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不論是中等職業學校還是普通本科學校,對電工專業的學生來說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一門專業必修課。不論是課程學習還是實際操作,這門課程都十分重要,是整個專業的基礎課程。就目前教育改革方向以及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質量來說,以往的課程教學已經不滿足于現在的教學發展需要,因此淺析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基礎課教學改革,以此供相關人士參考與交流。
[關 鍵 詞] 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人才培養;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244-02
就現在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情況來說,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普遍較低,他們更愿意去實際操作而不喜歡在教室里面學習理論知識,在教室里面聽教師講解專業理論知識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學生對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困難,久而久之就連教師也不注重理論知識的授課,只專注將學生培養成一名流水線生產工人,使人才培養的方向偏離了教育改革方向,因此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紀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電子技術的誕生和發展,電子學也隨著社會的需求得以開設和發展,一個國家信息技術水平的發展程度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在世界上未來經濟發展程度的標志,信息技術發展快的國家可以在21世紀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國家的工業、農業以及各種生產制造業的發展,利用網絡電子技術可以與世界各國聯系起來,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育部要求必須提高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要對教學進行改革,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工學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也就是改革的重點課程。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和理論性都非常強,而且光用理論教學來講解課程,會讓學生覺得內容抽象、學習難度大,既提不起來學習興趣也找不到學習方法,為了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專業課程內容,讓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因此,各部門綜合教育實際情況,做出最有效的教育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二、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
(一)針對不同專業的不同要求制定教學計劃
所有工學類的基礎課都會涉及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但是不同專業對教學計劃和要求不一樣,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情況制定必要的計劃。對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據專業的不同劃分一定的層次,培養對應的人才,制訂必要的人才培養方案。一些課程也會重點強調電子工程信號的傳遞;一些電子信息工程也強調內部的構成;在自動化方面,計算機技術強調半導體的儲存情況、信號的接收,所以得整合修訂一些計劃,根據不同的專業不同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之后對一些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和概念,要有一定的重視,通過合理分析,掌握和運用好新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發展。
(二)注重完善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
所有學生都必須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期間要養成必備的素質,要到達這樣的目標在課程的內容和結構上也要進行一定的調整。相關電路課程通常分為兩部分內容,一部分要選擇電路元器件講解水導體器件,另一個部分就是關于設計電路模型,把實際操作和理論相結合起來,有利于電路的分析和計算,還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當然也會在課程內容上進行一些刪減和增加,比如說理論推導、實例電路,對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此外,還要將和各個部門有關的專業知識經過整理融入教學當中,并進行一些有效的訓練,克服所遇到的困難,趨利避害。
(三)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思想創新能力
學校引進一些實驗課內的技術,如電子技術課引進電工學等,通過調整和組合,把這些技術與設置的實驗聯系起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聯。還要把綜合的部分內容為一個層次,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層次,教師可設置幾個不同類型層次的實驗,如基礎型的、提高能力型的,基礎型的就可以由學生完成,提高型就可以讓教師指定完成,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提高他們的能力、想象力。為了讓學生的技能得到訓練,學校應該增加實驗室,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聯系起來,運用實驗室,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應用知識是學習知識的重要目的,也是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才能夠更好地運用理論知識,合理安排實驗,給學生一個機會、一個空間去發展。為了防止有些中職學生不習慣聽理論課,或者難以學習,要合理安排學習實驗內容的學時,更有效地讓學生學習。學生可以從最基本的電路入手,分析指出在電路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和創新性,分析電路的組成和它的工作原理、認識電路和它的特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分析改進后電路的特點及特性,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讓學生真正了解電路的形成和結構,能夠真正體現教學過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意義。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改變傳統教學方法
在一些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常常都是以教師的板書為準,很少利用多媒體教學器材作為輔助,這也不是說不可以的,但是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缺乏,學生在對真正意義上物體上的認識會有所欠缺。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學生就能形象生動地從中獲取豐富的知識,還能夠對真實的物體有一定的認識和感知,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教師也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課堂的任務,如某些知識點難以理解、比較抽象,使用多媒體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一些非常微小的運動,當教師在口述的時候學生并不能理解,所以導致學生在課上感到枯燥乏味,適當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可以讓學生很容易地接受這些知識,教師在教學指導上也相對輕松,能更好地完成教學進度,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有一些適當的改變,用其他輔助工具開展日常教學。 (五)在計算機領域中做一些仿真實驗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計算機技術被廣泛運用,許多有競爭力的人才,都具有很好的溝通能力,所以我們還應該注重對學生語言方面的培養。因為很多產品涉及到英文表達,很多來自外國進口的產品都標有英文,所以教師在授課中,應適當教授英文,中、英文并用,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英文教材,特別是常用專業英文單詞,而且還要了解和認識中、英文的差別。
(六)引入電子技術發展史,聯系發展前沿
電子技術發展史是學者在研究電子線路時的一個重要參考,同時也能從中發現新的東西,電子線路源于新科技的創新活動。當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相應地介紹一些電子線路的發展史,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電子線路理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能力,在研究這門課的學史時,一些學生發現電子線路的理論和實驗相脫離,當教師在對這一理論進行授課的時候,應當建立在討論這電子線路出現的一些問題,把學生帶入到科學家的一些復雜思想中,然后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善于觀察和思考,敢于提出質疑并且找到解決方法,這才是創新的基礎。隨著當代技術的發展,發展中的電路也有由單個變成集合的,與它相對應的一些電子技術也會更新,所以當教師授課時,除了課本中的教學內容,還應該根據專業領域的需要,結合實際,發展新的課題,讓學生能夠提高知識和技能。這些發展史和前沿有一定的聯系,也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課能夠形象生動地帶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七)改革考試方式,明確教學制度
教學的目的顯示了新時期電子技術的發展特點,也是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基礎。應當適當地調整一些考試方式,建立合理的考評機制。
在實驗考核中學生可對實驗進行預習,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數據處理等,這些都可以考慮選入考核目標,這個項目都一定的可量化成分值作為每一項實驗中的成績,這樣既有質量又有效。
在期末考試時由任課教師和教研室的各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出題,能夠保證試卷的質量,也能保證學生在考試中的公平競爭性,有一定的保密性,也能夠很好地測試出學生的能力,實現教學和考試在一定程度上的分離,保證考試順利舉行,能夠更好地檢測學生在學習知識理論時的態度。
三、結語
目前,我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網絡信息技術也走在世界前沿,社會對人才的質量需求也會越來越高,中等職業學校作為人才直接輸出的教學陣地,要不斷結合教學實際以及國家發展對當前的教學做出相應改革。
參考文獻:
[1]伏應祥.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初探[J].數字通信世界,2018,160(4).
[2]鄧永清.中等職業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初探[J].教師,2017(35).
[3]俞喜琴.“電子技術基礎”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7(14).
[4]王彩平.Proteus虛擬仿真軟件在中等職業院校電子信息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5]余松霖.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在中職學校的改革[J].文學教育(中),2017(2).
編輯 趙瑞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