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職業素養培養融合的路徑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對高職學生進行教育時,教育部門以及教師應該堅持對學生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職業素養教育,將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中的現實實踐相結合,并不斷地改進、完善其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能夠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以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高,從而推動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從高職教學相關現狀入手,探討如何通過有效手段促進高職思政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的有機融合。同時也分析了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融合模式創新的原則及路徑。
  [關    鍵   詞]  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職業素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84-02
   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衡量其成長價值和學習水平的重要標準就是其所具備的職業素養水平。在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同時,也應該不斷深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這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自身修養的形成。教育部門應該大力促進高職教育的變革與創新,以促進思政教育的價值在高職教學中得以體現。高職學生擁有越來越突出的自我意識及鮮明的成長個性,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至關重要。
   一、高職思政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融合的必要性
   (一)滿足企業人才的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企業對技術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技術的分工也越來越明確,與此同時,在越來越激烈的企業競爭中技術人才的競爭成了取勝的關鍵。一個擁有高質量技術團隊的企業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對技術型人才而言,其所具備的綜合能力以及職業素養會在學生進入崗位后的相關職業操作及職業面貌中有所體現,也能夠在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中體現出來,同時企業也需要員工擁有團隊精神、職業精神、創新精神、誠信精神,能夠在困難的工作中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并能夠在工作中不斷地創新。
   (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認知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思政課堂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以促進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思想道德素養同時提升。每一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會有思想政治課,這門課是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重要來源,在思想政治教材中也包含與職業相關的內容,特別是學生入職后的職業態度、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學生就職后十分重要,應該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與職業技術水平同時提升。
   (三)促進學校發展水平的提升
   一個學校能夠向社會和企業不斷地輸送人才,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該學生的聲譽和影響力。目前,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能夠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學校就應該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給予高度重視,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融合模式創新的原則及路徑
   (一)原則
   1.開放性原則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在教室里對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還應該為其開展一些社會活動。與此同時,也可以根據職業素質的內涵和構成來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2.思想性原則
   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充分地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內容體現出來。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具有較強的政治性與思想性的課程,在高職思政教育與職業素養相融合教育的今天,其所具備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內容仍然存在,這兩種性質的存在對規避學生的功利化心理有很大幫助,在很大程度上指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發展性原則
   職業素質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過程,在新的就業環境中這個過程也會不斷變化發展。要將職業素質與就業導向相結合,全面地將素質教育滲透到我國的職業教育中,保證就業導向具有發展性與全面性,不要因職業素質不夠就選擇暫時就業。現代社會就業難問題非常普遍,這就要求我們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對職位有一定的見解,所以要培養學生自身的創造力,發掘潛能,理解職業特點,實現可持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可持續發展也有一定的解釋,有利于促進人的發展。
   4實踐性原則
   職業素質的形成和思政素質的提升屬于辯證統一的過程,思政素質的提高有利于職業素質的形成,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在具體實踐中,親身感受實踐過程才能達到真正學習的目的。總結經驗,自我端正態度,不斷地激勵自己,充分了解職業的要求標準,使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具有專業的職業心理素質。同時提高思政教育,加強理論課程有益于更好地實踐。
   (二)路徑
   1.創新教學思想
   理論是實踐的前提,運用理論的指導才能更好地實踐。高職院校在思政教育時,教學思想極為重要,這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所以要充分考慮職業素質教育與思政結合,二者融合,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生的精神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思想,這使它成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梢姡殬I素質教育傳統的職業思想已經無法融入現代社會,學生必須具有創新的概念,無論哪些方面都要做到創新。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了解,也要調整教學環節,結合職業與思政兩方面進行教育,創造創新型人才。    2.優化教學模式
   要想做到職業素質培養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高職院校除了要創新理念外,還要優化教學模式。要培養出新型高素質人才必須先確定新型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不斷創新優化改革教育模式,具體表現為:(1)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一些特定的職業原則工作方法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職業素養,也要具備吃苦耐勞、堅韌勇敢、盡職盡責、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2)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應該適度引入,要利用好學生的專業,適當引入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提供一些職業技巧和專業素養。這有利于將專業文化與職業素養相結合,傳授學生與職業要求有關的文化知識。(3)教師將理念與實際結合。在講授課程過程中,做些模擬職業的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此次活動企業的背景文化,在實踐中掌握企業結構的內涵,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強化自己,讓學生成為一名具有專業素養的合格職員。教師的這種企業化教學模式,分配好職業,做好組織管理工作,學生共同創建企業有利于更深入地體會工作氛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職場精神,使學生發展為專業的職業人員。
   3.有機結合職業技能和課堂實踐
   就業是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企業在人才管理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變。學生要想在畢業后就找到工作很難,所以,教師在教育方面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注重實踐創新,將思政教育實踐和職業技能相結合,使學生能夠適應企業的標準,促進學生盡快就業。傳統高校教育側重于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是權威是標準,學生缺乏動腦思考和具體實踐,新時代的職業教育講究平等,與學生建立互動聯系,縮小老師的影響,做到師生平等,從“平等化”角度引導和啟發學生,構建專業的職業體系。教師將傳統的教育理念逐步改進,進一步學習和傳播職業素質培養。一方面,學生要根據老師傳授的方法積極消化所學內容,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將其轉化為行動,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的教學關系,老師不只是課堂上的老師更是生活中能夠給予意見的友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實質性的飛躍,不再是過去死板的你說我聽,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思政素養與職業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念,在學習方面不怕苦、不怕累,貴在堅持,充分理解職業教育和社會實踐的融合,不再成為書呆子,具有創新精神,同時不要忘記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地融入社會,不斷促進學習上的進步。
   4.強化德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要想加快職業素質教育和高職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必須構建專業化的德育教師隊伍。輔導員老師是學校與學生的聯系,而這些教師所修專業大多都與思政教育相關,能利用自己專業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方面還有所欠缺。鑒于此,高職院校應該增強幾個方面的建設工作:(1)高職院??梢越M織教師參與行業專家召開的職業能力會,了解企業制度與文化,確定那些空缺崗位所需要的能力,明確職業態度,了解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技能、品質、經驗等,在學生實習工作中給出指導性意見,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累積經驗。(2)高職院校應從政策等方面支持教師提高自身學術修養。例如,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學術交流、參加教師進修等,增加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有利于營造更好的學術氛圍,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3)高職院校可將與職業素質教育相關的理論加入職前培訓課程,安排教師深入地進入模擬入職課程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學習。
   總之,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越走越快,高職思政教育不能因循守舊,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過時,現如今要注意學生的需求和社會需要,不能做一味地“填鴨式”教育,運用平等性原則,雙方都要不斷學習。加快職業素質培養與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促進高技能人才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陳亮.高職院校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25):138-140.
   [2]李秀蘭.試論基于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思政教育模式[J].技術與市場,2017(5):332-333.
   [3]次仁央宗.基于職業素養教育下的高職思政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8):71-73.
   [4]李媛.高職思政工作與職業素質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學理論,2015(14):169-171.
   [5]周曉曉.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思政教育模式探討[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102-104.
   [6]劉莎.高職思政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培訓,2016(14):112-114.
   [7]鄧寶仿,賈濤,韓洪亮.基于“職業人才”的思考:談高職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8(8):236-237.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0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