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語文質疑教學的有效開展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合理的質疑,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質疑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的進行學習,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質疑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63-01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之中,很多學生都是以教師為權威,一切都嚴格遵循教師的標準來學習,嚴重影響學生質疑能力,使得學生無法形成獨立的思維能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必須要不斷的創新改革教學模式,給學生質疑的空間,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從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營造和諧輕松的質疑環境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都是以教師的教學內容為標準,很少提出自己的質疑,但是從事后的調查中就可以發現,學生仍舊存在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一些學生的理解能力較高,他們能夠消化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所以不必提出質疑。但是另外一些學生,卻是因為自己不知道如何提問,或者是害怕提問。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要進行高度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疑問,學生自由大膽的進行提問,才能夠培養自身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要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質疑環境,讓學生能夠開展有效的質疑。
  比如說,語文教師在結束了一個課時的內容之后,可以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抒發自己的意見:“大家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嗎?”、“誰能夠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作者的內心想法呢?”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積極的去思考,培養他們的質疑習慣。同時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因為不斷的互動,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了師生之間的和諧交流。
  二、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在上課之前,語文教師要結合課文的內容,設計合理的問題,從而為課堂中的提問打下良好的基礎,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如果沒有設計恰當合理的問題,那么學生就會覺得一頭霧水,無法進行有效回答, 更不要說提出質疑了。
  比如說在學習《孔乙己》這一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將課文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之后,語文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孔乙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大家結合課文內容,開始進行思考和回答。有的學生認為孔乙己是一個好吃懶做,油腔滑調的人,有的學生則認為孔乙己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其實他也不算是個十足的壞人等等。學生在回答的時候,加深了對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印象,從而能夠更加全面的把握文章。之后,教師還可以繼續進行提問:“大家認為,孔乙己從一個落魄文人,為什么會變成最后的那個樣子?”“孔乙己到底死了嗎?”等,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一步一步的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了解,同時對課文內容提出質疑,有效的提升了作者的質疑興趣,讓學生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
  三、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
  質疑是學生對教師所表達的內容有著不同的看法所提出的意見。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慢慢的引導學生,讓他們分析課文中所表達的不同信息,通過有效的質疑,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讓學生更加積極的進行質疑,給予學生充分的質疑時間,讓他們更好的去理解課文內容。
  比如說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一篇課文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問:“大家認為作者一家不和于勒相認,是好的行為嗎?”,在課堂中給予學生質疑的空間,讓學生自由的抒發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作者一家人是十分的自私自利的,即便是叔叔于勒沒有錢,但是也不應該假裝不認識;有的學生認為于勒是自作自受,欠著作者一家錢也沒有還,作者一家人如果和他相認,說不定他還要借錢,靠著作者父母的借濟生活,所以不相認是對的;有的學生則認為,作者一家人的勢力讓人心寒,作為親人,不應該是這樣的,但是旁觀者也的確無法對別人的家事做出議論。每個學生的看法都不同,大家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的吸收他人的意見,促進了思維的發散,學會以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學生通過合理的質疑,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并在思考的過程中,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提升了語文素養。
  四、通過質疑,促進初中生思維的發散
  初中語文教師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時常會被教學模式所限制,無法有效的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由于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在課堂之中,學生無法有效的對語文教師進行相關的提問,使得學生無法進行自主的思考,更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了。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目標和要求,與時俱進,不斷的和同行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創新和完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質疑教學法,逐步的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去引導學生,讓學生發自內心的進行思考,提出自己內心的質疑,并根據自身的質疑,進行自主思考,從而有效的啟發學生發散思維。
  比如說在學習完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課文之后,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拋出問題:“大家學習完了這篇課文之后,內心有什么樣的想法嗎?你們對魯迅先生筆下的阿長有什么印象呢?魯迅和阿長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有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這篇文章,他體會到了濃烈的親情。阿長雖然只是魯迅家里的一個下人,但是她兢兢業業,對于自己的工作十分的努力,且魯迅和她之前的相處,也是十分的融洽,魯迅應該是把阿長當做了自己的親人一樣來看待的。有的學生則認為,阿長這個人十分的迷信且嘮叨,雖然對魯迅比較好,但是還是應該改一改嘮叨的毛病的。有的學生認為,學習這篇課文,仿佛回到了舊社會,通過魯迅先生的描寫,體會到了舊社會當時的風俗風貌,讀起來仿佛就在眼前一般。每個學生之間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所給出的答案也是截然不同的。不論學生之間的答案有多么的南轅北轍,語文教師提問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提升課堂的活躍度,讓學生自由積極的開展討論,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需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質疑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去尋找問題、探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敢于在課堂中發表不同的看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術春.初中語文質疑教學切點探微[J].中學語文,2017(33):87-88.
  [2]朱小祥.質疑是語文課堂一道靚麗的風景[J].中學課程資源,2015(08):42-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6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