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教育是教育教學的基礎,這個基礎不僅僅是知識方面,也是人格形成的基礎。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其任務也不僅僅是傳授數學知識,其教學目標是還包括培養學生具備數學思維核心素養。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像數學一樣,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有如此強大的效果。對剛剛步入數學大門的小學生而言,他們思維懵懂,教育他們運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其思維能力,從而增強核心素養。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小學數學,討論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2B-0053-02
  數學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教學工具,“以人為本”更是當代教育的核心,有效的教學離不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倡導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提出,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最佳手段。在“綜合發展”的核心價值教學體系中,學生應該成長為一個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人,并具有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的素養。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應對小學數學進行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創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科學素養。
  一、設計符合小學生數學學習實際的起點
  數學源于現實,同時也是來自生活的藝術,學生學習數學,就要遵循規律,從現實起點出發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同年級的小學生知識基礎的結構差異較大,教師要進行學情分析,清楚學生哪些內容懂,哪些內容不懂。小學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階段性,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一想到某個知識點就拋出,會使學生一頭霧水。
  比如:乘法計算要從低年級降到高年級,從初步認識乘法,到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相乘以及分數相乘等,這些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成人的眼中不過多乘一位數字而已,但是在小學生的眼中,卻是最艱難的學習過程,小學生沒有足夠的知識基礎,如果連最基本的東西都聽不懂,何來興趣繼續學習數學知識?
  二、加強數學文化感染力
  數學文化具有一定的知識價值與智力價值,在進行數學教育時,要盡量挖掘數學中獨有的魅力吸引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本中,隨處可見生活中的建筑美、數字美,要讓學生從數學中感受美,從而驚嘆于數學的神奇。小學數學教學挖掘審美內容與文化內涵,是展現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學習“數學算符”時,教師可以將文學融入其中,讓數學變得富有文化內涵,以蘇軾的《百鳥歸朝圖》為例,畫中無詩,美中不足。為了彌補這種缺憾,大詩人填詩“歸來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石食”,詩中出現了幾個數字,可以讓學生根據這幾個數字,“寫”出100只鳥,在數字的中間添加運算符號,結果為100,為“1+1+3×4+5×6+7×8=100”,這樣富有文化內涵的教學素材,再恰當不過。
  三、對小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評價
  小學數學教學,經常會運用鼓勵式的教學方式,恰如其分的評價,能夠讓學生在一個個的挑戰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但是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體現出真誠,拒絕庸俗。有些教師卻總是對學生說“挺好,表現不錯”,讓評價的方式流于形式,語言貧乏。教師在進行表揚時不要只局限于針對結果,還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表揚,比如回答響亮、書寫工整,從多個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方式,評價要中肯,及時告知小學生的錯誤原因并給出改正的結果。同時對學生課堂上出現的錯誤要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出錯,在課堂的回答率也較高,學生的思維不是教師能夠操控的,教師能夠做的,就是要告訴學生,不要害怕出錯,讓學生減輕心理負擔,善待學生出現的錯誤。
  四、提高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數學情境的創設對小學生而言非常重要,數學作為智力發展的磨刀石,需要加強思維訓練才能解決數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對新事物產生認知能力,同時進行數學信息的暗示,將學生的思路引領到數學問題中。
  比如數學游戲:用一根20cm的繩子圍成一個長方形,完成以后進行展示。問學生看到這些長方形,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學生會根據問題引發思考:哪一種長方形的面積最大?進而在問題中對數學的規律進行挖掘,得出“周長相等的長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積最大”,繼而追問,排除圖形的特征,只考慮數量,能夠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因此得到數學知識的本質,兩個數的和相等,差越小,則面積越大。
  五、 讓數學活動充滿趣味
  在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下,數學課堂已經不再是“滿堂灌”的形式,大量的交流討論讓數學課堂變得趣味橫生,小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在玩中學,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當教師要開展小組合作時,小學生會迅速地自動組成學習小組,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討論中。小學數學課堂的動手實踐機會較多,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或者通過“比一比”“猜一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教師作為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敢于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六、 加強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核心,也是重要的任務。比如:小李和他的哥哥共同參加一次聚會,一塊參加聚會的還有其他兩對兄弟,見面后有的人握手表示問候,但是沒有人和自己的兄弟問候,也沒有人和同一個人握兩次手。結束后,小李發現除了自己,每一個人握手的次數都不同,請問小李一共握了幾次手?小李的哥哥握了幾次手?這道題目中,沒有一個數字,凸顯了邏輯思維,而解題的關鍵就在于“小李發現除了自己每一個人的握手次數都不同”,根據題意得知,每一個人最多可以握4次手,最少一次都沒握。除了小李,其他5人每人握手的次數為0、1、2、3、4,將握手的兩人連接在一起,從握手次數最多的人進行分析,得出小李和他的哥哥各自握了2次手,使用連線法進行解答,讓學生暗嘆邏輯推理的強大,從而對數學更加感興趣。   七、 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品質
  小學生的思維品質,需要體現深刻性,在思考中對問題進行鉆研,面對復雜的表面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并預測事情的后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的思維深刻性主要表現為深入思考問題,對數學現象的本質進行思考,同時還能夠從隱藏的數學問題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分析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掌握事情的本質,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數學概念進行變換,從而排除問題。
  八、結束語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同一道數學題目,教學方式不同,為學生帶來的學習體驗就會截然不同,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上述文章中重點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多方面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提高數學能力和綜合素養,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瑩瑩,朱麗,吳曉璐.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 科教文匯,2016,(25).
  [2]徐偉. 嘗試·分享·導學——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 時代教育,2017,(22).
  [3]俞尚遠.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8,(12).
  [4]郭彩艷.從小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數學教學[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1).
  [5]王東林.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1).
  [6]賀桂琴.關于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考[J].好家長,2015,(46).
  [7]陸銀秀.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教育革新,2002,(1).
  [8]王慶玉.淺談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教育革新,2012,(1).
  [9]李璽彪.例談數學教學與數學教科書[J].教育革新,2013,(3).
  [10]魏萬相.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J].教育革新,2015,(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1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