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哪里來—談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指導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走進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從單純地注重知識的傳授轉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因此,作文教學需要“走出去,動起來,活起來”。具體來說,教師要多幫學生尋找寫作的樂趣;多幫學生搭建寫作的舞臺;勤讓寫作形象化;勤點撥學生的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指導
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發展需求,合理開展作文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
1.多幫學生尋找寫作的樂趣
走進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從單純地注重知識的傳授轉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寫作也是如此,要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吊起學生的胃口,養成樂于寫作的習慣?!暗跷缚凇钡囊c是“夸”。我班有個女生,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筆者在進行片段練習時,常常在她寫完一個片段后,給她一個“優”的評價。漸漸地,她的寫作能力提高了。有一次,她去外地旅游回來,寫了篇作文并拿給筆者看。那篇文章寫得很不錯,筆者便把它推薦到《校園文學》上發表,她知道了之后興奮極了?!暗跷缚凇敝硪环椒ㄊ恰翱慈宿k事”。有學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問筆者:“我的比他寫得好,為什么只是得‘良好’?”筆者便回答說,那是因為另一個孩子進步了,或是取材好,或是寫字好,或是有特色。因為筆者問學生:“你準備在什么地方運用場面描寫?學了‘撲朔迷離’,你準備怎么用?”有的學生甚至可以用“撲朔迷離”這個詞語編個長長的故事。
2.寫作與生活不分家
作文命題生活化、科學化。所謂作文命題生活化、科學化,是指教師在進行作文擬題時,要使命題充分體現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機制和寫作需求,要使小學生能夠駕馭?!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薄墩Z文課程標準》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對學生作文寫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側重激發興趣、培植自信、樂于寫話,中年級側重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自由表達,高年級側重多讀書、廣見聞、善思考、有個性的表達。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我們要在正確解讀《語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我們可以借助教材的講解和學校、班級組織的一些基本活動以及學生的課間游戲活動等,比如:在教學古詩《畫》的時候,我們可
以借助詩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讓小學生自己去觀察自己喜愛的小物品,用自己的語高文字將自己的想法化作文字描繪出來。
3. 勤讓寫作形象化
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很多學生說得頭頭是道,玩得新鮮有趣,一到寫作就干巴巴的幾句話了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在不同的年段進行分層訓練,讓寫作形象化。1.初級階段,貼圖寫話對于低年段的學生采用圖畫式,貼圖寫話;然后由自己畫圖寫話過渡到實物寫話。如,“‘桌上擺著一個蘋果’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還不知道什么?”學生會接著說:“知道了蘋果大不大,圓不圓,紅不紅,好不好吃,光不光滑,香不香。”筆者拿出一個蘋果,讓他們看看、摸摸、聞聞、嘗嘗。于是他們就寫出了“桌上有一個大大的蘋果,圓溜溜的,摸起來很光滑,還發亮呢!我湊近鼻子聞一聞,嗯,好香??谒剂鞒鰜砹?,我馬上咬了一口,??!又甜又脆,好吃極了!”這些句子。另外筆者還開展了諸如“樹葉拼圖畫”、“把不完整的圖補充完整”等活動,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中級階段,活動寫話如觀察一個人跳遠的動作,把他的動作分解成慢動作,要求學生體會怎么準確用詞,怎么斟詞酌句的表達,形成現場組織語言的過程。學生親眼看見動作變成文字的過程,對他自己舉一反三很有幫助。3.高級階段,即興寫話除了活動鋪設之外,還要讓學生了解精彩段落的語言組織,體會寫作技巧的比較使用。比如用這個開頭還是選用另外的好,怎么使語句靈活等,針對具體文章適當地進行具體指導。有次上課,筆者發現有個學生臉上很臟,桌上亂七八糟地擺了許多東西,便隨口說:“那條可憐的紅領巾,胳膊懸在桌子的懸崖上,鋼筆帽掉了,露出了禿頭……”接著讓學生去說,學生明白了意圖,一字一句,即興描繪出了“一個馬虎同學”的形象。4.組織學生互評作文。讓學生評價彼此的作文,從中找到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很濃。
4.勤點撥學生的靈性
“靈性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民族的靈魂?!闭Z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培養有靈性的學生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教師常常發現學生有時比自己想得多,想得遠,想得有創意,這證明孩子都有潛在的靈性。而這個靈性需要教師去點撥才會閃光。如組織學生進行“水果拼盤”比賽,學生都說:“要做一個最特別的?!蹦敲词遣皇侵挥行迈r玩意才是特別的?經過討論,大家都覺得要講究情景,體現藝術,筆者當即提醒他們藝術就得講究意境,講究與眾不同。學生的靈感被激活,結果“更上一層樓”、“落英繽紛”、“春江水暖”……一個個拼盤異彩紛呈,充分體現了學生無拘無束的靈性。最后,筆者要求學生自己命題記錄這次活動,他們興致勃勃地完成了寫作。從那些五花八門的題目(《我,天才》、《請投我一票》、《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果色飄香》……)中可以發現,學生的靈性被極大地激發了,作文的質量也就順理成章地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些事實都說明,只要有效點撥學生的靈性,學生就會發現精彩的世界。
5.結語
寫作的路艱辛而漫長,寫作教學同樣如此。其中也沒有現成的可以照搬的經驗,需要教師自己不斷地摸索前進,尋求適合自己和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而這個摸索過程中又要付出更多的“勤”與“多”。
參考文獻
[1] 姜南.讓課堂作文教學活起來探究[J].漢字文化,2018,No.200(06):85-86.
[2] 周靜.讓學生享受寫作樂趣——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7:33-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