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HPM視野下的小學數學教育價值的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數學史的價值,本文對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對學生發展價值進行分析,通過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健全學生人格品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意義的分析,旨在為小學數學教育的提升與發展貢獻微薄力量。
  【關鍵詞】數學史 小學數學 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23-02
  一、引言
  數學史家M·克萊因說“歷史是教學的指南”的觀點提出:“歷史呈現了知識的來龍去脈,敘說了人類認識如何步步深入,在抽象的過程中我們就能體會和把握認識提升的關鍵。”數學史具有回望與前瞻并存的特點,因而能推動數學及其教育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伴隨著HPM(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il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即數學史與數學教育關系的國際研究群)的成立,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關注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價值。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數學史有助于增強數學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促進學生的知識的理解,明確學習目標。但當前,我們的數學教育更多的是重視對知識結構的掌握,而不能接觸數學知識的本質。
  二、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價值
  1.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的歷史文化內涵極其豐富,而通常的教材只是重點注重知識的邏輯結構,很少去理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文化背景。于是,“數學是枯燥的”這種想法便油然而生。每一個數學知識的形成都有其歷史的過程,如果教師能夠通過豐富的史料告訴學生,你正在學習的代數和幾何是為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愿望而產生的,那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是一門枯燥呆板的學科,而是一門不斷進步的、生動有趣的學科,學生就有可能由此走上由好奇、喜歡相伴的數學學習之旅,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2.健全學生人格
  課堂教學固然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但更要傳遞數學背后的人文精神,為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提供寶貴的財富。數學的發展具有輝煌的發展歷史,華羅庚、陳景潤、高斯、阿基米德等數學家在國際數學領域都享有盛譽。教師通過挖掘在數學史中的學習榜樣,如華羅庚的故事,向學生展示榜樣身上的優秀精神品質,激勵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以榜樣為目標,不斷努力學習。并使學生意識到,任何通往成功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正確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積極解決問題。這對完善學生自身品質,健全學生人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提高教學效率
  江蘇省教學名師蔡宏圣提出:“一個個體的發育時會重蹈其種族的發展史。這表現在數學學習中,就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過程與數學史的發展過程相似。”
  歷史的相似性告訴我們兒童在學習數學概念、公式、思想等過程中所出現的認知障礙和常見的錯誤往往與歷史上數學家們遭遇過的困惑是相似的。以史為鏡,教師可以從歷史上的不同數學實踐中提煉數學思想的發展規律,甄別兒童的學習障礙,診斷學生錯誤的根源,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觀念。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設計,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2015年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認識負數”這一課為例,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用了兩千年左右才理解了負數,比起認識自然數、分數來,認識負數需要顯得尤為艱難。因為在這之前,學生擁有的基本數學常識認定了“0表示沒有,是最小的數”,而認識負數卻要顛覆這種常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除了認識負數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重新認識“0”,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負數。
  三、結論
  “實際上,數學這門科學本身的發展歷程就是人類數學思想的發展歷程。教師不僅可以利用某一知識點的歷史背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最重要的是,通過數學家所遇到的困難來預見和解釋學生的學習困難?!睂祵W史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但數學的趣味性,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還能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因此,希望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重視、參與到數學史與小學數學教育的研究中來。
  參考文獻:
  [1]丁葉麗.小學數學中開展滲透數學史教學策略探究.《課程教育研究》
  [2]張成爽.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價值探析.《課程教育研究》
  [3]蔡宏圣.《數學史 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案例與剖析》
  作者簡介:
  鐘小芳(1993年9月-),女,漢族,廣東省惠州市人,本科,廣州市八一實驗學校二級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50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