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國內初中階段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要準備和補充。隨著科技互聯網時代的開啟,信息技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介和工具,信息技術進初中課堂,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教學設計 信息素養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動因
  1.時代發展需要
  現代是科技的時代、信息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開啟,計算機信息知識和信息素養成為了全世界重視的話題,也是信息時代人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民綜合素質提升的集中表現形式。初中生正處于價值取向逐步形成的時期,求知欲強,興趣廣泛。因此提高初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選取信息、鑒別信息、加工信息、處理信息等,成為初中生具備基本信息素養的體現。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行動是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關鍵元素,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集中表達。
  2.學生發展需要
  對于信息化時代而言,信息素養是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初中生應該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學生對信息的需要,以及具備檢索、評價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是生活和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信息技術引入初中課堂教學,成為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內容所在,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科學素養、人文素養等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教育的集中體現。教學設計行動的探究,可以構建學生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綜合能力,使學生達到有效學習的彼岸。
  二、信息技術教學方案設計
  1.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核心主題所在,牽引著整個教學過程,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引作用。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選擇是信息技術教材和學習目標之間的結合而產生出來的教學目標,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明確的,整個教學活動都在圍繞著教學目標而展開,才能有效落實教育目的。
 ?。?)教學目標總體框架
  為了激起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
  如七年級《信息與信息社會》教學目標的設計,讓學生從宏觀角度上認識信息和信息社會;采取相宜的教學方過程與方法。由于這節課是初中信息技術的第一節課,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教學素材引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學生對于學科的濃厚興趣,是教學目標成功的關鍵;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樹立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健康情感態度和正確價值取向: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和社會生活的聯系很緊密,如何在信息技術社會化道路上規范人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使信息技術造福于人類,就是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的重點。
 ?。?)差別性教學目標
  教師要制定有差別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適合不同個體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好的教育,在符合自己發展水平的教學目標中前行。信息技術學科的獨特性決定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不盡相同,因此制定有差別的教學目標,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需求。
 ?。?)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目標
  設計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目標,可以促進教學過程的有效開展,符合自然和科學規律,保證學習目標順利完成。如初中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知識課,如果一味講授和灌輸理論知識,會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率降低。因此,教師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理念,設計豐富生動、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目標,這樣的目標設計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具有人道主義情懷的教學目標。
  2.內容設計
  (1)內容的選擇
  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將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科主題相互聯系,把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到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當中,作為引導性問題輔助信息技術教學設計過程,豐富和完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趯W科主題的信息技術教學關注課程內容的組織與融合,主張以學科主題貫穿于學習內容,打破了傳統教學觀念,是實施素質教學的起點。計算機信息的發展與應用,其實是一部現代史,一部科技史,是人類科技的結晶和文明的體現,如果把計算機知識的起源、發展與應用和科技、歷史以及日常生活相互聯系,就會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豐富多彩,煥發出不朽的生命力。
  (2)內容的組織
  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完全是根據教科書上的知識來建立教學內容的,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被動的灌輸下學習知識。因此,教學內容的組織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到信息技術知識,這是學生走向創新意識發展道路的前提。如在學習獲取信息的渠道時,教師立足于多個學科和領域的知識來設計問題,這些引導性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從不同領域、不同渠道、運用不同的方法獲取信息,從而讓學生在多種信息領域中,學習到更多知識。
  3.活動設計
  傳統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以傳授教材內容為主,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學到的是大量孤立的、零碎的知識片段,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不能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去,不會解決實際問題。但教學活動本身應該是一項動態性的交往活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有效途徑。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應該注重教學活動的構建,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學習,在活動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溝通方式,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獲取直接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化為信息技術素養。信息技術教學活動設計有以下幾點。
 ?。?)多樣化活動設計
  多樣化教學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如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可以通過慕課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情境教學、分組教學、分層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設計,來豐富和完善課堂教學過程。
 ?。?)探究性活動設計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探究性和實踐性強,因此活動設計要有探究性,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問題的出發點,采用探究學習方式,如《個性化桌面設置》這節課中,要教會學生學會用不同方法和資料背景設計桌面,學生在這個環節進行探究性學習,這個活動過程,可以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和腦,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喜歡上信息技術這門課程。
 ?。?)合作性教學設計
  活動設計的合作性,可以構建學生的團體意識和協作能力。如在《網絡“博客”》的學習過程中,教會學生使用網絡博客,并且相互關注博客,在交流、互動和學習中探討問題,一起成長,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4.評價設計
  傳統的教學評價功利性很強,是一種直接指向教學結果的評價方式,僅注重人才的選拔,忽略人才的培養。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行動因其多樣化的形式,其評價應側重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發展,評價方式也應靈活多樣。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來評價學生的活動過程,充盈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進一步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因素。
  現代教育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行動研究,是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豐富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探究形式,是教育改革的任務所在,是素質教育的起點。教師在對信息技術教學過程進行設計時,應該以學生為本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效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從而促使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行動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美娜.教學設計[J].高等教學出版社,1994.
  [2]莊秀麗.如何讓教學主體資源網站走進課堂[J].信息技術教育,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09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