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國園林借景之“因時而借”的應用及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中的借景手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園林有限的空間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園林借景手法按時間維度來選擇,根據一天之時相、一年之季象和四季之氣象變化來“因時而借”,時相變化借用早中晚的日月星辰;季象變化借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氣象變化借用風霜雨雪云霧虹霞,使某一特定的景觀因時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景致,增添景觀吸引力,豐富視覺體驗與精神感受。通過解析“因時而借”的古代經典案例以及列舉因時而借的現代景觀應用,以期啟迪當代景觀設計師開闊思路,參考借鑒“因時而借”的借景理法,并永續傳承。
關鍵詞:古典園林;造景手法;借景;因時而借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借景手法對時間變化進行了巧妙的利用,因時間變化產生的景,常看常新,百看不厭。本文對因時間要素——“季相”“時相”“氣象”變化而借景進行研究,藉以闡述“因時而借”在傳統園林的具體應用及在現代景觀中的傳承和發展。
1 因時而借
《園冶》在開篇“園說”中提及“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1],到末篇“借景”中又提到“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時,何關八宅”,全文在不斷強調借時變而塑景的思想。
清代詩人湯貽汾在《畫荃析覽·論時景》寫道“春夏秋冬,早暮晝夜,時之不同者也;風雨雪月,煙霧云霞,景之不同者也。景則由時而現,時則因景可知?!币虼私杈袄矸ㄖ耙驎r而借”以“時”為要素,借用一年之季相,一天之時相及四季之氣象,營造出因時變而變之景。
2 因時而借在古典園林中的應用
借景當中的因時而借是動態的、多變的、可借元素最為豐富的一種借景手法。中國古典園林當中采用因時而借的手法,借助早晚、季節、天氣變化產生的多變景觀,來豐富園內景象,使單一靜止的場景被賦予形象生動的精神內涵和思想靈魂,使游人除了欣賞直觀所見的景色,還能與景色產生情感上的交流。
2.1 相變化而借
一日當中時相變化規律有序,太陽東升西落,夜空斗轉星移。中國古典園林借用朝霞夕陽、繁星月夜賦予景點,使得同樣的景點在一天內能夠呈現出多種意境。
2.1.1 清晨借景。晨光帶給萬物生命和希望。清晨可借用晨曦、朝霞、朝暉、旭日、朝露造景,太陽初升,霞光滿天,展示出萬物蘇醒一片生機勃勃和欣欣向榮的景象。
頤和園的迎旭樓,黎明時分,登樓可觀旭日初升。明嘉靖間安國私園的晨光塢的“迎曦”一景,在晨光中不禁使人感懷“一日之計在于晨”。在避暑山莊澄湖岸邊的樓閣上可以欣賞西嶺晨霞景觀,當旭日升起,晨霞映照西嶺,五光十色紛繁絢麗。
2.1.2 午日借景。午日可借用烈日、光斑、陰影造景,日光照射,精彩煥目,凸顯大地的熱情和奔放。承德避暑山莊如意洲西側命名金蓮映日,湖邊種滿了金蓮花,在陽光的照映下,金光閃爍,熠熠生輝。此景取自康熙之詩《金蓮映日并序》:光庭數畝,植金蓮花萬本。枝葉高挺,花面圓徑二寸徐。登樓下視,直做黃金布地觀。正色山川秀,金蓮出五臺。塞北無梅竹,炎天映日開。
2.1.3 傍晚借景。傍晚人們表達出更多的是珍惜與不舍。可借用夕陽、夕照、晚霞、余暉,景致舒緩而悠閑,盡顯大地的平和與溫婉。
頤和園的夕佳樓取自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寓意每當夕陽西下,余輝照耀,群山盡顯奇美。避暑山莊松鶴清樾北山峰頂的一方亭曰錘峰落照,夕照時晚霞漫天,東山磬錘峰被映襯得富麗堂皇。西湖之景雷峰夕照,傍晚霞光映射塔身,好似佛光照耀。天童寺的古山門前的南山如屏,黃昏時分,在夕陽的映稱下翠色更加濃艷,因而名為“南山晚翠”。
