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與方向研究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從促進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發展出發,分析榆林創新人隊伍建設基本情況,探討榆林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對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方向進行探討。
  [關    鍵   詞]  創新人才;建設現狀;建設方向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046-02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開采為基礎,以電力、化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已經初具規模,截至目前累計建成能源化工重點項目110多個,完成投資2000多億元,建成超百億項目11個,煤油氣等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占全國產量10%,“煤頭化尾”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加速構筑。當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需要解決產業結構單一、新動能培育滯后、經濟發展活力不強、要素支撐不足等問題,努力開創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推進能化產業高端化,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邁進。發展的動力來自創新,創新需要人才作支撐,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關系著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發展,如何建設好創新人才隊伍成為一個亟需考慮的重要問題。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人才可以說是人才中的精英力量,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可以引領創新實踐,能夠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某一工作上為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創新人才既立足于現實又面向未來,是各類人才在創業過程中孕育出來的,所以創新人才脫離不開人才隊伍,要在人才工作中聚焦創新這一點,促進創新人才隊伍的建設。
   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近年來,榆林市各級政府逐漸重視人才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關于引進培養高層次緊缺人才的若干規定》《榆林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榆林市杰出人才貢獻獎評選辦法(試行)》《榆林市有突出貢獻專家選拔管理辦法》《榆林市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榆林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教育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現代工業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社會工作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特色農業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文化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衛生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現代服務業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實施細則(試行)》《榆林市培養提升黨政人才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
   榆林人力資源總量不斷增加,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人才智力支撐體系基本成型。但從總體態勢上來看,高學歷人才數量少、高級職稱比例偏低、年齡比例偏大,創新人才較為缺乏、人才結構不太合理。
   以榆林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為例,2018年年底,榆林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7231人,其中,博士3人,占比0.04%;碩士710人,占比9.82%;本科4463人,占比61.72%;??埔韵?055人,占比28.42%;正高級職稱35人,占比0.48%;副高級職稱1298人,占比17.9%;中級職稱2478人,占比34.3%;初級職稱3320人,占比46%;35歲以下2662人,占比36.8%;36~45歲2394人,占比33.1%;46~60歲2162人,占比29.9%;60歲以上10人,占比0.14%;工程類人才971人,占比13.4%;教育類人才3108人,占比42.3%;科技人才194人,占比2.68%。
   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理念存在滯后性,對創新人才重要性認識不足
   從榆林市的發展過程來看,由于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資源,對知識與技術重視不夠。經濟新常態下,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面臨供給側經濟體制改革、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發現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從現實來看,榆林一些單位的領導干部還存有“武大郎開店”的觀念,害怕人才危及自己的地位,不愿引進人才;談理念時,重視人才,但在實際工作中,搞人情圈子,使用一些水平相對較低但有關系的“自己人”,不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高低;對待人才不公平、壓制人才甚至打擊人才。
   (二)創新人才的相應政策不完善,激發人才潛力缺乏系統性
   榆林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但缺乏系統性,缺少相應的配套措施,特別是關于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流動、仲裁和人事代理等方面的政策操作性不強,政策有原則,但操作辦法不夠細化,落實不到位。和同類城市比較,人才政策的力度和效果都不明顯,不能適應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發展實際需要。
   (三)創新人才集聚效應不明顯
   適宜數量的創新人才載體可以增加人才集聚效應,帶動創新人才隊伍發展。創新載體是公共服務平臺、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高校等集成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為創新提供服務的聚集體。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區域內,有榆林學院、榆林職業技術學院與神木職業技術學院三所高校,共計有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0個。榆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綏德物流園區、榆神工業園區、府谷新區、米脂鹽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神木錦界工業園區、靖邊縣能源化工綜合利用產業園區等7個成規模產業園區。還有榆林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榆林市煤化工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一批創新服務平臺。從數量和質量上來講,與國內其他較為先進城市相比,支撐創新人才的載體偏少,人才集聚效應不突出。    (四)創新人才的發展環境不甚理想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民生工程、公共設施工程的興建,榆林市城市建設整體上得到很大改善,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觀,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榮譽稱號。榆林市環境的變化對人才的吸引力有了一定提高。但從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生活設施、子女教育等因素相權衡,與其他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人才引進困難,留住更難的窘境仍然存在。
   三、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方向
   (一)進一步加大創新人才引進力度
   榆林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創新人才的引進工作,在《榆林市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榆林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中曾提出“引進50名在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000名高層次緊缺人才,培養提升20000名高層次高技能實用型人才,努力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與榆林創新轉型需求相適應的人才隊伍?!碑斍扒閯菹拢瓿杉榷ㄈ瞬抨犖榻ㄔO規劃,促進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升級轉型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出臺更有吸引力的“招才引智”政策,用有溫度的政策匯聚人才、留住人才,特別是做好創新人才落戶、安家、置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的政策,打破常規用人機制,采用適用實際需求的靈活用人機制,打通人才引進通道,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二)做好創新人才培育工作
   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做好創新人才培育工作。依托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工程和重大建設項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支持建設創新團隊,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定向培養資源環境、能源化工、金融管理、城鄉規劃管理、現代特色農業、裝備制造業、文化創意與產業開發等重點領域創新人才。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著眼于產業結構升級、發展方式轉變,實施“三秦能源新都人才計劃”,依托工業園區、大型骨干企業、科研院所,培養國內一流的創新人才在榆工作創業。
   (三)構建創新人才科學使用機制
   通過調查研究,合理設計創新人才使用機制,管理理念要用“以人為本、以才為本、以用為本”作為核心架構,貫穿人才資源的引進和培養,合理、科學地使用創新人才,克服不夠用、不適用、不被用的問題,形成學有所用、各得其所,用當其時、各展所長的用人環境。
   (四)優化創新人才的發展環境
   重視人才發展環境建設,優化城市建設,利用陜西省政府支持榆林高質量發展,建設成為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提升榆林城市品位和形象,深入開展“平安榆林”建設,營造人才發展的法制環境,孕育尊重人才的輿論氛圍,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加快城鎮化發展,推動高鐵、通訊設施、網絡等基礎建設的發展,不斷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將榆林建成適宜安居、樂業、文明、生態的美好家園。為創新人才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如為創新人才在創業過程中辦理工商稅務登記、落戶、安居、出入境、子女入學、稅費優惠、社保醫療和政策咨詢等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呂建永,郭月楠,白萬才.新常態下榆林區域經濟發展人才智力支撐體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6):148-149.
   [2]毛素芝.河南省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創新科技,2011,18(1):58-60.
   [3]宋歌.京津冀協同視域下雄安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探析[J].管理觀察,2018(2):48-49.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2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