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演示實驗中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不僅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同時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
關鍵詞:信息技術;生物教學;演示實驗
運用信息技術演示實驗教學是教師用演示的方法、結合課堂教學進行的生物學實驗,是一種直觀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通過課堂演示實驗,教師可以更為形象地講解生物學概念、現象和規律等;學生可以培養自身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等。因此,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在課堂演示實驗來講授新知識或復習,學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關知識。另外,信息技術,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各種實驗儀器并能正確使用,在以后的學生實驗中,能夠獨立、高質量地完成各個實驗。所以,信息技術是中學生物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教學手段之一。
一、農村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
生物學科主要研究是生物的生命現象及其規律,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幾乎每節課都穿插了實驗內容,目的是通過實驗使學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和提高學生實驗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并不能很好地運用這一直觀教學手段。
一方面,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一些農村中學,在實驗室的設備配置和規范管理方面都比較落后,但是可以利用多媒體彌補以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有些教師對這一極為有效的教學手段認識不夠,從而忽略了信息技術在演示實驗的優越性。我校在這方面做的還不錯,全部教室安裝了電子白板,以滿足教學需要。
二、信息技術在課堂演示實驗教學的藝術性
在初中階段所涉及到的演示實驗一般都比較簡單,可塑性強。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演示實驗內容的特點不同,教學方式可做相應的改變。
1、驗證式實驗——先授課后實驗。
2、同步式實驗——邊授課邊實驗。在“顯微鏡構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顯微鏡實物,按照一定的順序,對顯微鏡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一一進行講解。這樣,可使學生直觀、形象和深刻地掌握顯微鏡各部分結構名稱和作用。
3、探究式實驗——先實驗后講授。
三、課堂利用信息技術演示實驗教學的意義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通過看的見、感受得到的現象,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中學習,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旦被調動,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2、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科學研究表明,人們從語言形式獲得的知識大約能夠記憶15%,而同時運用視覺、聽覺則可接受知識的65%左右。因此,通過課堂演示實驗講授生物學知識,能使學生的學習走近路,走直路,用較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3、傳授學生生物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
利用多媒體在進行演示實驗教學中,根據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向學生介紹有關演示實驗的思路、設計方法、實驗設備、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過程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知識,并能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地分析和說明。通過演示實驗教學,學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學科學實驗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為學生今后從事生物科學事業奠定一定的基礎。正由于演示實驗有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教學中應當注意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實驗的全局性。為此,教師應備好每一個演示實驗,不可忽略每一細節,力爭做到實驗準確無誤,授意學生科學的知識和實驗技能。在沒有充足實驗儀器或實驗材料時,可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直觀、規范的實驗操作。
總之,信息技術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認知材料和學習情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科學方法和思想的獲得,對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對中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厲燕.多媒體技術在當代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2):295.
[2] 王瑞.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5(35):186.
[3] 李隆.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2):1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