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手足口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手足口病多發于兒童,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兒童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具有很大的威脅,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并切實做好對小兒手足口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保護好患兒的健康、安全,防止病情的傳播。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與學習認識,首先對手足口病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然后主要就小兒手足口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相關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3-133-02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到7月,發病的患兒多為輕癥病例,重癥者較為少見,輕癥患兒的主要癥狀包括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以及口痛、厭食、低熱等,部分患者可有皮疹,經治療便可痊愈[1]。重癥患兒可能發生其他各種并發癥,如無菌性腦膜腦炎、肺水腫、心肌炎等,更為嚴重者還可發生肺出血,甚至直接死亡。為此,我們不得不對小兒手足口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切實做好醫護與健康教育工作,確?;純航】蛋踩?,防止病情的傳播。
一、手足口病的基本介紹
手足口病作為一種傳染病,對兒童的健康、安全危害極大,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和重視。該病傳染源多為該病患者或隱性感染者,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均可導致該病的傳播,潛伏期在2天到10天時間左右,平均時間為3天到5天。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多達20余種,最為常見的主要為腸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以及CV-A6新型病毒。該病的傳染對象多為5歲以內的兒童,會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皮膚出現皮疹,并有明顯的瘙癢感,以及口痛、厭食、低熱等癥狀,大部分患者經治療便可痊愈,但少數患者,尤其是兒童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腦炎、肺水腫、心肌炎的并發癥,甚至可能直接死亡,所以對兒童的健康、安全危害極大[2]。從當前的相關研究和統計情況來看,手足口病多發于5歲以內的兒童,尤以3歲以內的兒童最甚,該病2年到3年會發生一次流行,分布廣泛,沒有明顯的地域區別,暴發流行后會持續性的散在發生,其傳播性強,通過密切接觸、呼吸道、腸道均可造成傳播,傳播速度快。
二、小兒手足口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
?。ㄒ唬┉h境控制和消毒隔離
手足口病屬于是傳染性疾病,其傳播途徑廣泛、復雜,而且傳播速度快,所以在病情的預防和控制中,必須要嚴格的對環境進行控制,同時做好消毒隔離。手足口病病房和隔離區以500mg/L有效氯溶液擦地和桌椅、樓梯扶手等物品表面、擦拭或浸泡玩具、加強通風,嚴格執行隔離制度;醫護人員每檢查1個患兒前后,都用含氯消毒液擦手和聽診器頭等與患兒接觸過的醫用品。操作做到一人一帶、一支體溫計,用后消毒,盡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純旱囊路⒈蝗毂?h。本病為丙類傳染病,要求24h內填寫傳染病報告卡[3]。一旦確診,立即按呼吸道及消化道隔離處理。將患兒安置在空氣流通、溫度、濕度適宜的病房內,紫外線循環機定時消毒病房。對患兒和密切接觸者隔離7天到10天,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皰結痂脫落才能解除隔離,勿濫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否則可引起菌群失調,誘發新的醫院感染。發現手足口病患兒,應嚴格管理傳染源,住院患兒與普通患兒分開,在標準預防基礎上實施接觸隔離。
?。ǘ┳龊玫幕純喊l熱的護理
手足口病患兒基本上都會出現發熱的癥狀,對此在護理當中予以針對性的關注,應當定時對患兒的體溫進行測量,并記錄患兒的體溫變化情況,對于發熱溫度不高的患兒,可以通過冰敷等方式為其降溫,如果患兒發熱溫度過高(超過38.5℃),則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對患兒合理應用退熱藥物,防止患兒出現高熱驚厥或是其他并發癥。如果患兒的高熱癥狀持續不退,應當配合醫生予以其地塞米松、丙種球蛋白及糖皮質激素等進行對癥治療,同時予以冰帽頭部降溫,盡全力將患兒的體溫控制下來。
