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營林生產中抗旱造林技術及實施要點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我國國土面積雖然遼闊,但近些年來生態環境問題日漸嚴重,我國面積的三分之一都是干旱地區,形成干旱的最直接原因是因為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植被面積中的造林成活率不高,針對此現象,我國在營林生產中,經過不斷實踐經驗積累,總結出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現有森林植被覆蓋面積的抗干旱造林技術。隨著造林技術的不斷改造發展,對改善我國生態環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抗旱技術;實施要點;營林生產干旱問題不僅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還是一個長久存在的問
  題,其中,形成干旱地區的地區環境中存在很嚴重的缺水現象,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妥善解決水土流失問題,增加森林植被覆蓋率。針對此現象的發生,加大對現有抗旱造林技術的深入研究勢在必行,植被種類的選擇要挑選更合適干旱地區生長環境的,完善抗旱措施,讓造林技術得以發展實踐,讓抗旱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得到解決。
  1 營林生產中抗干旱地區的造林技術
  我國國土面積雖然遼闊,但近些年來生態環境問題日漸嚴重,我國面積的三分之一都是干旱地區,形成干旱的最直接原因是因為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未解決這一問題,那么干旱地區的抗旱造林技術實施是勢在必行[1]。其主要意義在于,大面積的進行植樹造林,一方面擴展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生態環境天然優勢降低水土流失問題。在進行植樹造林的過程中,造林技術的管理有著科學合理的措施規范,不管是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都會設定相對應的管理機構以及管理措施。其中,配備的工作人員都具有專業的職業素養,在營林生產過程中,責任到個人,進一步實現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另一方面,在營林生產過程中,隨著造林技術工程的不斷推進,有效改善林業與社會之間的利弊關系,因為林業發展的同時與社會發展,兩者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林業的發展還可營造健康生活環境,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
  2 選擇正確植樹的方法
  造林技術的實施是為了增加干旱地區的植被面積,降低水土流失問題,那么正確的造林植樹方法尤為重要。方法包括:樹種的選擇是否符合干旱地區的土壤、氣候條件,選擇不當會影響樹種的茁壯成長,降低樹木的存活率。合適的樹種是造林增加植被的基本原則,在選擇樹種的過程中,干旱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中缺乏水分,所以挑選時要挑適合抗干旱能力強大的樹種,結合當地地區的條件限制,對選種要控制到位。干旱地區普遍土壤水分缺失,但條件對比下,也有好的與不好的,針對條件較差的,選擇耐旱性較強的樹種。那些條件好一點的,可結合地質條件種一些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樹種,不僅綠化生態環境,還可有經濟效益,達到雙贏的效果。
  3 常用的抗旱造林技術
  3.1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是造林技術方法中的其中一種,它的使用方式一般適合在比較干旱貧瘠的淺山區,淺山區因為受外部條件的損害,常規的樹木存活太低,適合在那個地區的樹種,有幼松、側柏等樹種[2]。樹種的選擇加上技術的方法,讓干旱貧瘠的淺山區有植被可生長,而容器苗技術的方法在于,選擇了樹種后,栽植進行時將容器袋撕破,確保根系部分的土壤完整存在,在放入的時候,要超過容器袋口的1-2cm,栽植完成之后,在植被的側方將土壓實后,再覆蓋一層細土。干旱貧瘠的淺山區一般集中在我國西北,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植被的存活了吧,當地去的造林效果也較為顯著。
  3.2 截干造林