2.1.4 夜晚借景。古人對夜月的美景鐘愛有加。皓月當空明亮皎潔,繁星點點浪漫夢幻,一片靜謐安詳。于是傳統園林中許多借用明月、星空的景點應運而生。
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每逢仲秋時節,月明如水,與湖水相映,此時點亮塔燈,天月、水月、塔月相映爭輝。蘇州網師園中彩霞池西的“月到風來亭”,三面臨水,再現了“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臨風賞月是最有情趣的事,月色籠罩,清風徐來,亭臺在月光的映襯下幽靜而涵蓄朦朧。拙政園的“與誰同坐軒”,取自蘇東坡之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獨坐軒中,看水賞月、迎風小憩,與清風明月相伴,頗有一番情趣。還有承德避暑山莊如意洲的石舫建筑“云帆月舫”,以云喻帆,以滿地月光喻水,石舫則如駕云浮月。
2.2 因季象變化而借
一年當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環,春季花紅柳綠,夏季綠樹濃陰,秋季碩果累累,冬季雪白梅香。季象變致使景物變,景物變致使情感變。因此園林巧借“四時”,通過花、蔭、實、枝等符號來表明季相,使得同樣的景點在四季分別展示出不同的魅力,盡顯四季之美。
2.2.1 春季借景。春季萬物萌發復蘇,可借春天的暖陽、嫩枝柳芽、爛漫春花來營造春季繽紛的景觀,喚醒沉寂的大地,為景觀增添溫暖、力量和生機。
西湖之景“蘇堤春曉”,堤旁遍種春相花木。寒冬過后,漫步在堤上,春風徐徐,柳芽初生,桃花灼灼,鳥鳴蝶飛,別有一番意境。頤和園的“知春亭”,在亭周碧桃和柳樹相間種植,早春時節,一片桃柳粉綠之景,宣告著春的來臨。蘇州拙政園的“玉蘭堂”借庭院當中栽種的玉蘭花而得名,因玉蘭花的存在,整個院落都充滿了春的氣息、高雅脫俗的氣質、淡淡的玉蘭芳香。
2.2.2 夏季借景。夏季一片繁茂興盛的景象。借烈日金光來凸顯夏日的熱情奔放,借蒽郁綠樹帶來絲絲清涼,借蟬叫蛙鳴來營造歡樂的氛圍,借荷花蓮藕來散發清幽芬芳。
承德避暑山莊春好軒北永佑寺南的“嘉樹軒”,古樹成蔭,蒽郁茂密。據《熱河志》記載:“園東老樹輪困,垂蔭數十畝,皆百年前物,因樹為軒?!贝藶橐袠浣ㄔ斓娜g向南開敞的房間,乾隆將其命名為“嘉樹軒”,書聯:“嘉樹軒秀木清,蔭長永榮鬯顏?!盵3]杭州西湖“曲院風荷”,滿池荷花連片,亭亭玉立,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蘇州拙政園中部池中小島的“荷風四面亭”,四周環水,池面遍植蓮花,岸邊柳枝搖曳,再現了“柳浪接雙亭,荷風來四面”的意境。頤和園玉瀾堂西配殿“藕香榭”為賞荷而建,西臨荷塘,每當清風徐徐,滿室荷香。 2.2.3 秋季借景。秋季秋高氣爽、風和日麗、云淡天高,借斑斕彩葉層林盡染來展現秋季的繽紛絢爛,借碩大果實來感受豐收的喜悅,借飄香的桂花來沁人心脾。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每逢清秋送爽,湖面如鏡映襯明月,湖光一色,交相輝映,不禁感嘆“一色湖光萬頃秋”。蘇州留園的“聞木樨香軒”,木樨也就是桂花,軒的周圍種滿了桂花,仲秋之時,桂花遍開,幽香四溢。頤和園樂壽堂東配殿“舒華布實”,庭院栽植柿樹,金秋時節,柿子掛滿枝頭如火紅的燈籠,將植物的春華秋實比做國家的繁榮昌盛。洛陽八景之“洛浦秋風”,在夏秋之季,傍晚時分,霞光漫天,盡顯詩畫意境。
2.2.4 冬季借景。冬季玉樹瓊花、銀裝素裹、殘雪枯干。借漫天飛舞的飄雪展示冬日的浪漫,借厚如棉被的積雪預示來年的豐收,借傲放幽香的梅花比喻堅韌高潔,借枯枝落葉營造萬物停歇一片沉寂與寧靜的景象。
承德避暑山莊“南山積雪亭”,以賞山莊冬雪為主,站在亭上眺望,層層群山積雪連綿,持續到初春,依然被白雪覆蓋。揚州個園四季假山中的“冬山”,宣石色白仿若積雪,同時結合從墻上園洞不時吹來的北風,好似一幅冬景圖。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又稱冬亭,雪香比喻梅花,云蔚比喻花木繁盛,在此土山上遍植梅花,每逢冬季漫山梅花盛放似雪,暗香浮動。
2.3 因氣象變化而借
春夏秋冬季相之變和朝夕晝夜時相之變在不斷交替,周而復始,而風、雨、雪、霜、云、霧、彩虹等氣象變化則是具有無序性和偶然性。[4]刮風下雨、霜降飄雪、云霧彩虹,使得景色風光多了一份大自然的饋贈。
