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景觀中“新中式”風格植物景觀設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中國傳統的居住觀里,對于住宅環境的選擇形成較成熟的體系,依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現代人們的居住觀念。同時受到西方新的景觀模式、思想設計觀念的不斷影響沖擊,國內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呈現脫離本土環境的現象,出現諸多設計上的問題。摸索著中式風格方向的居住區漸漸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現代生活的需求之間找到結合點—新中式居住區。新中式居住區空間景觀設計本著讓居民現代化的思想,不僅靈活地保留傳統因素和景觀,而且講究開闊從容的景觀空間、自由閑適的生活意境。景觀構成四要素中,植物是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本文從文化傳達、景觀表現和空間布局三個角度提出"新中式"風格的植物景觀在社區公共空間中的設計策略。
隨著北京紅奎臺、觀唐、泰禾、北京院子、蘇州寒舍、富春山居度假村、頤景山莊、西安群賢莊、成都的芙蓉古鎮、清華坊、深圳萬科第五園、天津唐郡等這些“新中式”風格設計項目的出現,給“新中式”園林景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和歡迎。也帶來了發展的新希望和新方向?!靶轮惺健本坝^設計是在人們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追求更高層次精神需求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1] “新中式”最早出現在新中式風格一詞當中,理解為現代中國風,通過中式風格的特征,表達對清雅含蓄、端莊豐華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新中式風格不是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影響居住區建設的決定因素主要是市場經濟規律。居住區為達到市場競爭力,逐漸向完善使用功能、設計多樣化轉變。通過規劃與設計把居住、綠化、休閑、辦公、商業、交通、這些功能都融為一體。居住區景觀營造生活氛圍也起提升文化品位,這種作用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是在與環境景觀的良好互動中感受到的。我們從傳統園林的審美意境中獲得靈感啟發和文化情感,從而把現存的傳統環境美景進行合情理的意象完形,同時融入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完成現代居住環境的文化意象的營造。
植物造景就是運用各類植物素材,結合現場地形、當地的氣候條件,搭配其它造園元素通過特殊的造景手法,充分發揮植物自身形態、色彩和景觀可變性以及作為人類情感載體的特征,而創造出植物景觀的過程[2] 。這個觀點很強調過程性,體會造園過程方方面面的感受。很多園林植物是許多文人墨客鐘情的對象,是許多優美的詩詞歌賦的載體,它們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中國古典園林獨特的氣質與魅力。在“新中式”風格植物景觀中對傳統文化中的把握與繼承,使得傳統文化的神韻能夠由內而外的展現。
“新中式”風格植物景觀設計原則因該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地域歷史文化延續性原則。植物景觀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文脈和特色的重要手段。應重視植物景觀資源的繼承、保護和開發??梢詫⒚?、古典文化、宗教信仰、等元素融合到植物景觀中,使其有明顯的地域特性和文化將性。
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新中式”風格植物景觀設計借鑒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置手法,利用現代植物景觀的營造技術,創造出富有現代氣息和文化內涵的豐富植物景觀空間??梢越梃b我國傳統符號,如中國的畝祥物:龍、鳳、麟麟、騙幅、生肖等;象征名族特色的圖案:福、祿、壽等吉樣圖案、剪紙窗花、樣云、日、月、星辰、太極等;通過現代的設計手法進行凝練融入社區景觀空間中的植物景觀中,再將中國傳統的寶相植物:牡丹、玉蘭、海棠、桂花、荷花、菊、松、竹、梅等依據當地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結合現代的造園素材布置在相應公共空間中。
體現中式植物景觀特色原則。中式特色的植物景觀一般從植物景觀的美學上、植物搭配上和文化上來體現。現代園林追求多樣與統一、平衡與對稱及韻律與節奏。如疏密結合、錯落有致等要能實現美學原理和中式藝術的自然結合,且要體現出“新中式”風格的植物景觀。北方多常綠針葉植物和落葉針葉植物。如雪松、柏木、杉樹、龍柏、白楊等,它們搭配紫色矮櫻、花石榴、木槿、丁香、紫薇等灌木,營造形志優美、色彩搭配調和的中國北方地區的植物景觀。同時也要考慮四季變化,,四季景色不同,意境不同,這方面南方的植物景觀就要突出地域特色,適應溫暖濕潤的季節特點,植物多選用落葉的闊葉植物,如銀杏、二球懸林木、玉蘭等搭配石榴、紫薇、海棠、梅花等灌木,形成多樣變化有特色的中式景觀。
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借景抒情創造了不少園林景觀,更是借植物來托物言志,由此表達出自己的志向,很多植物被賦予了文化內涵。如竹的運用,由于其四季常青、挺拔又多姿等形態恃征,蘊含虛懷若谷、剛正不阿的精神品格,在很多景觀空間中被運用,如深圳萬科第五園。又如北方很多小區和公園中種植碧桃、李樹、核桃和梨樹等亦賞亦食的植物,除有景觀的效果外,還突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期望的寓意。
居住區綠地主要類型有居住區、小區和組團的公共綠地、宅旁庭院綠地、道路綠地、專用綠地和其他綠地。居住區綠地是由宅旁庭院綠地、道路綠地和中心綠地組成的點、線、面結合的綠化系統,是城市居住主要的景觀環境,是居住區主要自然因素。中國園林植物配置風格基本為自然式,體現“片山塊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式的高度自然物的縮影。由于在植物的防護功能、生態功能的增加,因此在植物選擇上不再拘泥于少數具有觀賞寓意、詩情畫意的植物,必須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樣性原則和地域性原則。新中式居住區植物配置在滿足之前的原則基礎上可以借鑒一些規律做法如:移竹當窗、高山載松、岸邊植柳、山中掛藤、水上放蓮、修竹千竿、雙桐相映、槐蔭當庭、栽梅繞屋等常用古典園林植物配置手法,采用點綴配置的手法體現古典之美。同時在傳統住宅里植物聲響效果給人傳達藝術感受也是可以借鑒到現在的設計當中來,如蘇州拙政園的“聽雨軒”、“留聽閣”借芭蕉、殘荷在風吹雨打的條件下所產生的聲響營造意境。
社區景觀空間形態的不同導致了在植物景觀營造上化現的種種差異,但對于植物景觀的基本上都是借鑒中國傳統園林,以傳統園林桓物景觀設計為藍本,依據各個空間形式和功能需求的不同,有創造性地、文化性地、獨特性地設計。在滿足現代人的生活、工作需求的情況下,體現出該空間的地域文化性,使人們在使用過程中在視覺上能一眼就能辨別出這是中式植物景觀,能體驗到中國各地地域文化的存在感和文化歸屬感,最終打造出各區域的植物景觀的文化符號或文化名片?!靶轮惺健本坝^設計是現代生活與中國傳統文化邂逅、碰撞的結晶,人們在崇尚異國文化后,心靈得以回歸,轉而阪依自己的傳統文化,這就使得“新中式”景觀設計得以誕生,并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被廣大民眾所追捧。
參考文獻:
[1] 龍金花.傳統與現代的邂逅一談“新中式”景觀設計:[J]園林,2009
[2] 蘇雪痕《植物造景》[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
陳曉歐(1995.01.12),女,漢族,籍貫:山西太原人,大連工業大學設計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設計學,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ㄗ髡邌挝唬捍筮B工業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