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生態藝術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智慧課堂異彩紛呈,教學手段千變萬化,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組織教學。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課堂中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多下推敲工夫,課堂才富有生命,學生才如沐春風;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加些管教行為,課堂才凸顯活力,教師才舉足輕重;要重視課堂的情境有效生成,添些雕琢因素,課堂才具有張力,師生才教學相長。
  [關    鍵   詞]  德育課堂;教學語言;習慣養成;情境有效生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054-02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課堂中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一要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多下推敲工夫,課堂才富有生命,學生才如沐春風;二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加些管教行為,課堂才凸顯活力,教師才舉足輕重;三要重視課堂的情境有效生成,添些雕琢因素,課堂才具有張力,師生才教學相長。
   德育課堂教學行為存在著諸多問題:語言隨意性太強,不注重學生的課堂反映,不關注教學情境有生成。這種獨角戲顯然是不受學生歡迎的,了無情趣、平若開水、淡而無味。隨著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課改的有序推進,教學要做好加減法,教師“減戲”、學生“加戲”,我們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環節作一些文章,在課堂上用最經濟的時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胃口”。
   一、課堂教學語言多推敲
   教學語言“言有引力、音有藝術;情有表露、演有技巧”。
   1.導入如磁鐵,“起講抓得住人心、吊得起胃口”。如我在講“職業道德與法律”板塊中財產所有權時,引用了這樣的一個開場白:一只兔子在野地里奔跑,大家都會追逐這只兔子,但在市場上有人賣兔子,大家為什么都不搶呢?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空前的活躍起來,討論、歸納、總結,因為所有權已定,兔子歸屬已定。這個人把兔子賣掉是行使了對自己財產的處分權;如果這個人在家飼養這只兔子,兔子生了一窩小兔子,這所生的一窩小兔子是其收益權。然后回歸教材,從學生回味無窮的表情里,我就知道這是一個多么富有情趣而又恰如其分的導入。
   2.提問如誘餌,不封閉多開放,方能事半功倍。如我在講“職業道德與法律”時,把學生分為法律組和道德組,恰當設置“為什么”“怎么辦”等開放式問題,讓他們在課前查找資料,課上圍繞“法律和道德哪個更重要”進行辯論,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一個恰如其分的問題的設置,他們個個爭先發言,唇槍舌劍,互不相讓,竟也講得頭頭是道,聽得我眉開眼笑,樂在其中。然后上升到法德并舉、法德并重的角度。一個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就這樣在激烈爭論中被學生牢牢掌握了,這時我引導學生社會是法德并舉、法德并重,那么“人才”評價標準是什么:德才兼備自然不言而喻。
   3.評價如秤砣,四兩方能撥千斤。人人都知道皮革馬利翁效應,卻往往不去把握機會加以利用。我在聽一位教師的公開課時,發現其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是雙目直視墻壁,一句坐下了事或不等學生回答完就給打斷再用手一比畫了事。殊不知,這種打斷是對學生的一種不重視和不尊重,學生對此頗有微詞。教師的點評對學生心理撫慰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做一個開明的教師,思想的碰撞會產生智慧的火花,恰如其分的評價能讓說教更生動,能讓錯誤變珍寶,能化尷尬為和諧,能讓學生獲得自信。
   4.結語如撞鐘,言已盡而意無窮。如我在講“職業素養”時用了這樣的結束語:在每個人職業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睛,難道在你的身邊不存在令你感動的幸福嗎?只此一句,就引起學生無限的思考,自然就過渡到下一框。
   二、學習習慣養成加管教
   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管理與教育,在課堂上教師身體力行,潛移默化,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改變態度,態度改變命運。習慣養成需要從哪些方面下工夫呢?
   1.“說”字先行,教學中我首先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班級中總有部分愛探索、肯帶頭發言的學生,我及時表揚:“你回答問題角度不錯,可不可細化一些,如果你再動動腦筋,可不可以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解釋。”作為教師盡量拋磚引玉,充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對那些不善于發言、怕發言的學生予以期待,不責罰多鼓勵,適當點撥、適時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甚至達到他們敢說我就敢表揚的地步。比如,當敢說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把復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讓他們從復讀機、錄音機到傳播機,千方百計調動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聽”要用心,專心聽講非一日之功,教學中我把課程的進度放慢,要求學生聽課時,不要走神,注意力要集中。另外,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教師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除了要能言善辯還得眼觀八方。能言善辯:要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創設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想學習、想探究的欲望。眼觀八方:上課時要時時注意每個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并能用委婉的語言進行引導的同時還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3.“做”要精心,動手能力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學習活動。教學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努力創設一種學習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學生愉快的操作不僅可以豐富感性知識,激發興趣,也加深了對理性知識的理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境有效生成巧雕琢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也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在享用佳肴時,就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溶于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
   1.課堂情境抓關鍵,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一樣,是一個生成過程,是在不斷的設計、實踐、反思過程中不斷超越。教學中,我以生活實例入手,使學生看到德育課堂的實用性。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選擇”時,課前任務:假如你有十萬塊,現在讓你制訂一個投資理財計劃,你會選擇哪些理財方式,請說明理由。學生家境不同,設計投資理財的方案也不同。我讓班級中的幾位學生介紹自己的理財方案,并說明這樣制定的原因。這樣,學生發言和教師引導,基本上就建立了這節課主要的內容框架。這種結合生活實例的教學情境的創設顯然比教師一條條分別列出銀行儲蓄、股票、債券、保險等各種投資理財方式各自的優缺點要顯得更加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當然,課堂情境生成介入很多,如故事、時政熱點、社會焦點,教師要多用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利用情境生成為他們發現疑難、解決疑難架設橋梁,搭上云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高峰。
   2.課外情境抓亮點,教師要營造課完而學習態勢未盡之情境,給學生課外埋下懸念,擴大學生認知的張力。如我在講“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時,我問學生:想不想看看環境污染的危害?學生興致勃勃,我在課外時間組織了學生調查城郊、新河河道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的現象。面對這種情境學生沉默了,我隨機提出了:對人有什么危害?什么原因導致?怎樣改變這種現象?再如:我曾經的一位學生說:“老師你講課講得好、語言到位,一點就透,舉個例子如醉駕,你只強調一遍我會記得很久,原因是有兩個同學在上學途中騎車狂賽,你看到這一幕還未來得及制止,學生便呼嘯而過。上課時你設計一個故事導入,你說超速同醉駕同樣可怕,‘嘔吐、嘔吐,方向把握不住,闖入鬧市深處,傷人性命無數。超速、超速,同樣可惡,輕者追尾,重者請與閻王傾訴’,教育了我們要有交通安全意識,你又讓我們討論,結論是:(1)珍愛尊重他人生命健康;(2)對他人和社會負責;(3)違法行為不可取,我們同它要遠離(作斗爭)?!闭n外情境體驗為下一學時教學內容增強興趣和實效埋下了“伏筆”,學生到實踐生活中印證、體驗所學的知識,探究、思考的樂趣盡在其中。
   智慧課堂異彩紛呈,教學手段千變萬化,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是一門獨特的藝術,評價教師是否已經成熟,最重要的一點,是看在教學藝術上是否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
   參考文獻:
   [1]陳建瑩.淺談中職德育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職業生涯規劃》課為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6).
   [2]陳桂生.淺議德育課堂有效教學和策略[J].職業時空(教育教學研究版),2012(8).
   [3]陳萬境.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淺析[J].考試周刊,2012(43).
   [4]劉蘭.教學語言:課堂上流動的風景[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10).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5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