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隆安縣作為以水稻種植為主的農業大縣,農業生產雖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普及運用還不夠。本文結合隆安縣的社會發展現狀,探索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落實的各種方式方法,拋磚引玉,望業內人士積極探討。
關鍵詞:水稻種植;育秧插秧;機械化技術;農業機械化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630017
農業現代化,要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從而使農民更加富裕,農村更加繁榮。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是目前農業研究的重點項目,通過機械化的實施,可以提高水稻育插秧的工作效率。本文以隆安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應用現狀為引,深入分析了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及其推行的可行性。
1 隆安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應用現狀
隆安縣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地處廣西的西南部,右江下游兩岸,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濕潤多雨,雨量集中,日照充足。隆安縣耕地面積3.33萬hm2,其中水稻長年種植面積1.45萬hm2左右。水稻作為隆安縣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大力推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將極大改善水稻種植的勞動條件及減輕勞動強度,節約勞動成本,緩解人工荒現象,確實解決當前社會種糧難、種糧不增收的問題。
近年來,在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推動下,隆安縣大力推廣各種先進農機具和先進農機化技術。2018年全縣擁有各類農業機械4.85萬臺(套),其中農機裝備共有拖拉機7500臺,微耕機5928臺、拖拉機配套農具3700臺,水稻插秧機215臺,其中乘坐式插秧機38臺,全自動育秧智能流水線1條,水稻聯合收割機182臺。從新機具的使用情況了解到,目前在隆安縣水稻生產中,機耕、植保、機收、運輸等機械化程度比較高,而水稻育秧插秧的育插秧機數量只有216臺(條),在各類農業機械4.85萬臺中的比例極小,水稻育插秧的科技化水平還是很低,成為制約其水稻機械化綜合水平的關鍵因素。
2018年隆安縣種植水稻面積1.45萬hm2,其中機耕面積1.42萬hm2,機耕率97.9%,機械插秧0.82萬hm2,機種率56.7%,機械收割1.35萬hm2,機收率93.1%,水稻綜合機械化率84.1%??梢钥闯?,較之5a前(2013年)的水稻綜合機械化率63.07%,目前隆安縣的水稻綜合機械化率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關鍵的種植環節,機械化水平仍然嚴重偏低,已經成為隆安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
2 隆安縣推行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可行性分析
2.1 農村勞動力人群的減少需要其減輕勞動強度
目前在隆安縣從事農業生產的都是年齡在45~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群,大部分青壯年進入到大城市工作,由于社會偏見不愿意農事農業生產的臟活累活。推廣機械育插秧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2.2 可以降低農業投入成本,實現增產增收、促進創收
農民使用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可以減少農業勞動力投入成本,同時水稻在機械化育秧插秧過程中,能夠得到生長的技術保障,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同時農機手也可以通過有償服務創造經濟效益。
2.3 可以減少農業污染,促進生態環保和食品健康
水稻育插秧技術節省了農業薄膜和農藥、化肥的使用,這樣減少了土壤中的白色垃圾和農藥殘渣污染,降低了自然生態受農業生產的影響。水稻生長中農藥的殘留量也大大減少,讓糧食的生產符合國家衛生檢驗檢疫標準,保證了人民身體的健康,生活的更安心。
3 隆安縣推行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存在的問題分析
水稻育插秧技術包括育秧技術、插秧機操作技術、栽培管理技術3大塊,每個環節都需要有操作經驗的人進行,不然其中任意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讓水稻生長出現問題,影響產出[1]。
3.1 不重視育秧環節直接影響機械化插秧作業
育秧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作業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常常被忽視,會集中出現很多問題,如苗床不平整出現局部死苗、農戶床土沒有堆悶土壤含水率低造成燒苗、營養土太淺讓種子外露或發芽時頂土等,影響了機械化插秧作業的進行,也影響了水稻的順利移植栽培。
3.2 插秧機駕駛技術比較難掌握
插秧機雖然個頭不大,但是作業速度快,而且連水帶泥,加上水田面積不大,需要頻繁的來回掉頭,容易發生阻塞、漏插、操作疲勞等現象。有些農戶為了趕時間,常常讓機器超負荷運轉,保養意識又比較薄弱,容易讓機器出現故障,降低使用壽命。
3.3 機器插秧之后的管理不當讓水稻增產不明顯