(三)重視對患兒口腔及皮膚的保護
在醫護期間,保證患兒的口腔衛生是非常重要的,應當在進餐之前,使用溫開水或是生理鹽水幫助患兒漱口,預防出現細菌感染的癥狀,并且每天早中晚也需要定時進行一次口腔清潔,清潔后可以涂膜碘甘油,對患兒口腔予以進一步的保護,但是注意動作必須要輕柔、迅速,減少對患兒的外在刺激。如果患兒的口腔疼痛感較為強烈,不能承受過大的刺激、張口困難,可以采用吸管予以其朵貝氏液清潔口腔。在皮膚保護方面,重點是要做好皮膚的清潔衛生和保護工作,避免汗液、大小便浸漬,保證衣物柔和、寬容、清潔、干燥,如果患兒皮膚出疹較多,可予以爐甘石涂抹,發生破潰的予以碘甘油涂抹,每天3次到4次。期間,要注意加強對患兒的病情巡查,如皰疹的顏色、數量,以及患兒的生命體征、潰瘍情況、體溫變化、進食量等,都需要記錄在案,為治療提供依據。
(四)予以患兒合理的飲食
由于病情的影響,患兒的食欲往往會大幅度的減退,消化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此應當指導患兒家屬調整飲食,予以患兒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并且要保證營養均衡、清淡易消化,溫度也要適中。病情嚴重的患兒進食會非常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及時補液。
?。ㄎ澹純杭捌浼覍僮龊眯睦砀深A工作
安撫好患兒家屬的情緒,消除他們不必要的顧慮,使其能理解和配合醫護、隔離工作的開展。另外,患兒對病情和治療的耐受力非常低,所以其情緒可能非常不穩定,容易大哭大鬧,拒絕配合治療,針對這樣的情況,對于已經具備理解、溝通能力的患兒,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勇敢的配合治療,對于年齡尚小還不具備理解、溝通能力的患兒,要通過環境控制和撫觸等方式,來使他們保持平靜、減少哭鬧,這更有利于他們病情的治療。 ?。┙∪肿憧诓∏樾畔⒌呐杜c社會溝通機制
手足口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患兒的健康與安全危害大,所以作為社會大眾、家庭來說,都有權利和必要了解手足口病情的相關信息,這樣才更有利于對該病的預防和控制,為此我們應當健全手足口病情信息的披露與社會溝通機制,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病情信息,并開展宣教、普及一些正確的手足口病辨別、預防和護理常識。例如,可以將地方知名網站、政府網站、微信、短信等途徑整合起來,在必要的時候,及時發布信息,確保信息的覆蓋范圍,保證每個人都能夠了解到病情信息情況,再根據信息通知,科學做好相關知識的普及、診治、防范工作。
?。ㄆ撸┰鰪娚鐣姆婪兑庾R
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微信、短信及印發圖文并茂貼近生活的宣傳單、手冊等途徑開展健康教育宣傳,采取接地氣的形式深入社區、公共場所、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人口密集區域進行巡講,指導、普及傳染病相關知識,倡導呼吸道傳染病要加強通風,腸道傳染病要加強消毒,提高社會群眾對手足口病的客觀科學認識,提高他們對于該病的重視程度,并教會他們如何有效防治手足口病。尤其是對于有兒童的家庭,要讓他們掌握預防手足口病的15字口訣,即“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家中的大人要做好表率,飯前便后勤洗手,防治病毒傳播,不要讓兒童吃生冷的食物,不要喝沒有燒開的水,要防止與患病兒童的接觸,如果自己家里的孩子發病,則要積極治療,并主動禁止孩子和其他兒童接觸,防止病毒傳播。處理患兒的尿布、糞便后,清洗患兒衣服后,都要再次洗手消毒,如果患兒需要通過奶瓶進食,則要對奶嘴、奶瓶進行充分消毒。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玩耍,時常對家庭環境進行消毒處理,保持家庭衛生,對兒童的玩具、個人用品等也要進行消毒等等[4]。
三、結語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怕的是得不到高度重視,以至于造成流行或爆發流行。我們必須要重視并切實做好預防和控制方面的工作,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嚴格消毒、加強信息溝通,防止病情的進一步傳播,有條件的可進行疫苗接種,這樣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護好兒童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楊木春.手足口病的流行過程和預防控制思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06):23.
[2]任靜,黃饒燕.手足口病流行現狀與預防控制措施初探[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6):150-151.
[3]馮輝.手足口病預防控制的家庭和醫院干預及其健康教育[J].雙足與保健,2018,27(04):123-1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