2.3.1 借風。風作為虛無縹緲的景象,像一只無形的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景觀的變化和游人的心境。絲絲微風嫵媚柔情,撩動心弦;習習柔風清幽飄逸,沁人心脾;陣陣清風勁爽瀟灑,蕩漾心潮;股股強風奔騰喧囂,震撼心靈。
網師園彩霞池西的“月到風來亭”三面環水,取自詩句“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故于此亭臨風賞月是情趣之所在。杭州鳳凰山的“鳳嶺松濤”與承德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有異曲同工之妙,遍布山丘的茂密松林被風吹動,仿若海浪般跌宕起伏,同時傳來陣陣波濤般的洶涌澎湃之聲?!帮L篁弄影”同樣為借風吹竹子來塑造幽靜的意境,風吹起,竹稍動,月影移墻。
2.3.2 借雨。雨在景觀中如變幻莫測的精靈,因大小、季節、落點、組景的變化而展示著多姿的風采。春雨溫婉,夏雨奔放,秋雨灑脫,冬雨靜謐。
新西湖十景“湖濱晴雨”,每逢雨季,于湖濱漫步,雨霧朦朧,湖天一色,完美地印證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檬雨亦奇”。蘇州拙政園“留聽閣”,池中荷花遍布,于仲秋季節在此聆聽雨打殘荷的滴嗒聲,傳達出“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別樣風趣。拙政園中東南部的“聽雨軒”,以雨境著稱,軒前池中植有荷花,池邊植有芭蕉、翠竹;軒后也植有一叢芭蕉,前后呼應。雨滴落在植物寬大的葉片上發出聲音迎合著聽雨人此時的心態,變幻出不同種意韻。
2.3.3 借雪。雪景清純爛漫而又神秘夢幻,既有飛舞時的飄逸又有沉積時的靜謐。飛舞的雪似銀珠,若雨滴,也像柳絮楊花,在天地間掛起了一道白茫茫的天幕雪簾,大地粉裝玉砌,植物瓊枝玉葉,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承德避暑山莊青楓綠嶼之南的山峰上的“南山積雪”亭,為賞雪而建。《御制避暑山莊詩》中說:“山莊之南,復嶺環拱,嶺上積雪,經時不消,于北亭遙望,皓潔凝映,晴日朝鮮,瓊瑤失素。”香山靜宜園的“西山晴雪”也是以賞雪著稱,每逢雪后初晴,于此登高遠眺,旭日照輝,但見層巒玉列,銀裝素裹,宏偉壯麗。作為南方雪景,杭州西湖的“斷橋殘雪”可謂雪景孤本,瑞雪初霽,但見西湖一片銀裝素裹,白堤橫亙雪柳霜桃。陽光下斷橋拱面上的冰雪逐漸消融,橋欄顯露而出,但橋兩端卻仍被白雪覆蓋,石橋身若隱若現,與橋面的灰褐色形成強烈反差,遠望之橋體似斷非斷,意境非凡。
2.3.4 借霜。寒冷清晨霜花悄悄顯露,附著于枝葉、泥土等每一個角落,潔白而晶瑩,在光照下熠熠發光;溫度升高時又悄悄消失。霜的顯隱使得景觀在這瞬間展示出別樣的韻味。
秋葉隨著霜降而變色,于是霜與紅葉成為了詠景抒懷的伙伴。例如“霜葉紅于二月花”“半林殘葉戴霜紅”“秋色何時來,萬里霜林丹”“柿葉翻紅霜景秋”等。拙政園的“待霜亭”,取自詩句“洞庭須待滿林霜”。由于太湖洞庭東西山盛產桔,待霜降始紅,故此得名。
2.3.5 借云。云裝扮了天空,映襯著大地。云形時而如輕薄如縷縷炊煙,時而團簇如朵朵棉絮,時而化作綾羅來去飄忽,時而如滾滾波濤翻騰不息;云色在霞光的映照下絢爛多彩。云的千姿百變使得景觀隨之變化萬千。
西湖十景之“雙峰插云”,洪春橋畔,南北峰巍峨高聳,遙相對峙,連綿十余里。雨前眺望兩峰,但見云霧裊繞,若隱若現,仿佛水墨山水畫卷一般。天童寺的“太白生云”,寺旁太白山峻峭挺拔,清晨黃昏霧靄濛檬,煙云繚繞,好似由青峰吐出,宛若仙境。
2.3.6 借霧。霧給人一種似有若無,若隱若現的感覺,帶給人朦朧、神秘、模糊的印象。園林造景中霧也是一景,傳達出夢幻般的風韻?;始覉@林“一池三山”的手法,利用廣闊的水面霧氣彌漫,堤島相連霧靄溟蒙,形成煙波萬頃的景象,宛如云霧繚繞之仙境。
杭州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是借霧的典范。每當湖面上籠罩薄薄的霧或者綿綿的細雨時,柔美的塔影浮現在湖面。避暑山莊的煙雨樓在煙雨細霧中若隱若現,變幻莫測。
2.3.7 借虹。七彩虹橋橫跨天際,凝固高空,映照大地,絢爛奪目,宏偉壯美。這可遇不可求的瞬間奇幻,頓時為景觀增添了夢幻色彩。
