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北方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大豆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地區,大豆的種植更為廣泛。作為綜合性較高的農作物,當其種植條件發生變化后,大豆生長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針對北方的氣候特點來合理進行大豆種植,并做好大豆病蟲害防治工作,以此來提高北方大豆的產量和質量。文中分析了北方大豆種植技術,并進一步對北方大豆病蟲害防治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北方;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大豆作為一年生豆科植物,其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十分廣
  泛。由于大豆產量與農民的經濟收入息息相關,而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都會對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帶來影響,因此需要重視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并根據我國北方地區的氣候條件特點來不斷改進大豆種植技術,做好大豆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大豆產量和品質的提升。
  1 北方大豆種植技術分析
  1.1 選擇合適的大豆品種及科學進行整地
  當前大豆品種具有多樣性,在實際選擇大豆品種過程中,要根據北方地區的地形及氣候條件等來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及適宜當地生態條件的品種。在播種前還要剔除壞種及籽粒不飽滿的豆種。大豆作為直根系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和水分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合理進行耕翻整地,有效的改善土壤的質量,降低農作物的病蟲害和減少雜草,為大豆播種提供良好的條件。
  1.2 合理安排播種
  北方地域較為遼闊,不同地區其氣候特點也存在差異,因此在播種時宜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氣候特點來選擇播種時間,并根據大豆品種來選擇最佳的播種溫度。具體播種時要避免土壤過于潮濕,這樣容易導致大豆種子受潮膨脹。大豆種植過程中,宜在秋天進行翻耕,增加土壤的疏松性,并根據市場需求和結合當地氣候特點來選擇優質的大平邑品種。當前我國北方多采用機械化播種,不僅實現了人力成本的節約,而且有效的保證了播種的質量。在實施播種過程中,播種量直接關系到大豆種植的密度,播種量過大或是過小會對單株莢數及株數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大豆的總產量。因此需要掌握好大豆播種量,并結合田間光線因素,保證每個植株都能夠正常生長。
  1.3 科學合理施肥
  大豆播種前需要施加基肥,通常采用遲效型肥料作為基肥,以此來為大豆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保持良好的松軟度,確保大豆產量的增加。在大豆播種時還會施加種肥,其主要以微肥和有菌肥為主,能夠為豆種出芽和豆苗根系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保證豆苗的健壯和整齊,提高大豆的產量。而且大豆從播種直至收獲的整個生長周期中,還要根據其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來進行追肥,確保滿足大豆植株生長的養料需求。
  1.4 加強田間管理
  在大豆出苗后,當苗木稀疏不勻時,甚至出現缺苗斷條情況時,則需要通過查苗并做好被苗工作。當植株過密時,則要通過考慮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來做好間苗工作,對大豆植株間距進行控制,為大豆生長發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大豆生長過程中,還需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利用機器和人力進行中耕,并對田間雜草清除干凈。中耕除草宜多次反復進行,為大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2 北方大豆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農業防治技術
  大豆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褐紋病、霜霉病、蚜蟲、卷葉螟等,大豆一旦患病,就會導致大豆的減產。因此,第一步要做好大豆種子的選種的與檢驗工作,根據種植地域實際土壤狀況、結合當地病蟲害種類,選擇合理的抗病蟲、無病原體的高產品種。在大豆種植地塊的選擇中,不應選用迎茬、重茬的地塊,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大豆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在進行病蟲害農業防治的過程中,要重視優化大豆種植技術。第一步要在播種之前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科學選擇播種時間。第二步,大豆生長至幼苗階段后要將攜帶病菌的幼苗全部鏟除。第三步,在施肥階段要選擇使用氮磷鉀肥及有機肥的混合肥料。第四步,在大豆中耕時要要做到種植土壤通透性的控制,要做好松土與除草工作,降低大豆被病蟲害破壞的風險。第五步,在大豆收割的時候,要及時的清除攜帶病菌的大豆植株,將患病大豆植株集中收集后焚燒處理,然后將焚燒殘渣埋入地下,充當有機肥料。
  2.2 化學防治技術
  通過對大豆種子進行化學處理,可以有效的保護大豆種植中的幼苗和主根,增強豆生長過程中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但由于不同地區病蟲害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具體配置化學藥劑過程中宜做到因地制宜。如針對大平邑根瘤病進行防治時,具體可以采用多菌靈粉與富美雙可濕粉劑等的來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通常情況下二者混合配置比例以3:2為宜,當大豆中蟲害較為嚴重時,則宜將樂果乳油加入到混合藥物中,控制好添加的藥劑量,將藥劑與種子混合攪拌均勻后,保存3~5天后則可以進行播種。在針對大豆生長過程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還要做好大豆的化學除草工作。大豆感染各種病蟲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了攜帶病源的雜草感染,所以在大豆種播種后的3~5d一級大豆苗后2~3葉期植期間選用普施特、金豆等化學除草劑,根據種植環境科學配置藥劑比例進行除草,從而降低雜草生長數量,減少病蟲害對大豆生長的影響。在前期對幼苗的保護階段,一旦蚜蟲等害蟲數目達到防治指標時,即使用農藥進行化學處理,保護幼苗。在中期對莖、花的保護階段,對出現的特定中海給予相應的化學藥劑處理,保護葉子、莖花。
  3 結語
  在我國北方農業作物中,大平豆占據主導地位,其產量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收益。因此在大豆種植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效的降低大豆病蟲害發生概率,提高大豆的產量和質量,積極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林楠.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5(27).
  [2]雷玲.闡述大豆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山西農經,2016(07).
  [3]郭麗娜.北方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究[J].種子科技,2016(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7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