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華麗“變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漢語是中國的母語,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更多改革建議和意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對于漢字的學習是同樣道理,要想未來的學習更輕松,打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作為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識字學習。故此,文章針對語文識字教學進行幾點簡單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46-02
所謂“字、詞、句、段、篇”,識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識字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敲門磚,是小學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基本環節。識字教學的起點也是啟蒙教育的開端,識字能力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為使學生學會識字,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不斷拓展識字途徑,教給孩子識字方法,以此來培養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
一、抓“老鼠”,消滅錯別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要認識3500個常見的漢字。識字教學的學習是學生進行語文以及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愛玩時期,故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特征,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在“貓抓老鼠”的游戲中主動掌握住漢字。比如,在《小公雞和小鴨子》時,很多學生容易混淆“他”“也”“地”等漢字,教學時,教師可以故意展示關于這三個字詞組的錯別字卡片,讓孩子們充當“貓咪”的角色,看哪一只“貓咪”能在最少的時間內找出最多的“老鼠”,即錯別字,找出最多“老鼠”的“貓咪”會得到“勤勞貓咪”的小印章。營造一個良好的輕松識字的環境,提高識字效率,使學生對漢字有進一步的認識。促使學生可以有效地進行識字認字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到更多的漢字。作為教師,要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他們發現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
二、追根溯源,“趣”在文化
著名語言學家安子介說過:“漢字是一個阿麗斯仙境的領域,每一個拐彎抹角就是一段美麗的故事。”《趣味漢字字典》前言中也提到:“一個個漢字,就是一幅幅生動展現古人生活的風俗畫,在這畫卷里脈脈流淌著我們民族文化的心理潛流。”漢字蘊含著的文化意蘊是多么的深刻。因此,為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可借助會意字,將字的“形”與“義”巧妙地結合到一起,使學生在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的同時更準確地理解字的含義,從中領悟到漢字字形符號背后蘊含著的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借助漢字意蘊,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學習一切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每一個漢字背后都蘊含著極其深厚的文化意蘊,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也對漢字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例如,在教“瀑布”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瀑布的形態,讓學生在欣賞有關瀑布的視頻中,更直觀地去感受瀑布的雄偉氣勢,不斷促進學生對瀑布的欣賞與贊美之情感。通過引導,學生也能快速進入到想象中,去感受瀑布青煙裊裊上升的情景,去感受迷霧朦朧和細塵飄灑的姿態與形象美。另外,也可以借助各種比賽活動或者競賽,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從而達到識字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識字的基本途徑”強調了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為強化學生的識字能力,從兒童的生活實際著手,從學生的興趣著手。每一個活動都要樹立一個主題,指引學生以這個主題為中心,主動去收集信息,并且將資源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如,舉辦“水果運動會”“小花市”“逛商場”等實踐識字活動。小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是活動,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和社會生活接軌。讓識字更接近于生活,為學生學好語文、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漢字雖小,其奧妙無窮無盡。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全方位地提高漢字的教學質量、使小學生更好地學好漢字并非朝夕之事。作為新課改大背景下的一線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敢于挑戰、敢于嘗試,以學生發展為己任,為推動語文識字教學改革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杜露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途徑分析[J].語文課內外,2017(35):138
[2]梁民.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讓漢字教學回歸本色[J].讀與寫(旬刊),2016(4).
[3]趙雙,羅玉瓊.字理教學及其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作用——以珠海市香洲區灣仔小學為例[J].現代交際,2017(06):29-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