機器插秧會讓秧苗根部受力過大而生命力比較弱,栽種之后不注意進行田間管理,放水過多或者干旱嚴重都會使水稻生長受到影響。施肥方法和配方比例不協調,會影響水稻的成穗率。機插秧苗密度大,病蟲害發生率較高,如果防止措施不到位,會降低水稻的最終收成。
3.4 插秧機在農業生產中使用頻率過低導致農民購買的積極性不強
雖然政府將一些種類的插秧機列入了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中,但是農民仍需要投資幾千甚至上萬元的成本購買。更為主要的是,水稻的種植周期只有20d作用,這會讓插秧機在1a的使用率過低,其余的時間派不上用場,直接導致農民購買的積極性不高。
4 隆安縣推行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方法分析
政府要認識到水稻機械化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對確保糧食安全,加快勞動力轉移,改善農民生產條件具有重要意義。要理論聯系實際,發揮市場效應,加強政策刺激和企業引導作用,提供多樣化的資源支持,加大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普及。
4.1 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扶持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推廣 縣政府各部門要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快水稻生產機械化普及。科技、農業部門要與市場企業,生產合作社進行水稻育苗的培育工作,實現水稻秧苗標準化培育,提高農民插秧機的育插秧技術水平。財政部門要結合國家的農機補貼政策,加大對插秧機補購買補貼的傾斜力度,激發農民的購買熱情。
4.2 政府要加強農田綜合配套建設,改善插秧機生產的硬環境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配套建設、適當超前”的原則,因地制宜地對農田進行田、水、路、渠的科學統一規劃,建成田面成塊、灌溉、作業配套設施齊全、土壤肥力水平較高的高水平硬件條件的農田,為插秧機進出農田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政府可以按照農民意愿,積極引導實施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鼓勵發展土地適度規?;洜I,使土地相對向種植大戶集中,形成連片種植,集約化管理,也方便機械化作業[2]。
4.3 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的插秧機使用的技術規范,結合隆安縣實際吸收創新
要走出去考察水稻插秧機已經規?;褂玫牡貐^,借鑒使用方式和方法。通過引入水稻育插秧技術的專家來本地進行實地的科學調研,獲得通過機械化育插秧對比實驗的相關數據,為標準化生產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和可靠的經驗支撐。在經過考察、科學實驗和本地調研的對比之后,結合隆安縣的水稻生產實際,制定一整套規范化、合理化的技術標準,為插秧機大面積推廣進行技術標準支持。
4.4 要組建強有力的技術團隊,并加強農機手的操作培訓力度
農業、農機部門要組織技術隊伍深入基層,將科學技術帶到農民家中,手把手傳授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并制定專家定點跟蹤服務,定期對所需要服務的農民進行指導。利用村委會組織農業技術課堂,集中為農民講解水稻種植管理知識,并進行插秧機操作及育秧插秧技術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幫助農民熟練掌握插秧機操作要領、育插秧技術訣竅、水稻日常管理要點等農業生產知識,提高其科技服務農業的理念。
4.5 積極引入農機企業參與農業生產,組建插秧機作業服務團隊
針對插秧機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率低的特點,政府可以積極引導農機企業深入農村市場,積極探索營銷新方法,從而提高市場占有率。比如實行租用制度,在水稻種植的最忙碌的時間段,對農民提供插秧機日租服務,政府對企業進行一定的農機損耗補貼,這樣既提高了水稻機械化水平,又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同時也對企業的產品拓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潛力。企業也可以通過組建插秧機作業服務團隊,為農民提供育秧、插秧、收割一條龍服務[3]。
5 結束語
隆安縣需要看到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有著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要結合市場與政府政策雙管齊下的措施,大膽創新出對策,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農村建設的政策部署,助力三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吉梅. 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江西農業, 2018(2):8-9.
[2] 楊貴順, 劉增琪. 水稻機插秧育秧技術及推廣[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4):1-2.
[3] 邱方亮. 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 2017(3):56.
作者簡介:
許曉紅(1976-),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先進農機化技術推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