當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名校都有成立名師工作室,旨在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實現資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員提升的目的,培養一批師德高尚、造詣深厚、業務精湛的教師。名師工作室一般都會組織同課異構、下鄉支教、課題研究、專題匯報、成果論證等教研活動,教學點教師應該直面這樣的挑戰與機遇,借此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課題研究能力。
  三、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常規化教學反思
  教學點教師能夠走出去學習的機會不多,圈子相對較窄,可以通過教師論壇、QQ空間、朋友圈、微博等平臺撰寫教學反思,分享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案例經驗,提出所面臨的困惑,最好做到每日一則反思,積極汲取同行優秀的教育經驗,日積月累,博采眾長。
  總而言之,網絡教研打破了時空的局限,達到了“同步”交流的目的。同時促進了教師的“學、研、用”的融合。因此,教學點教師要深化終身學習的意識,主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資源展開教研,從而實現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朝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壽峰.借助網絡教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
  [2]韓凱.網絡環境下教學科研活動的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9(05).
  [3]蘇倩.技術支持下的農村教學點教師教研模式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學點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調查研究——以陽江市30個教學點為例》(課題批準號:2017ZQJK025)的研究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05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