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新課程下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轉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新標準在課程目標的設置上,專門對教學過程與方法提出了明確要求,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于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著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關鍵詞:新課標;體驗模仿;探究合作
所謂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助活動中為了有效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采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新課程教學方法主要有語言性音樂教學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法、體驗性音樂教學法、探究性音樂教學法。其中語言性教學方法是最古老、最直接的音樂教學傳授方法,它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傳統的音樂課也多以這幾種教學方法為主,學生則經常圍繞著教師的指揮棒轉,教學缺乏靈活性,學生較為被動。因此,音樂課堂顯得枯燥、乏味,沒有符合音樂課寓教于樂的特點。
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音樂學習的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游戲教學法”。那么,什么是“游戲教學法”呢?新課程教學法中指出:游戲教學法是指將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融入游戲,通過游戲的形式將所學知識加以表現、了解與掌握的一種教學方法。只有當孩子在音樂游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他們對學習的那種緣自心底的熱愛,并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不竭動力。那么究竟如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轉變這種舊方式?新的教學方式會給音樂課堂帶來什么樣的變化?下面,就以自己教學中的片段為例,談談音樂教學方式的轉變所帶來的變化。
比如在教唱歌曲《小雨沙沙》時,我這樣安排歌曲的表演環節:老師沒有直接教學生如何用動作表演這首歌曲,而是啟發學生根據歌曲中的所描述的事物(小雨和種子),分小組討論,戴上頭飾分角色自己創編動作表演唱歌曲。同時,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有序的分好組、分好角色,并鼓勵學生大膽創編動作,并且要把動作做的優美、好看、舒展。隨后分組匯報展示交流,比比看誰表演的好?學生積極性都非常高,這個說:“老師,我要當種子!”,那個說:“老師,我要當雨點!”,教學效果非常好。在編創與活動環節,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上的自然景象,并模仿自然景象發出的聲音,并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節奏規律性的去表現這些聲音,如:呼—呼—的風聲、沙沙沙 沙沙沙的雨聲、叮鈴鈴 叮鈴鈴風吹動風鈴的聲音,還有叮叮、咚咚雨水滴在水盆和桶子里的聲音,孩子們都模仿的很像。在每一種聲音都唱好的基礎上,我把學生分聲部來表現不同的聲音,并根據老師手勢高低的變化控制音量的大小,于是就組成了一首“大自然的交響曲”。
又如在教唱《春天舉行音樂會》時,我設計了玩玩、聽聽、說說、唱唱、編編、演演五個教學環節。同時,在每個教學環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創設了春天要舉行音樂會的情景,老師帶領大家去參加這場音樂會,但學生要通過聽音模唱、節奏模仿獲得音樂會門票的游戲方式,才能參加這場有趣的音樂會。在這一環節,將教師角色定位于合作者,參與者,伙伴上,拉近了與學生間的關系,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通過反復聽音樂內容,知道了春天舉行的音樂會中都有哪些演員參與?主要演奏什么?聲音是怎樣的?在這聆聽環節,使學生初步熟悉了歌詞內容、曲調和節奏。又通過探究式學習方式學唱重難點樂句,教師引導學生先掌握重難點樂句的節奏,再加上曲調準確輕巧的去演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逐步突破了重難點知識;又采用聽唱法學唱簡單樂句,使學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曲調和節奏。最后,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輕松的語言,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創編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春天舉行的音樂會中,自己就是音樂會中的一個小演員,用打擊樂為歌曲創編伴奏,分組唱歌、表演。放手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
首先,以上各環節緊緊圍繞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因此課堂教學都是在創設各種情境中展開,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體驗。其次,課標中強調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為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設計上盡量做到以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并且結合教師直觀示范,讓每個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師生共同體驗,享受了音樂美。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注意到了”以關愛每一個孩子為基點”,教學過程既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了孩子個性的張揚,全部教學的活動以學生為本,師生共同參與,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首位,讓孩子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會歌曲,唱好歌曲,輕松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在這一課中也滲透了音樂創作這一基本理念,通過模仿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進行創造學習。
這便是新的學習方式所帶求的變化與收獲。要上好一節音樂課,只運用幾種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在整個教學手段上、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布局上進行精雕細琢。只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動腦筋想辦法,采取多種多樣生動、通俗的方法進行教學,一定能使學生順利而準確地掌握教材中所規定的技能。在這里引用以為老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教必有法,教無定法,靈活運用,必能得法;教必有模,教無定模,仔細琢磨,必有‘自摸’”。我們教師要在每個短短的四十分鐘里起主導作用,就必須創造積極的教學狀態,發揮自身素質特長,努力做到”啟發有方、誘導得法“。讓我們銘記柯達伊的告誡:“好的音樂教師,要比歌劇院的指揮重要得多。一個蹩腳的指揮,不過是失敗一次,而一個蹩腳的教師連續失敗三十年”,則要扼殺三十批兒童的音樂天才?!?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云周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