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52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 均給予護理評估, 并根據評估結果給予患兒一般護理、病情觀察與護理、健康教育等有效的護理措施, 分析患兒的護理效果。結果 52例患兒給予有效護理措施后, 無院內感染及死亡發生, 患兒預后良好, 療效滿意。結論 采取系統、全面、有效的護理措施, 可以使小兒手足口病患兒早日痊愈, 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推廣。
  【關鍵詞】 小兒;手足口病;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95
  小兒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 可引起本病的腸道病毒達20余種, 以柯薩奇病毒A16和腸道病毒EV71型最常見[1]。5~7月為本病高發期, 以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發病為主, 能通過空氣、唾液、糞便傳播疾病,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皰疹, 少數患兒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 可導致死亡。據國外研究報道[2], 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1次, 2016年5月2日衛計委(現衛健委)將其確定為丙類傳染病。本研究通過對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感染性疾病科2017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52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分析分析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感染性疾病科2017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52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2例, 女20例;年齡6個月~8歲。
  1. 2 護理方法
  1. 2. 1 護理評估 患兒大多起病較急, 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 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 皰疹周圍可有紅暈, 皰內液體較少, 發熱、咳嗽、氣促和全身癥狀。①發熱:患兒熱型不定, 大多為不規則熱;②咳嗽:患兒咳嗽出現較頻繁, 初為刺激性干咳, 逐漸進展為咳嗽帶有痰液;③氣促:多發生在發熱、咳嗽之后;④全身癥狀: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煩躁不安、輕度腹瀉或者嘔吐。
  1. 2. 2 一般護理
  1. 2. 2. 1 臥床休息 護理人員要安排患兒絕對臥床休息, 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新鮮、環境安靜。在飲食方面, 給予患兒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 并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1. 2. 2. 2 疼痛護理 由于口腔皰疹的疼痛, 周圍環境的陌生, 患兒容易出現緊張、恐懼、焦躁的情緒, 不能有效地配合治療護理[3, 4]。因此, 護理人員要注意保持病室光線明亮, 病室宜采用暖色調, 配以有趣的壁畫、小桌子、小椅子以及必要的玩具和游戲設備, 護理人員要多陪伴患兒, 創造一種歡樂、友好的氣氛, 消除患兒恐懼、緊張的心理, 使患兒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為了消除患兒緊張不安的情緒, 護理人員在護理時, 要親切稱呼患兒的名字, 微笑相迎。同時, 對于患兒家長也要熱情相待, 要關心、體諒和理解患兒家長。
  1. 2. 2. 3 病室環境 護理人員將患兒安置于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的病房內, 通風2次/d。重癥患兒單獨隔離治療。病區有明顯隔離標識, 限制患兒及家屬出入。
  1. 2. 2. 4 口腔護理 患兒口腔有不同程度的皰疹, 加強口腔護理可減輕疼痛, 促進皰疹愈合, 預防繼發感染[5]。
  1. 2. 3 病情觀察與護理
  1. 2. 3. 1 體征觀察 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患兒體溫變化, 如果患兒出現高熱, 則要按照發熱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對于煩躁不安的患兒可使用鎮靜劑, 以利于患兒休息。
  1. 2. 3. 2 并發癥觀察 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兒病情, 及時發現并發癥。重癥患兒常有微循環障礙, 要及時通知主管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
  1. 2. 4 健康教育
  1. 2. 4. 1 患兒家長教育 患兒的大部分資料是由家長提供的, 護理人員對患兒的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也要通過家長才能實現。因此, 護理人員要十分注意通過家長, 特別是母親, 來了解患兒的情況。對于家長的陳述要根據客觀檢查做出判斷。因為, 有的父母常常會夸大患兒的癥狀, 而有的父母則將患兒病情描述的很輕。護理人員在與患兒家長交談時, 如果有些情況不希望患兒知道, 此時, 要設法使患兒回避。
  1. 2. 4. 2 患兒教育 直接從具有表達能力的患兒那里獲得疾病資料進行健康教育, 比通過父母進行健康教育會更有意義。因此, 護理人員與患兒進行健康宣教時, 護理人員的視線要與患兒的視線平齊或者稍高。護理人員要面帶微笑, 聲音柔和, 不緊不慢, 親切地稱呼患兒的名字, 語言要體現平等, 符合患兒年齡的要求。必要時通過適當的觸摸, 對患兒予以鼓勵。
