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縣烤煙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龍陵縣位于云南省西部邊陲,山區面積占縣域面積的98%,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主要農作物有糧食、烤煙、茶葉、石斛、核桃、中草藥等。作者就龍陵縣烤煙產業的現狀,在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中的主要作用,存在的一些問題做深入細致的專題調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發展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龍陵縣;烤煙產業;煙葉
龍陵縣地處高黎貢山南麓的怒江、龍川江之間,有國土面積2884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98%;與緬甸隔江相望,國境線長19.71公里;全縣轄5鎮5鄉、121個村(社區),居住著漢、傈僳、彝、傣、阿昌等24個民族??緹煯a業是龍陵縣主要產業之一,也是建檔立卡戶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全縣種植烤煙47300畝,其中“紅花大金元”6500畝、“云87”40800畝,預計收購煙葉646萬公斤。
1 龍陵縣烤煙發展現狀
1.1 種植現狀
2017年我縣烤煙種植“紅花大金元”和“云87”兩個品種,以“云87”為主,其中“紅花大金元”屬特色煙葉,主要在龍川江流域種植,分布在龍江鄉10個村(社區),共種植6500畝,預計收購煙葉75萬公斤;“云87”分布于全縣除勐糯其余9個鄉(鎮)70村(社區),共種植40800畝,比2016年下調2500畝,預計收購煙葉646萬公斤,比2016年下調14萬公斤。
1.2 基礎現狀
煙草部門、縣、鄉財政高度重視烤煙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多年的基礎設施投入,除部分煙區道路尚未全覆蓋外,龍陵縣烤煙生產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煙水配套工程基本能滿足烤煙生產的需要,烤房建設完全滿足當前烤煙指標的需求,站點建設全覆蓋烤煙種植區域。
1.3 科技現狀
在對全縣烤煙種植現狀調研過程中,抽取調研的9個鄉(鎮)18個村(社區)的走訪了解中,普遍對種植技術落實程度有高度的認可,特別是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對烤煙生產技術的全方位落實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從全縣范圍看,工場化育苗、標準化管理、智能化烘烤等技術已經全面鋪開并得到認可。
2 龍陵縣烤煙發展存在的一些不足
龍陵縣烤煙產業已經成為全縣經濟增長、改善基礎設施、脫貧攻堅的助推器,成為群眾不可舍棄的重要產業,但在發展好烤煙產業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2.1 思想認知有差距
從群眾層面上看:一是部分群眾思想保守,不敢大膽嘗試。二是小農思想嚴重,不會抱團經營。從村(社區)干部層面上看:一是缺乏膽識,不敢擔責。二是缺乏謀略,創新不足。面對新一輪的煙區轉移(從熱區逐步向冷涼山區轉移)的新形勢、新機遇,個別地處冷涼山區且無其它規模產業的村(社區)吃不透,摸不清底數,思想不統一,辦法不多,抓不住機會,對烤煙產業發展抱有“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盡量少做”的畏難情緒,嚴重制約了地方經濟發展,使得脫貧攻堅難度加大。
2.2 技術落實有差距
一是先進技術推行有困難。隨著煙區轉移,部分新煙區的煙農過分注重成本,對中耕管理環節重視不足,出現省肥、省勞現象,同時,對密集型烘烤技術不適應,容易出現煙葉超桿現象,導致好葉烤不出好煙。二是技術細節落實有差距。在鮮煙分級入窯和收購前分級扎把階段,部分煙農在利益驅使下,對鮮煙分類自我把控不嚴,影響烘烤質量,更有甚者混級扎把交售,影響了煙葉進站價格。
2.3 產業布局有差距
一是產業爭地初顯。龍陵老煙區大多在熱區,氣候條件和資源稟賦好,在較為適應種植烤煙的情況下,也比較適合多產業發展,土地立體套種、混種現象出頭。二是規劃布局滯后。少數鄉(鎮)對本鄉(鎮)產業發展科學規劃不到位,沒有合理的產業布局規劃,對鄉(鎮)內各村(社區)產業發展規劃缺乏超前性的指導性意見,村與村之間發展不均衡。
2.4 基礎設施有差距
一是機械化耕作程度不高。一方面受客觀條件的制約,烤煙生產機械化難于普及;另一方面受貧困制約,部分煙農購置相關機械有心無力。二是勞動力成本過高。部分煙區目前仍未通路,煙用物資、煙葉運輸人背馬馱現象依然存在,增加了烤煙成本。
3 發展烤煙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緊緊圍繞穩定煙農收入、增強市場意識和質量意識及“一穩定、兩增強”的總體要求,深刻認識“平穩增長、結構優化、改革創新”的煙葉發展新常態,努力在穩控規模、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上取得更大突破。
3.1 更加注重解放思想
從烤煙種植實際出發,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對烤煙產業的認識,創新烤煙產業發展思路和措施。
3.2 更加注重規劃優化
根據實際合理布局煙區,科學優化煙農,要切實做到“五個轉移”,即無水源地塊向有水源地塊轉移、坡地向平地轉移、山地煙向田煙轉移、分散種植向集中連片種植轉移、散戶種植向大戶種植轉移,具體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基本煙田保護制度。二是對老煙區進行合理優化。三是煙區轉移科學開發。四是科學優化煙農,加快培育新型種煙主體。
3.3 更加注重科技力量
要牢牢把握計劃調減的有利時機,加大對煙農科技培訓力度,狠抓烤煙標準化生產,確保常規技術落實到位,堅決杜絕粗放管理、廣種薄收。一是要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烤煙隊伍科技素質。二是要圍繞烤煙標準抓技術落實。三是要加強專業化烘烤推進力度,切實提升煙葉烘烤技術水平。
3.4 更加注重基礎投入
基礎設施滯后一直以來都是烤煙發展的瓶頸,要積極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項目,增加資金投入,進一步夯實煙路、煙水、烤房、農機具等烤煙生產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降低煙農生產成本,提高煙農生產效率,為煙農生產煙草創造有利條件。一是群策群力,整合項目,重拳出擊。二是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三是加大投入對老化烤房提升改造。四是進一步加強煙草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合作。
3.5 更加注重因地制宜
針對土地資源有限,地塊連片少,氣候多樣,人的制約因素突出,導致大部分煙區難于實行隔年輪作,只能因地制宜推行季節性套種輪作的實際。要根據煙區不同土壤和氣候條件,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烤煙+的模式,摸索烤煙+麥,烤煙+水稻,烤煙+玉米,烤煙+青豌豆等模式的品種選擇和栽培技術,在適宜煙區進行推廣,合理套種輪作,為烤煙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減少煙田病蟲害,提高煙葉質量和品質,保證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龍陵縣煙草志[Z].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