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微課在農村地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微課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農村地區學校,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微課并未真正實現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農村地區學校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一線教師各顯神通,但結果都不盡人意。筆者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學校的經驗,對微課在農村地區學校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運用的意義進行初淺的探析。
  關鍵詞:微課;農村地區;文言文;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有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是當前時代的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微課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的有效途徑之一。
  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發達地區學校已有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但是在農村地區學校,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微課并未真正實現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農村地區學校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一線教師各顯神通,但結果都不盡人意。
  一、農村地區高中文言文教學現狀
  語文課程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傳承與理解”自然包括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文言文是學生傳承和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最佳載體。但是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一直是眾多一線教師教學的難點。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學生的閱讀面狹窄,課外閱讀量少,僅從初中課本上獲取了一定的文言文積累,但是對于應對高考,達到新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目前,農村地區高中文言文的教學普遍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ㄒ唬┙處熤v、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占主導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許多教師已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方式改變的必要性,或多或少都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整,融入了一些新課程的理念。就語文學科而言,現代文的閱讀教學已很少能見到“滿堂灌”的現象,但是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上,許多教師依舊是舍不得放手、不敢放手。一篇文言文篇目,總是習慣于一字不漏翻譯給學生聽,讓學生適時記筆記,圈點勾畫。
  (二)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高中文言文篇幅都比較長,教師一字不漏翻譯給學生,通常一篇文言文就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以致于整節課只聽得到教師一人的聲音,喋喋不休似念經一番,整個教學過程單一、枯燥,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而高中語文教材的編排,一個單元三、四篇文言文集中在一起教學,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煎熬。
  在教師一字不漏翻譯的過程中,免不了有學生會開小差。而實際調查的結果也正是如此,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在教師辛苦翻譯、講授重點的過程中,有93%的學生都做不到“從一而終”,而其中不乏語文成績相對好的學生,而另外能一直堅持聽課、記筆記的學生無一例外是學習不靈活,比較傾向于死記硬背型的學生。
 ?。ㄈ┪难晕幕A弱,學生自主閱讀難度大
  農村地區的學生,由于閱讀資源的匱乏,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積累不扎實,進入高中階段后,難以實現自主閱讀。學生看完一篇七八百字的文言文,“不知其所旨”的現象時有發生。一個“怕”字足以顯現出這些學生對待文言文的心理,但是無奈高考語文19分的文言文比重,又讓人不得不學、不得不愛。
  二、微課促進文言文教學方式的轉變
  微課以10分鐘左右的視頻課,將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有效呈現。通過一種嶄新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將一直單向的、一元的、靜態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轉變為雙邊的教學活動,以教師“教的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學的活動”。按照學生“需要學什么”,“怎樣才能學好”來確定每節微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在充分掌握學情、把握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篩選出有價值的知識點,結合多方搜集的材料進行無縫銜接,這樣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來設計的微課,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課可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資源,教師可將閱讀文言文篇目所需要掌握的文言基礎知識、文化背景常識等制作成專題型的微課,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掌握課堂上完成閱讀文言文篇目的必備知識。如可將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定語后置句”的幾種類型、特征標志、辨識方法、正確翻譯順序等以微課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習,既能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又能讓理解、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通過反復的學習最終掌握文言文的這一難點。
  微課能改變傳統課堂上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改變一成不變的文言文教學模式,也能改變學生懼怕文言文的心理,進而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
  三、微課激發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
  微課以其短小精悍、形象直觀、移動學習、資源共享等特點而廣受好評,在文言文教學中加以運用,可以一改文言文教學枯燥無趣的現狀,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文言文中時常會出現一些生僻難讀的字,或是通假字等,都會阻礙學生的閱讀興趣。讀都難以讀通順,就更無所謂理解了。而很多教師的做法是讓學生自己去查閱古漢語字典,這樣的做法雖然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并不能確定學生自己查找的讀音就準確無誤,加上農村學生學習資料有限,自己查找的方式方法也不能保證能有效實施。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錄制自己誦讀的音頻供學生學習,正字音的同時,還能夠交給學生誦讀的技巧和方法,同時,聽讀結合也有利于幫助學生背誦文本。
  除了音頻,微課也能通過圖像、動畫等增加視覺的沖擊力,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在對文本創作背景進行介紹時,可以通過剪輯影視資料編輯視頻來進行。如《過秦論》的背景簡介,可以將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秦國的統一、秦始皇修筑長城、焚書坑儒、賈誼進獻《過秦論》等史實的影視資料進行有效串聯,既讓學生了解了背景,又增強了他們閱讀文本的興趣。在對作者人物進行簡介時,也可以利用微課將人物一生中經歷的事用小視頻前后串聯起來,通過試聽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的視覺效果下,深刻地了解人物的生平遭遇。
  微課通過生動的影像和音頻資料幫助學生借助多樣化的途徑走進文言文,這些影像和音頻資料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充滿趣味的文言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找尋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
  四、微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按“學習金字塔”理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將知識進行內化,并形成能力。農村地區的高中生,自主學習的愿望不足,加之文言文積累不夠,讓其自主閱讀文言文困難重重,但忽略自主學習,只一味合作、探究的課堂,看似熱鬧非凡,但卻高耗低效,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空間,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合作、探究應是在自主的基礎上而進行的,自主應該先于合作與探究。
  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微課,能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微課的介入,把教師從冗長、低效的講授過程中解放出來,讓文言文的課堂教學真正實現去解決學生的難點和疑點。文言文的學習對農村學生來說難度是很大的,整個學習的過程離不開師生和生生思維的碰撞,這就需要一種協作、交互式的學習方式,師生、生生共同探討觀看微課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困惑。學生在課前沒有認真學習微課,沒有自己的學習所得,課堂交流、討論、合作的過程中就無話可說。教師就是要利用課堂上交流、討論、合作的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動力,增強主動學習的愿望。學生主動學習,高度參與了課堂教學活動,在與同學、老師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使自主學習的知識得以內化,能不斷促進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ㄗ髡邌挝唬涸颇蠋煼洞髮W附屬丘北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0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