  1. 2. 4. 3 安慰和解釋 安慰和解釋是醫療護理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對于兒童更是如此。大多數家長希望得到真實的解釋和適當的安慰, 如家長迫切希望了解自己孩子的病情、病程、危險程度、療效等情況[6-8]。護理人員適時做出客觀的解釋, 會讓家長放心。當然, 護理人員的解釋既要有科學依據, 還要注意與醫生的診斷及觀點保持一致。
  1. 2. 4. 4 保守秘密 保守秘密是護理人員要普遍遵循的原則, 兒童也不例外。護理人員在與患兒進行健康宣教時, 一般可不用回避其他人, 但如果認為有必要或者家長提出要求, 可請他人離開[9]。正式檢查或者健康宣教結束后, 護理人員可以回答一些家長的提問, 如果患兒有表達能力, 還要傾聽他們的訴說。
  1. 2. 4. 5 疾病教育 護理人員要讓患兒家長了解小兒手足口病常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以及常見不良反應, 使疾病在早期就能夠得到及時治療。   2 結果
  52例患兒給予有效護理措施后, 無院內感染及死亡發生, 患兒預后良好, 療效滿意。
  3 討論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嚴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癥狀以及循環、神級、消化系統受累的臨床表現。循環系統受累時常見心肌炎、心力衰竭以及微循環障礙。心肌炎表現為面色蒼白、心動過速、心音低鈍、心律不齊以及心電圖改變。心力衰竭可出現呼吸困難突然加重、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或者發紺、心率增快、心音低鈍、肝臟迅速增大等[10, 11]。神經系統受累時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驚厥等, 可有腦膜刺激征。消化系統受累時則表現為嚴重腹脹、吐咖啡色物、便血等。
  因此, 護理人員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 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 適時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對癥治療尤為重要。通過治療和護理, 使患兒通氣功能改善、呼吸平穩, 體溫恢復正常, 生命體征穩定, 不發生心力衰竭;患兒獲得足夠的營養和水分, 家長學會照顧小兒手足口病患兒[12-15]。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感染性疾病科2017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52例手足口病患兒。經過護理人員采取系統全面而有效的護理措施, 無院內感染及死亡發生, 患兒預后良好, 療效滿意。
  綜上所述, 采取系統、全面、有效的護理措施, 可以使小兒手足口病患兒早日痊愈, 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智宏, 朱啟容, 李秀珠, 等. 2002年上海兒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組16型的調查. 中華兒科雜志, 2005, 43(9):648-652.
  [2] 黃玉華, 劉麗華. 手足口病的護理. 護理研究, 2009, 23(3):693.
  [3] 尹冬梅, 溫冬娣, 張秀梅. 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探討, 2009, 13(2):155.
  [4] 于艷霞. 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及護理措施. 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12):192-193.
  [5] 孔垂蘭. 小兒手足口病的發病特點以及護理進展. 醫學信息, 2014(5):187.
  [6] 楊美玲, 烏云花, 張改梅. 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與體會// 中國防癆雜志創刊80周年紀念暨學術會議, 2014:111-112.
  [7] 喬文清. 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健康教育分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0):95.
  [8] 馮英華. 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預防進展.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5(11):19-21.
  [9] 張虹, 王利紅, 梁丹. 淺談小兒重癥手足口病的早期觀察及護理. 醫學信息, 2015(13):117-117.
  [10] 黃自珍. 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預防. 當代醫藥論叢, 2014(8):104-105.
  [11] 孫昉. 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6, 16(46):34.
  [12] 高靜姝. 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心得.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 7(20):203-204.
  [13] 張瓊. 小兒手足口病的研究進展及患兒護理. 現代養生, 2017(18):223.
  [14] 王巧. 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 醫藥, 2015, 16(25):34.
  [15] 林思鳴. 淺談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 14(32):421.
  [收稿日期:2018-12-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140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