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分層課堂作業讓數學教學“減負增效”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分層作業符合因材施教理論、符合學生學習心理,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課堂作業,能有效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提升學習效率。本文將立足實際,結合教學案例,談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課堂作業,以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層作業 應用策略
【課題】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實施分層課堂作業 讓數學教學“減負增效”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238)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60-02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數學基礎與數學學習能力層次不齊,在此情況下,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紤]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課堂作業,在按照一定標準將學生科學分層的基礎上,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出綜合性、發展性、基礎性等不同作業,能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個體得到全面發展[1]。下文詳細分析分層課堂作業的實際應用。
1.根據理論依據,將學生動態分層
《分層教學中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及教學策略》中,將學生分為三個動態的層次:A層次學生,未準確掌握課本知識;B層次學生,主動性差,無法深化知識、問題;C層次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學習主動性強烈[2]。這是相關資料對“學生動態分層”這一問題的闡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學習能力以及實際表現將學生動態分層。在分層時,綜合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完成學生動態分層后,教師要將不同層次學生合理調配,組成不同學習小組,有助于學生間相互幫助,相互促進。
在實施分層課堂作業時,學生分層是基礎內容,也是分層教學策略中的重中之重只有與學生深入交流、仔細分析學生,充分了解學生,方能確保學生分層這一作業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同時讓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層次上發揮最大潛能。
2.結合教學資料,編寫分層作業
分層作業的設計編寫是分層教學中的重難點,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效果,尤其是現階段我國數學學科教學中對分層作業的應用還不夠成熟,可供教師參考的資料不多,這均加大了分層作業設計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編寫分層作業時,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練習冊等教學資源進行。同時,在設計分層作業時,教師需遵守習題形式多樣性原則、個體差異性原則以及一體性原則,確保教學效果。
在編寫分層作業時,一般將課堂作業劃分為“回顧練習”與“課后練習”這兩個模塊,并在課后練習中集中體現分層作業[3]。在設計分層作業時,首先要考慮學生所處的動態區、最近發展區,科學設計,確保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得到滿足;此外,還需合理控制作業量,作業量太多或太少均會影響教學效果,在設計時需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合理控制作業量。在綜合考慮上述內容后,教師可設計出以下分層作業:A層次:以基礎知識為主,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練習,作業難度不能過大,盡量設計與課后習題相類似題目,以此鞏固學生基礎知識。B層次:為發展性作業,將基礎習題做適當改變、深化,在滿足學生基礎訓練的基礎上,拓展學生思維,如設計出一題解類題型,讓學生做到主動思考、深化學習。C層次:為綜合性作業,有基礎內容、變式練習以及能力提升內容等,C層次作業面向的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因此習題設計要有一定難度與思考性,以此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究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分層作業并不意味著A層次學生就只能做A層次作業,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一切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主。
案例:在教學“因式分解”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組作業:
A組:在(x+y)2,1,4b幾組式子中,任意選擇兩式作差,將所得結果因式分解。
B組:寫出一個三項式,使其能先提公因式在運用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C組:完成3ax2-3ay2、-2xy-x2-y2、x4-81各式的因式分解。
3.根據教學實際,實施分層評價
數學教學離不開評價與激勵,只有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生才能做到客觀認識自身,進而生出無限的學習激情與動力。因此,在實施分層課堂作業時,教師要能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完成分層評價工作。在分層時,要注意以下內容:一是根據學生動態層次,采用相應評價方式,對于A層次學生,要以表揚激勵為主;對B層次學生,集中進行激勵,態度也要相對嚴格一些;對C層次學生,要采用競爭性評價,并嚴格要求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可適當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同學互評、家長評價等,這樣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分層布置數學作業的練習題
當前,教師布置作業時,注重落實“減負增效”策略,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布置數學作業的練習題,也就是說習題的難度依據不同學生而定,且教師需要認識到布置的作業的數量不能過多,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高效完成作業,不僅增強自主完成作業的能力,還使學生對獨立完成作業信心倍增,體現在新課改理念下,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到過去因作業難度過大,導致部分學生經常無法完成作業,從而對完成作業沒有自信心,必然會降低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高度重視“減負增效”,積極倡導減輕學生做作業的負擔,布置作業時,減少作業數量,并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分層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對于學困生,適當降低作業練習題的難度以及布置較少的習題作為作業。而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布置較難的練習題。可見,分層布置數學作業的練習題,能夠“減負增效”,促進全體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
5.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作業類型
當前,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育體制提出的要求,運用“減負增效”策略,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使學生不抵觸作業不厭煩做作業,在教師的引導下,做不同類型的作業,并且,作業量相對比之前,作業數量明顯減少,使學生不再熬夜寫作業,能夠高效、按時完成數學作業。因此,布置的作業量多,未必能夠促進學生進步,應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對于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布置一些拔高的練習題,能夠激發學生潛能,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而對于成績較低的學生,應布置基礎性練習題,促使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復習知識點,促使學生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此外,完成作業時,靈活運用知識解題,提高學生自主性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可見,分層次布置作業時,不僅要注重減少作業量,還應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使作業具有針對性和多樣性,以及有層次,才能“減負增效”,有利于提高全體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作業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符合因材施教理論、符合學生學習心理,能有效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提升學習效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能立足實際學情,科學實施分層作業,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個體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喜梅.農村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和評價的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
[2]邵良.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陰少華.以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為目的的作業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5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