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初中化學教學中師生關系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伴隨新課改在教育領域的大力推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性不斷加強,逐步成為課堂的主體。初中化學作為學生首次接觸物質世界的自然學科,實驗性極強,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一步優化師生關系,努力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從初中化學課程設置、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出發,重點探討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構建,以期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化學;師生關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2B-0081-02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對于很多事情有獨特的看法,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心智不夠成熟,會出現諸如厭學、叛逆、迷茫等心理問題。因此,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傳道、受業、解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相處、交流互助,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用心學習。而初中化學作為學生初步了解物質世界、接觸化學知識的基本課程,與自然科學聯系密切,課程中設有大量的實驗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心態聯系起來,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驗、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的精神,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激發潛能。
一、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在現在這樣一個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新世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全社會已經形成的共識。學生要學習,要在學習中發展,離不開和諧的社會,離不開和諧的校園,更離不開和諧的課堂與融洽的師生關系。
?。ㄒ唬┝己玫膸熒P系的構建,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人都有民主平等和愛與被愛的需求。盡管學習是很辛苦的事,必須付出很多的身心勞作,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有時會乏味無趣,但在民主和諧、平等融洽的氛圍下,師生互敬互愛,同學和睦相處,學生也會全力以赴、投入學習。初中化學作為學生首次接觸物質世界并了解其質變過程的學科,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與悉心教授。而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使學生在學習時對教學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進而掌握知識,不斷提高學習成績,也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在師生關系的良性互動中,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成長進步。
?。ǘ┖椭C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更加鮮明地確立了立德樹人的核心思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是要求學生能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品格。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之一也是改變過去“老師在臺上,學生在臺下”“老師講,學生聽”的師生關系。但現實是:一方面我們積極倡導,老師們卻沒能“伏下身子”做服務;另一方面學生縮手縮腳,觀望遲疑,甚至固守“本分”。根本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我們沒有徹底地從“師道尊嚴”中解脫出來。有一份調查報告這樣說明目前初中學生的心理狀況:當學生心理上存在一些困惑時,只有2%左右的人愿意告訴老師,而學生們更不愿意與家長交流。學生無法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情感的溝通,就容易形成對家長、老師、同學的“逆反心理”,其行為就會在某些時候與老師和家長的教導背道而馳。
在新課程背景下,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能在心理上互相包容,互相接納,形成師生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無論課上課下,都應該是人格上平等、活動中民主、相處時和諧。學生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享受著師愛的溫暖和師生友誼的快樂,使他們充分體驗人世間的真誠、美好、尊重、敬愛、誠實,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全人格的確立,感受心靈成長的愉悅。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師生關系的多元化構建
?。ㄒ唬┴S富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已經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徹底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以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參與教學,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輔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因此,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教與學的重點,擺正教的位置,從各個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心理特點,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就近發展”“最大發展”。并依據目標制定教學方案,因材施教。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通過積極的合作、討論、交流、匯報、評價,努力營造自由平等、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教師將教學中心由教室轉移到實驗室,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
現階段,初中化學的教學主要集中在課堂上,教師為了能夠節約教具以及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習題訓練,在進行化學實驗時總是草草了事,通常學生還沒有完全了解實驗內容,教師就已經停止了實驗指導,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也挫傷了學生參與課堂實驗的積極性,更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精神,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應將課堂重心轉移到實驗室,通過反復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促使學生充分掌握學習內容。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合成》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引導學生充分了解該氣體產生的過程,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在多次實驗環節中,也增加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了解,有利于改變原本較為生疏的師生關系。
?。ㄈ┓e極引導學生參與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
初中化學教學內容并不深奧,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如物質構成的微觀粒子(分子、原子、離子),認識生活中最常見的重要物質如水、空氣、金屬等,掌握最基本的化學實驗操作,如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取等,很多內容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必須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所以,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教師應當通過多種形式,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驗氛圍,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耐心糾正學生在實驗時出現的錯誤,通過課堂實驗的真實展示,讓學生明白物質變化的本質,努力培養中學生熱愛科學、投身實踐的態度。 ?。ㄋ模┣捎矛F代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進一步優化師生關系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師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時應該及時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便利,從而提高其學習化學的興趣。伴隨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將學習知識發布到互聯網上,方便學生隨時查閱。當教學中遇到一些不方便在實驗室進行的特殊實驗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實驗教材,利用多媒體教學,將實驗視頻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在利用網絡等現代化工具教學時,也可以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了解學生在學習時的心理狀態,及時糾正學生的心理偏差。通過此種方式,也可進一步優化師生關系。
初中化學教學作為學生初步了解自然世界物質變化的基礎,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而師生關系的良性互動對于學生學習化學、了解物質世界的變化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進一步強化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努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 杭益松. 合作型學習關系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研究[J]. 理科考試研究,2016,(6).
[2] 羅亞進. 情感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5,(7).
[3]李德前.淺談學好初中化學的策略和方法[J].試題與研究,2018,(26).
[4]謝廣娟.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策略[J].現代交際,2016,(17).
[5]丁愛華.淺談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8,(35).
[6]陳海生.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相應對策[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2).
[7]鄭華月.淺析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中),2018,(12).
[8]馮金鈴,李林.初中化學中綠色化學教育的滲透策略的理性思考[J]. 科技資訊,2018,(33).
[9]楊美華.基于創新視角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進探究[J].新智慧,2018,(32).
[10]朱小菲.略談初中化學的“好學、會學”[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