  我國的春節前后,干旱地區會出現氣溫較低,上文提到過,干旱地區的氣候條件也是影響造林成活率的因素之一,這一現象的發生,間接會導致苗木的梢部木質化程度較低,從而在這個氣候條件下進行樹木栽培過程時,出現缺少水分,而且根部會受到損壞,加上氣候的惡劣,風一吹,土壤容易透風,一旦損壞就難以恢復健康狀態,再加上后期水分供應不足,其結果就是苗木枯萎及死亡,因此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在造林技術中發展了截干造林的方法,其方法目的就是減少植被地區部分的水土蒸發,將側根留下生長,其中截干的高度不能超過15cm。除此之外,在實施截干造林方法時,要避免苗木的莖干破裂,注意不要扯起莖皮,這樣才能不影響樹種的發芽生長。
  3.3 覆膜方法造林
  造林技術中覆膜方法是為了有效控制干旱地區土壤水分的蒸發,提高當地土壤溫度與濕度,有效改善樹苗的生長環境。覆膜方法的實施應用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植被的存活率,在增加植被面積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覆膜的應用方法在于,植被造林過程中,地膜寬度依據樹種、區域特征進行制作的,一般為0.3-0.4m是生態林,0.6-0.8m是經濟林。常使用的農用膜是0.008-0.012mm的規格[3]。寬度制作好后,首先要沿著莫得一側向中間方向去,剪開一條縫隙,樹坑的形狀為凹形,栽種之前,保證比地面低的情況下,進行樹苗的栽種。樹苗栽種結束之后,附上一層地膜,地膜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充實的將周邊劃破的小縫隙,完美的用土埋蓋。除此之外,覆圖的厚度、寬度要把握好,一般情況下是4CM,如果是在地膜和樹苗部分會稍微厚一點,大約為6CM。在確保濕度的同時,注意覆膜構造為倒立的傘狀,其目的一方面聚集雨水讓其滲透土壤,另一方面樹苗保證水分不流失,提高樹苗的存活率,使其健康成長。
  4 造林技術的要點分析
  4.1 科學確定造林時間
  以北方局部地區進行分析,最佳也是最為科學合理的造林時間為土壤解凍之后,進行造林。原因在于秋末時候受天氣影響會有一些水分滯留在土壤之中,土壤解凍過程中會存留下來,解凍后進行造林土壤內的水分會被高效利用,增加苗木的存活率,生長情況得到優化。除此之外,秋季季節會有部分植物殘枝落葉埋葬于土壤層中,使土壤中有機物含量提升,這在提升植物在干旱區域存活率方面發揮的作用較為顯著。
  4.2 水分的保持
  風力較小或者沒有風的陰天是最適合的起苗時間,有效的降低因為惡劣天氣對苗木根系產生的不好影響。期初,實施起苗的前7天左右的時間,合理有效的進行土壤交灌操作,選擇高品質苗木[4]。之后,苗木要進行合理的位置劃分,挑選風力較小的陰涼位置,對具體苗木進行存放。最后,運輸苗木的過程中要保持水分充足,可利用將水浸濕變為濕土進行苗木的包裝,包裝過程中可在材料中加上一定肥料,保證樹根營養。
  4.3 撫育管理
  撫育管理是造林技術的后期管理問題,也就是在樹木移栽之后,做好日常管理的維護。其中包括:及時施肥,及時查看土壤濕度程度結合空氣濕度是否需要澆水,為幼苗生長提供可充足的水分、養分。同時進行的還有時間上的管理,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地質條件對植被要進行合理的保護,營造適合植被生長的有利管理,對待生病、長勢不好的植被盡早進行處理,保證剩余樹木的健康,提高植被存活率,增加植被覆蓋面積。
  5 結語
  在我國經濟發展時代,人們將大量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面,但是對于自然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尤其是亂砍亂伐現象,雖然我國針對此現象做出一定的法律法規,對于干旱地區的森林資源損害要嚴加掌控,對待干旱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及時解決,運用科學合理的造林技術,提高造林植被的存活率,增加綠色植被覆蓋面積。
  【參考文獻】
  [1]張能軍.造林生產中抗旱造林技術及實施要點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0):37-38.
  [2]何邦統.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17(31).
  [3]王偉波.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及造林技術探析[J].南方農業,2018,12(17).
  [4]營林生產中造林規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J].農家參謀,2018,597(19):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7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