承德避暑山莊內湖和如意湖之間的長橋上建有兩座木牌坊,題額為“長虹飲練”,長橋像彩虹一樣架在湖面上,雨過天晴時,拱形彩虹橫跨天際,其中一端伸進湖中,仿若在飲水吸波。
3 “因時而借”在當代景觀中的繼承和發展 “因時而借”在當代景觀設計同樣增光添彩。古人因時而借往往憑自然規律或偶然現象,景觀因時而變可遇不可求,而隨科技進步,今天能人為產生出許多時變景象,使得因時而借手法在景觀設計中能更加廣泛而靈活的運用。
3.1 時相變化
當代景觀設計師也開始注重時相對景觀的影響,巧妙地讓時間做功,將日月星辰融入到景觀設計當中,使得相同景觀在一日內展示出不同的風采。
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將白色粉墻作為主色調,使得與蘇州的色彩風貌有機融合,巧妙地運用留白,使館內植物的影子隨著朝夕晝夜光照的變化而推移,使原本單調的白墻上有了一幅隨時間而改變的光影流動圖。日本建筑大師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在教堂的一面墻上切出一個十字形的開口,不論是白天的陽光還是夜晚的燈光,都透過開口射進教堂里,在墻上、地上拉出長長的光影。教堂內光線較暗,這個光十字架越發閃耀,仿佛天堂的光輝,使信徒們產生了一種接近天主的奇妙錯覺。
3.2 季相變化
因季相變化而借景的手法在現代景觀中繼續延續并發展,設計師同樣用能夠明顯指示季節變化的植物作為借景主角,展示植物的葉、花、果的形狀和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凸顯四季之美。
北京億城天筑小區的景觀規劃,以四季景觀為主來命名各組團間的綠地,分別為迎春園、消夏園、朗秋園和頤冬園,不同主題的組團綠地配置相應季節的植物品種,給居民們營造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觀風貌。深圳萬科四季花城中的Townhouse情景花園洋房根據所配植的不同觀賞季節的植物來給單元樓命名,比如有櫻花苑、海棠苑、牡丹苑、紫薇苑、芙蓉苑、紫荊苑、桂花苑、金楓苑、銀樺苑等。
3.3 氣象變化
風霜雨雪是具有無序性和偶然性的氣象變化,在古典園林中因氣象變化而借景,只能捕捉偶然時段。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今可以由人工創造自然界中的氣象元素,通過調控系統隨時根據需要來創造宛如天成的風霜雨雪霧彩云霞。
北京園博園大師園中的彼得·拉茨花園,引入噴霧系統,不時地變換著噴霧頻率和噴水量,展示出朦朧的霧韻。哈佛大學唐納噴泉,由100多塊花崗巖不規則排列組成了圓形石陣,中央是一座霧噴泉。春、夏、秋三季,水霧像云一樣在石上展示動人的舞姿,模糊了石頭的邊界。白天水霧在陽光的反射下產生道道彩虹;晚上水霧在燈光的控制下發出神秘的光。冬天當水霧凍結時,則啟動供熱系統噴霧。當噴泉完全靜止時,優雅白雪則登臺表演。
4 總結啟示
借景當中的“因時而借”使一個靜態的景點隨著時相變化、季相變化和氣相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景致,豐富多變的景觀能夠使游人不斷前往,使景觀??闯P?,大大提高了園林景觀的吸引力?,F今的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可以繼承因時而借的傳統手法,同時可以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來創造和控制可借的變化因素,以此來塑造豐富多變的景觀效果,進一步提升園林景觀的觀賞性。
參考文獻:
[1]計成(原著)陳植(注釋).園冶注釋[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79:50-60,100-110
[2]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220-225
[3]白玉英,陳雪柏,承德勝景大全[M],遠方出版社,2006(3)
[4]薛曉飛.淺論中國傳統園林“借景”理法之時間要素[J].風景園林.2014(3):91-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