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小麥種植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對于以種植為生的農民和以食為天的百姓來說至關重要?;诖耍疚膶⒔Y合小麥生長的特性,解決種植戶切實關注的關鍵問題,探尋小麥優質和高產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產量
  小麥對生長環境要求較為嚴格,以小麥為原材料的食品最終口感及營養含量主要是由小麥蛋白質決定的,而蛋白質的質量則受到土壤等因素制約??梢?,倡導科學種植的理念十分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全面推動農產品的高質量生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做好種植前準備工作
  種植戶可根據秋季整理出土地的質量、底墑以及往年冬季雨雪情況,做好方案的制定,合理且科學地做好種植計劃及災害應急預案。一般來說,種植戶應選擇合適時間及早處理,整理好田地,把土地耙細。種植之前,種植戶應先進行翻地,為確保土壤變得松軟,就要做到土碎地坪。干濕各一半,這樣能使小麥的苗芽健康地生長,能夠有效的保證深層土和表層土的協調性,這也是創高產土壤的重要內容。結合水田、旱地和不同的客觀條件來決定種植技術的選擇,種小麥之前把地旋耕好,然后撒上有利于小麥生長的有機化肥。在播種之前要把麥地的麥稈、垃圾、樹葉等垃圾清理干凈,保證種植區域的干凈和整潔。選用優質高產的小麥品種是提高種植技術的前提,種植戶要提前做好發芽試驗,計算出一畝田地需要多少麥種比較合理。進行播種之前,種植戶應用福美霜和多菌靈進行拌種;種子進行拌藥處理之前,切忌不可使用生根粉和稀土進行攪拌,只有這樣才能強化小麥抗干旱的能力,以此促進小麥種子早出苗。小麥種子經過拌藥處理之后,種植戶再根據預估的播種量,分定重量裝袋堆放,要保持存儲場所良好的通風,防止小麥種子發霉。提前準備好化肥,按比例混合,種植人員可以將塊狀的化肥進行粉碎、過篩處理,并將其按照一定的重量標準裝袋封存。結合土壤肥力、種子生長特性,種植戶應當預估出每畝所需的種子播種量,以此保證播種量的科學性,最大限度地保證開溝器的固定性,以此確保種植密度和行間距離的合理性”。
  2注意播種技術要點
  在進行播種時,種植戶應當注重以下幾點:氣溫穩定高于零度,土壤化凍的深度3到5em時,再開始播種,要保證播種時期在當地小麥播種高產期,種植區域的行間寬度應在15cm左右。播種的鎮壓距離應在3cm左右,保證小麥種子的生長環境。一般情況下保證每平米收獲的麥穗數在六到七百之間為宜。秋季施肥時,種植戶應當將肥料均勻地播到小麥種植區域。值得注意的是,種植戶應當將秋季施肥區域同春季施肥區域分離開來,在底肥施加完畢后,確定深度在6em再進行后續的施肥工作。合理的播種能夠讓小麥接收到足夠的水源和光照,苗木的強壯,可增強小麥的抗逆性;在適宜的時期適當耕種小麥,冬季前根系發育良好,根系較多,這一時期的小麥可以厚積養料,并為小麥后期成長積累能量。播種時間的選擇通常與當地期氣候及溫度息息相關,當土壤水分適宜時,根據年積溫法計算,合理安排播種時間,約為570°C累積溫度的時間段是最為適宜的播種日期。一般來說,東北小麥和北方小麥的播種時間分別為9月中旬到10月中旬、3月中旬到4月中旬,種植戶可根據氣候特征、土壤肥力和地理環境,科學調整播種日期。
  3做好小麥出苗期的管理工作
  待麥苗發芽之后,種植戶應當適時查看生長狀況,并及時補種,這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出苗的數量及畝產量。有時會出現小片地出苗率低的情況,種植戶就應及時地補種,增加小麥的產出率。打理田間的雜草,防止雜草搶奪小麥養分,宜在小麥3葉期噴藥滅草,最好人工滅草,這樣還可以疏松土壤,更有利于麥苗的生長。收獲前的治理,根據小麥長勢,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合理追肥,避免小麥在生長后期結穗時脫肥,保證灌漿強度,達到麥穗飽滿度高。
  4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
  小麥的病蟲害主要表現為銹病、白粉病、蚜蟲和吸漿蟲、紋枯病等,因此種植戶可根據不同的病癥表現選用三唑酮、井岡霉素、甲基異柳磷粉劑、敵馬粉、吡蟲啉等藥劑。小麥通常在天氣變化較大時,容易產生病蟲害,對此,種植戶可以采用晚播的方式,降低小麥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對于吸漿蟲來說,種植戶在治理其病蟲害時,應當對小麥生長區域的土壤進行物理處置,進而高效率地治理小麥病蟲害,確保小麥生長的質量和產量。
  5做好收獲期的治理工作
  種植戶應當采用分段收割的策略,及時收割和晾曬。待小麥進入完熟期時,種植戶可利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還要將滯留在麥田中的麥穗撿回,保證一粒一穗歸倉;待收割和拾撿完成后,種植戶應當對其進行翻曬,保證小麥顆粒的干燥,含水量降到14%以下。除此之外,種植戶還應及早整地,為下一季的播種儲備水分,充分發揮“土壤水庫”作用。
  6做好整地和深施肥工作
  重視整地的質量,種植戶要進行深松土,打破犁底層,一般為25到30em左右。然后用輕耙進行松土,打破較大土塊。多年不翻的土地一般要五到六年深翻一次,控制各種深根類雜草和病蟲害。在封凍前深施肥,肥量可根據當地土壤測試結果或多年經驗分地塊作適當的調整。
  7結語
  小麥種植業應從生產環節人手,強化種植技術的改進,種植戶應該確保標準化生產、綠色化生產全覆蓋的前提下,方能提升小麥種植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周彬.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11):136-137.
  [2]宋良芹.淺談小麥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7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