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師工作室之力 搭教師發展新平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林月周名師網絡工作室“送教下鄉”系列活動為例,借名師網絡工作室之力,在“送教下鄉”主題研修中積極探索、反思高效研修活動的策略。從明確“要送什么”下鄉、厘清“要怎么送”下鄉、優化“送教下鄉”實施策略等三方面作了實踐探索,以期實現送教方與受教方有效聯動,使送教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名師網絡工作室;送教下鄉
“送教下鄉”不是新鮮事物,它是提高農村及落后地區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推動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教研策劃模式。然在以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送教下鄉”又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名師工作室借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拓展“送教下鄉”研訓模式,延伸送教下鄉的空間、時間,有效提升送教的效果。
一.明確“要送什么”下鄉
傳統“送教下鄉”活動中,受教方對于送教方“自上而下”給予的示范上課、經驗報告、座談交流等形式疲于應付?!白咝闶健彼徒塘艚o受教方的往往是熱鬧后的浮華,致使許多送教活動未能真正有效激起受教學校和受教方的學習熱情。 基于名師網絡工作室平臺,通過線上線下交流互動,及時了解受教方的困難與實際問題,并針對其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配制藥方研究對策,從而做到有的“送教”。
1.摸清受教方對送教的看法
與受教學校達成意向后,工作室不急于確定送教主題和送教內容,而是基于網絡平臺,線上開展受教方的民意調查,旨在全面了解受教方對送教的真實看法。
通過調查發現,工作室了解到教師參加研修活動的主要動力來源。被調查教師中,30.5%教師認為自己參加研修活動的主要動力來自教師行業的競爭,28.9%教師認為動力主要來自自我提升的需要,18.9%教師認為動力主要來自學校對教師的要求,17.4%教師認為動力主要來自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推動,4.3%教師認為動力主要來自國家教育政策的變化。由此可見,社會和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已成為促進教師參與研修活動的主要動力。所以,只要送教內容真正符合教師的需求,聆聽一線教師的心聲,讓他們在活動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送教活動定能走進他們的心里,生根發芽。
2.確定送教內容的一般范式
通過問卷調查,工作室了解到受教方以往無法選擇“送教內容”,基本上都是被動接受“送教內容”。不難發現,不少研修活動是為應付完成“自上而下”的行政性任務而開展,很少真正根據本學科教師實際需求確定研修主題,這種“等送”心態嚴重影響了受教方研修后期的“自我造血”功能。因此如何讓受教方自主選擇“送教主題”成為“送教下鄉”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厘清“要怎么送”下鄉
1.找準送教活動策劃的突破口
工作室通過線上民意調查,對受教方評價“送教活動存在哪些不足”情況進行了分析。53.6%受教方認為送教時間太短、次數太少;43.4%教師認為送教活動計劃性不足;42.1%教師認為送教資源存在不足;39.2%教師認為送教時研討交流的深度和范圍存在不足。問卷所顯示的問題,正是以往送教活動低效的癥結所在,為工作室送教活動策劃的調整和修改指明了方向。
2.拓寬網絡技術支持下“在線學習”新方式
傳統的送教活動從實施途徑上,往往采用個人自主、小組合作、跨校協作、集中培訓指導等。從受教方接受知識的方式來看,一般有以下幾種具體方式。
而借助名師網絡工作室開展的送教活動,為送教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研修環境,改變了區域校際之間資源的交流與共享方式,突破了傳統送教限制教師參與的時間短、參與人數少、參與活動面小、探討不積極等局限,注重了受教方與送教團隊之間民主平等互動的交流方式,關注了全體參與者研修素養的提升,促進了參與者便捷快速地獲取、篩選、運用信息,優化了傳統教研活動的時效性,提高了教研活動的效益。
3.構建網絡技術支持下“在線送教”新模式
傳統送教活動是將老師聚集在一起,通過團體合作的方式思考學科教學、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更多依靠教師自身的經驗傳授,缺少對問題深入而有針對性的研究、送教后續學習研討及行為跟進的意識,因此參與教師不易融為學習研究的共同體。
三.優化“送教下鄉”實施策略
1.觀課,讓“聽課”不再置身事外
為了讓每位參與者真正參與到送教活動中而有所收獲,工作室采用了“觀課”這一抓手。觀課是一種專業活動,圍繞一個有意義的問題,體驗一次完整的合作,來完成一項持續的研究。完整的觀課包括課前交流,課中觀察與課后研討三個階段。在確定送教內容后,工作室首先開展線上課前交流,核心任務就是確定課堂觀課的觀察點。觀察點的選擇因研修主題而不同,如2017年9月麗水景寧中學送教活動中,課堂觀察點定為“提升復習課設問的有效性”, 2017年10月蒼南礬山高級中學送教活動中,課堂觀察點定“為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2.議課,讓“評課”不再一言堂
以往的評課環節,評課教師或是指定被發言,或是為一紙評課證書,評課活動缺少平等對話,缺乏深入思考。為解決評課中的困局,工作室以網絡為平臺,策劃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專題研討系列活動。 “以專題研究推進評課突破”可以使教科研并軌;“以任務學習驅動專業發展”可以使教師經歷“有過程”的研修活動;“以議課交流提高送教實效”可以使教師在議課活動中平等對話,改變過去“你說我聽”單向活動形式,擺脫“只說缺點不說建議”的局限,凸顯網絡技術下送教活動的持續性、發展性功效。
3.同課異構,讓“送教”不再一廂情愿
傳統送教下鄉,基本都是名師團隊的骨干教師把自己經過千錘百煉的課呈現給受教方,課雖精彩但常會陷于送教方的價值定位與受教方需求不一致而唱“獨角戲”的尷尬境地。為此,工作室在送教形式和程序上進行探索,巧妙設計參與點,力求開放而有序地推進活動。
4.方案描繪藍圖,讓送教策劃圓滿落地
活動策劃是對活動關注點的系統思考和設計,是一項整體性、系統性、 計劃性很強的工作,是把送教方意思廣而告之的重要途徑。工作室重視歷次送教活動策劃方案的撰寫。策劃方案中確定送教主題,且通俗易懂,描述主題內容的形成過程和研究問題的具體指向,使參與活動的教師能夠達成共識;清晰活動目標,且目標有層次,既要分析本次活動的直接目標,還要分析活動目標與近期目標、長期目標之間的聯系。
基于名師網絡工作室平臺下的送教下鄉活動,借名師工作室之力,搭教師發展新平臺。但要有效提升送教活動的實效性,不僅要有送教方的專家引領、示范輻射,更應巧策劃、精內容、重實效,在與受教方平等的基礎上互相學習,集思廣益,創造性的開展送教活動。
參考文獻:
[1]繆水娟,張豐.推動教研工作轉型的浙江視角 [J].中小學管理,2016.
[2]廖文燕.巧借網絡教研之東風,促農村教師專業成長[J].新課程研究,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